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思想研究述评●方晓东滕纯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另一种是半工半读...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对毛泽东思想宝库的重大贡献.本文初步探讨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丰富内涵,提出新形势下继承与发展这一思想是改革目前的教育体制,使教育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分析了市场经济下教育改革的着眼点,进而提出了高校改革的一些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3.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是刘少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教育改革设想,旨在尽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解决长期存在的教育制度同劳动制度相脱节的弊端。尽管建国初期教育设施条件艰苦,但是刘少奇的这一思想仍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实践成效。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同志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他的一个著名教育思想。本文简述了刘少奇同志提出这一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这一思想的准确含义。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思想具有历史性贡献,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和劳动就业体制的重要探索,对于当前的教育制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思想述评黄伟,李三中两种教育制度是刘少奇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和倡导的新型教育制度,是指小学、中学、大学整天读书的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广泛地采用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研究刘少奇关于两种教育制度的思想,可以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的“两种教育制度”,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刘少奇同志被诬陷而被林彪、“四人帮”扼杀了。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已彻底平反,“两种教育制度”也应该而且必须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7.
高等函授教育是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下面就如何坚持两种教育制度,办好高等函授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根本在于指导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加速经济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8.
在对“劳教结合”与“教劳结合”作了必要的范畴辨证的基础上,本文对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它实质上是“劳教结合”与“教劳结合”的有机统一,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劳动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有着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性;最后指出并评析了它的历史合理性与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无产阶级教育事业极为关注,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意见,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他首倡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则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不仅在当时发生了很大影响和作用,而且对我们现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工作期间,极为重视教育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关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他倡导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少奇同志蒙受了奇冤大辱,他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也随之遭殃,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双轨制的翻版”“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黑货”。现在,党中央已为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他倡导“两种教育制度”的功绩,也将永远光耀史册。  相似文献   

11.
一刘少奇教育思想是刘少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新发展。她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并完善了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劳动”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刘少奇教育思想的两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四年八月十日,刘少奇同志在长沙市向我省党政领导同志以及教育战线负责人作了长篇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两种教育制度问题。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诬蔑少奇同志这个“讲话”是“修正主义教育纲领”,大肆挞伐,锻炼成狱,强加于人。这种倒行逆施对于在教育领域推行极左路线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为了肃清极左路线的流毒,加速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重温少奇同志这个“讲话”,必将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少奇同志在“讲话”中首先明确指出,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是全日制学校”,另一种,“农村有半农半读的学校,城市有半工半读的学校”,“两种教育制度都是正规的”,“对当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如何改革和发展教育,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在1957、1958年间,毛泽东“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思想得以明确化,刘少奇也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思想。这两种思想,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将毛泽东、刘少奇的这两种思想,放在同一时间尺度内进行比较,探究其异同,揭示其不同点产生的原因,对于我们科学地对待这两种教育思想,借鉴吸收其合理内核,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的历史性决议,恢复了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完全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国家遭受了十年浩劫。在那乌云翻滚、是非颠倒的年月,刘少奇同志不仅身遭迫害,就连他那些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光辉的理论著作和科学论断,也横遭批判,被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在教育方面的两种教育制度,就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双轨制教育的翻版”,什么“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资本主义的教育纲领”等等。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真理是禁锢不了的,符合规律的事物,终将冲破一切障碍,而进发出它固有的火花。现在是到了澄清事实,为两种教育制度恢复名誉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波涌 《职教论坛》2004,(31):58-60
三、刘少奇的半工半读教育思想 刘少奇是半工半读教育的倡导者,他为实现教育普及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通过半工半读这种非正规化的方式,以及既有正规化又有非正规化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来实现教育的大众化. (一)"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极大地鼓舞了合肥市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师生员工,大家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认真学习五中全会公报,热烈拥护五中全会的各项决议,热烈拥护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决心以实际行动,落实公报精神,迎接党的十二大的召开。三月五日,合肥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的领导同志,举行座谈会,就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问题,联系实际,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两种教育制度”是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刘少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十分关注,尤其是他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勤工俭学和主张毕业生到农村去等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刘少奇根据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主张,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两种教育制度和多渠道办学;二、大力提倡勤工俭学;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群众观。刘少奇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并加以倡导。这是他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当时在天津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与推广,开办了一批半工半读学校,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此,刘少奇本人也多次给予批示和指导,呵护着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结出灿烂之花。  一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始终关心和重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建国前夕和初期,他提出要为国家培养各种急需的建设人才,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针对当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和措施,尤其是他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对改革教育体制,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刘少奇也是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尊重知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不愧为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的楷模。刘少奇关于教育的理论建树和实践,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