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公元十六世纪,即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再度活跃起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得以壮大发展。为了适应市民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城市通俗文学开始繁荣兴盛:传奇以成熟的戏剧表演形式在都市普及,反映市民生活的拟话本大量问世,  相似文献   

2.
灿烂与辉煌的中国古典小说,给中国古代文明注上了功不可没的一笔,绝大多数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没有几人说不出《三国》、《水浒》、《聊斋》等这样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许多人的童年、少年就是在说书弹唱这一艺术氛围浸染、熏陶中成长着。 中国古典小说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加之典籍收藏的分散,为现今的读者搜集阅读增加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难处。因此,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新近面世的《中国小说提要》(古代部分)一书,正好急读者所需,弥补了今日读者的缺憾。它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导读本,从无以数计的作品海洋中遴选了169部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长篇小说,以精当扼要的语言描述其故事梗概,反映其创作情况。全书60万字,蔚为壮观,筑起了一道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长廊,斑斓多姿,异彩纷呈。它至少为读者提供了两点益处:一是此书可以说是一把步入中国古典文学殿堂的入门钥匙,便于读者阅读、纵览中国古代小  相似文献   

3.
最近,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吴景平撰写的《宋子文评传》一书。这部40余万字的专著,填补了中华民国史人物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空白。该书的选题颇具学术识力。中年以上的读者都知道,作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代表之一的宋子文,曾是旧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长  相似文献   

4.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卷本《中国革命史话》 (夏以溶主编,以下简称《史话》)终于面世了。面对这洋洋洒洒二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不免怦然心动。此书从1991年8月形成框架构想,中经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审定、入选,并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全国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到1995年8月正式发排、付梓,整整经过了四个年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屡遭禁毁,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在文学领域的体现。迄清代,遭禁毁的小说已达百余种。这些小说中的某些作品,因种种原因至今仍不便流传,这就愈发增加了其神秘感,以至出现了前些年个别出版社出版某些不宜在社会上传播的焚毁小说以谋利的现象。近年来,也出版了几本关于中国禁毁小说的书,但或为介绍文本内容的,或仅涉及少数几部禁毁小说,缺乏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一书的面世,填补了这一项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的特色与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选目典型,涵盖全面。《中国古…  相似文献   

6.
姜德明先生自1981年以来,共出15本书。《余时书话》是继《书边草》、《书叶集》、《书梦录》、《书味集》、《书廊小品》之后的新著。版权记录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印数仅有1500册,当然许多人都无缘与此书谋面了。 巴金老人认为姜先生是除唐弢以外,收藏新文学书籍最多的一位(见《余时书话·巴金谈书》)。现代文学自五四运动起至建国前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时代和社会风云激荡,推陈布新;作家和诗人群莺飞舞,星光灿烂。姜先生几十年来在津、京、沪等地旧书摊、店里搜寻不已,披沙拣金,辛勤耕耘,孜孜不倦,于散文家之外又成藏书家。随便翻翻他的几本书话,光从几百篇篇目看,也会惊叹他为现在和今后的现代文学史家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旷源兄是史学家。《天南书话》中收录了《中缅边界问题》《磨盘山之役》《张献忠屠川》《杜文秀起义大事记》等有史学价值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组四万余字的《滇缅抗战书录》,叙录了二○○五年前出版的大部分反映滇缅抗战的书籍资料。他之所以对滇缅抗战史料感兴趣,工作之余收集了几乎所有有关滇缅抗战的书籍,是因为他的一家就是乘腊戍撤退的最后一组远征军车返回祖国的。旷源兄是文艺评论家。他曾先后出版过《新文学味羹录》《〈西游记〉考证》  相似文献   

8.
凡属“史”一类著作,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如何以史为纲。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全面,恰切地反映历史的真貌?这本是“非知之难,能之难也。”陈洪先生的《中国小说理论史》常常是在“能之难”处显示其“能”的。自先秦“小说概念之源流变迁”,直到“清末新理论的曙光”,跨越数千年。凡是重要的材料,《史》中固然都予以突出的位置;但,更为使人醒目的是,常为一般学者忽视、或轻视而只字不提的,却也别具慧眼,给以恰当的地位。随拈一例。南宋人郑樵的《通志·乐略》,把乐论  相似文献   

