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虽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但其主导观念则是儒家学说。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上。那种认为他思想为儒,生活为道,或谓其生活非一圣贤型儒者之生活的说法是偏颇的。应还原他儒学宗师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虽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但其主导观念则是儒家学说.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上.那种认为他思想为儒,生活为道,或谓其生活非一圣贤型儒者之生活的说法是偏颇的.应还原他儒学宗师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3.
士为四民之首,而太学者,教化所先,四方于是观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师儒,举古人之成法规条,亦既详备矣。独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重难返。士子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不知国家以经义取士,使多士由圣贤之言,体圣贤之心,正欲使之为圣贤之徒,而岂沾沾焉文艺之末哉!朱子同安县谕学者云:“学以为己。今之世,父所以诏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师所以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学,舍科举之业,则无他也。使古人之学,止于如此,则凡可以得志于科举斯已尔;所以孜孜焉爱日不倦,以至于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4.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不仅是这位古代圣贤“道”和“德”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修身养性的箴言。  相似文献   

5.
韩贞以修道立身,倡导孔颜之乐。然而他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在他的不少诗中表达了他的悲苦之情,发出了他的悲涩之叹。韩贞的悲涩之叹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功名之叹,想出而未能出,于是失落、失望,从而看破古今,叹造化弄人。其二是求圣之叹,既然不能出,那退处而修,成贤成圣,但圣贤之路艰难,他信心不足,叹世事难尽。其三是忧道之叹,在求贤求圣的道路上他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世风日下,他叹民不行道与以道化民之功微。  相似文献   

6.
中庸是传统道德中最高的德行。中庸之道是一分为三之道。中庸与不及与过并立共同构成一分为三的行为模式,包涵“不及-中庸-过”、“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圣贤之道”等等。  相似文献   

7.
禄隐     
圣贤之青行,有所同,而有所不必同,不可以一端求也。同者道也,不同者迹也,知所同而不知所不同,非君子也。夫君子岂同欲为此不同哉?盖时不同,则寿行不得无不同,唯其不同,是所以同也。如时不同而固欲为之同,则是所同者迹也,所不同者道也。迹同于圣人而道不同,则其为小人也孰御哉?世之士不知道之不可一迹也久矣。圣贤之宗于道,犹水之宗于海也。水之流,一曲焉,一直焉,未尝同也;至其宗于海,则同矣。  相似文献   

8.
沈艳 《辽宁教育》2014,(5):89-89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阐述教育教学之道的圣贤之书、经典之言浩如烟海。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课余时间,或者在受困扰之时,读一读古代圣贤关于教育教学之经典名著,品一品其教育教学之精辟理论,不仅能够产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还会给自己找到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9.
只要对古典文学稍有问津者,不会不知道柳开。他作为北宋散文家,以唐韩愈、柳宗元的继承者自居,竭力反对文章自五代而来的浮艳之风。其原名“肩愈”,为明志向,改作“开”,据《补亡先生传》云,意“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也”。这位大作家在他那个时期的文学领域里的楷模作用是历代文人墨客有口皆碑的,堪称名实相符的宋代继承和恢复古文的始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丘处机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但在他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在宇宙观上,他很少谈及道家的道生,而更多是坚持儒家的天生,在天人关系上,他思想中的天不是道家的自然无为之天,而是儒家的义理之天、命运之天;就人而言,他坚持了儒家天地之生,人为贵的观念。此外,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反求诸己的内省方法和孝行观多有阐发,足见他“明天人之际,助圣贤之教”。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实践上的儒者。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立德”、“立功”、“立言”自古被誉为“三不朽”的盛事,文章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中国古代传统中,知识分子通过文言文,阐发微言大义的圣贤之道,代圣贤立言,从而获得不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文言文担负着宣扬封建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重任,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坚持为“文”与朱程四书五经之“道”统一的桐城派因此在清代获得鼎盛发展,成为几乎统治整个文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  相似文献   

13.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深受汉学皖派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为学扬汉抑宋,注重“实事求是”,但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书斋式学问,而是主张学以致用。他不仅通过训诂方法将儒学若干核心概念如“格物”、“一贯”等解为“实事”、“实行”,阐明“圣贤之道,无非实践”,而且将学术有机地运用到实际政务之中。使其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显著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身心之学极具伦理特色,在心性论上身心性情的分辨取舍,形成身-心-性-情的一体的价值取向;在修养论上,以扩充、存养、体证为成人之道,注重心性潜能、德性力量的开发;在理想境界上,推崇圣贤之乐与圣贤气象,追求身心合一的自由、自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军事诗歌具有两少两多的特点,即数量少、战场描绘少、内心矛盾多、悲悯情怀多。这些特点折射出他在圣贤道路上的曲折探索:由经略四方、辞章之学转向心学;圣贤意识和外在环境时时矛盾;诗歌中不骄军功、心系民生的悲悯情怀最能体现其圣贤精神。  相似文献   

16.
泰州学派是充满创新精神的学派,也是一个极具启蒙意义的平民哲学学派,但他们仍属儒学一脉。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认为,为学当读圣贤书。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的指导思想,但他不搞儒学独尊,而是主张兼收并蓄,主张杂学。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他尊儒而并不排斥佛道,并肯定了佛道各自具有的效用。这就把尊儒与杂学有机统一起来,为"三教合一"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成立古诗吟唱小组的目的就是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提升学生的品位,丰富学生的内涵,同时发展孩子的音乐感觉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禄隐     
圣贤之言行,有所同,而有所不必同,不可以一端求也.同者道也,不同者迹也,知所同而不知所不同,非君子也.夫君子岂固欲为此不同哉? 盖时不同,则言行不得无不同,唯其不同.是所以同也.如时不同而固欲为之同,则是所同者迹也,所不同者道也.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圣贤为拯救乱世,救民于水火之中,而各行其道。他们对产生乱世的根源认识不同,实行的救世方法各异。庄子认为世道混乱的根源不在政治,而在于人本身。治身在于治心,只有从精神上重建理想的家园,方为救世之道。  相似文献   

20.
传统儒学作为"人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思维取向的缺失——重"继往"、轻"开来";人伦要求的缺失——强调牺牲、舍弃个人权益来成就"正道";认知活动的缺失——重"圣贤之道",圣贤成为学习、认知的对象与目的,认知范畴局限于人伦关系,客观事物与客观世界本身内在的规律与本质则被撇开或淡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