9.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民国名刊简金》,共10本,以一刊一本或二刊一本的方式,分别选编了《小说月报》《语丝》《现代》《文饭小品》《太白》《杂文》《论语》《人间世》《逸经》《鲁迅风》《万象》《野草》等12种期刊的散文随笔,它们与通常以作家个人或以作品内容为中心的编法不同,别辟蹊径以期刊为中心来选编,不仅避免了编辑方法的雷同,也避免了所选作品的大同小异,突出了散文随笔刊物在繁荣散文随笔创作与促进散文随笔风格流派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不同散文随笔期刊的内在不同风格特色,因而具有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这里我不想全面地来谈全部十本书,而只想就其中副题为“《太白》散文随笔选萃”的《寒水悲风》一本引发而想说的一些话。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是人类史上持续发展数千年而未曾中断历史进程的唯一文明。关于中华文明之起源的研究由此而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为该项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追踪世界学术发展的动态,拓展研究视野,在40多年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求真探索,破解中华文明起源之谜,这是时代对当代中国史学界提出的挑战。湖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陈剩勇新著《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1.
长达近百万言的《中国文学主题学》,是王立先生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也是近年古典文学宏观研究领域中,重视文学本体和文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1月,《文汇报》副刊——《学林》辟了一个《中国文化之谜》专栏,向全社会征稿。征稿两年,出版三年。经过几年努力,这部120万字巨著终于问世了。初以为,既以“谜”、“疑案”之类措词命名,猎奇、传奇之类的“色彩”恐怕难免。殊不知,择读数页,竞令人刮目相看:其彩色精装封面上“重视中华文化之丰采”的题词,出言非虚。此书最大的特色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它不像通常的“专著”,以单个或几个学者在某一领域的精深为特色,它是以集体  相似文献   

13.
何启治 《传媒》2001,(6):39-41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它所主办的《当代》杂志当了40多年编辑,看过的长篇小说书稿不胜枚举。在编辑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判断一部长篇书稿的优劣,通常恐怕要从三个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14.
我是出版战线上的一个新兵,又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包子”,不仅古籍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就是现代书籍的知识也相当缺乏,很希望有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籍出版,以弥补自己业务知识之不足。最近,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了三联书店新版的唐弢同志的《晦庵书话》,觉得实在是一本好书,尤其对我们这些“新出版”,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业务的一本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美]彼得·盖伊著,刘森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我们这些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中学和大学的一代人,基础的文学教育大都是通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来实现的。因此对现实主义作品有着一种特殊的崇敬,相信那些小说家总能通过这种创作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老师在总结作品的主题时,常常说某一作品“真实地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紧张的后期编辑、剪辑和制作,丹东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百位老人话安东》节目于10月19日17点正式播出,每周一期。通过该节目,丹东的百姓有机会以最直观的形式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曾发生过的那些不为人知或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的故事。早在2013年4月,丹东市档案局为进一步发掘历史档案,留存历史记忆,积极倡导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建档工作,并协调有关单位,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下,与丹东日报社、丹东广播电视台、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一书曾用白话文表述了先哲老子讲过的一个意思:“水永远是柔弱者的力量的象征——水轻轻地滴下来,在石头上穿了一个洞,水具有道家的最伟大的智慧。朝着最低下的一个地方流过去……”《琴棋书画——以水为脉的东方人格》一书便由此衍生,以水来象征整个东方人格。书写得有  相似文献   

18.
阿城 《全国新书目》2008,(14):29-29
认识姚摩缘于他的书,从激情飞扬的《阿×小姐》到沉着忧郁的《理想生活》再到我手头的这本古典厚重、透着文化遗民气息的《浮世欢》,每一本书都是他思想蜕变的过程。对于他本人,我了解有限,只听说他离开北京后四处游历,并于2005年在西南边陲之地的一个深山里独自离群索居起来,以后就彻底的失去了联络。直到《浮世欢》的消息传来,才知他还笃实地活着,活得欢欣。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叙事传统和叙事理论,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当代叙事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叙事学研究逐渐发展成国内的一门显学,中国学者亦尝试以西方叙事学理论来展开对中国小说的研究批评。刘绍信教授撰写的《聊斋志异叙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就是以西例律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典范。下面从此书的选题、理论应用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略作推介。  相似文献   

20.
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出版时,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本书会成为新一代读书人的思想航船,引载着他们进入书海流连忘返。书评家徐雁就是其中之一。当他还是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学学子时,便对唐先生的书话如痴如醉了。在唐先生的影响下,他开始了书话写作的道路。十年风雨,弹指一挥,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秋禾书语》便是他书海泛舟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