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女作家.她能诗擅文,尤精于词。李清照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在宋元时期她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人们虽然对其词欣赏和喜爱,但是真正确认其在词坛的经典地位则是在晚明清初时期。  相似文献   

2.
入幽探微,未止于"离愁"的层面,从以下几方面挖掘了李清照词以"愁"为主要内容的原因对双方家庭的忧虑;与丈夫的矛盾;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3.
入幽探微,未止于“离愁”的层面,从以下几方面挖掘了李清照词以“愁”为主要内容的原因:对双方家庭的忧虑;与丈夫的矛盾;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愁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描写男女相思、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词作中,蕴涵着深沉的愁情,体现出“杏花江南”式的阴柔之美。李清照词的愁情体现了三方面的美学意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并追溯了形成这种愁情的时代、社会原因,从而对李词的思想、艺术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以其充满天赋、情感、理想色彩的词章,谱写了一曲反映自我心路历程的富有个性的生命颂歌,完美展示了作为一位女性的独特性情与情感世界。她的词作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反映了她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构成了高远的意境。同时又以高超绝伦而富有独创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点石成金、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李清照的词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李清照几篇代表作的赏析,说明李词具有情思的沉挚美、意境的宛曲细密美、语言的率真关。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词在她一生的创作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颂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宋词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绚丽瑰宝,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因其词作言辞优雅,文体流畅,情真意切而广为人所称道。该文试从音美视角对李清照词及其译词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岭南书家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明末清初岭南书家为对象,借助其传世书迹及相关文献,考察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忠烈书家群、遗民书家群、释氏书家群等不同书家群体及其书风,揭示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多学者轻信传说,盲目罗列,缺乏别择,受到后人讥讽。尤其是出现了以《致身录》、《从亡随笔》为代表的几部伪书,蒙蔽了很多学者,造成史事不清、邪说横行的局面。幸有钱谦益等人秉承前人求实之精神,予以有力的考辨,终使真相大白于世。对这一学术现象进行梳理,其意义不止局限于史学史方面,我们同样可以藉此考察该时期的学术变迁及士人之心态。  相似文献   

13.
14.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跨越多个朝代。本文选取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事件,对其迁徙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迁入地的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约从明朝嘉靖年间始,生活于闽、粤、赣地区被称作“棚民”的客家人开始向赣西北湘鄂赣山地丘陵地带迁徒。其迁徒原因或为生计所迫,或为避倭寇及乱战,或为当地乡绅招徕。“棚民”落根于赣西北,基于与当地土著乡绅经济与文化的冲突,酿成比较严重的土客矛盾,甚至于激起“棚民起义”。“棚民”为赣西北山地经济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蹴鞠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时事剧是明末清初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时事剧秉着"实录"的精神,再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通过对时事剧作者创作心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找出时事剧在那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期大量涌现的主观因素,更好地探究时事剧的内在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贡盐即充作贡品上纳给朝廷的盐及盐制品。明清时期,贡盐主要由长芦运司办纳,其种类有青盐、白盐、盐砖与盐卤。长芦贡盐主要用于祭祀及供宫廷人员、部分在京官员食用,数量庞大。其进缴初以实物,后将超过实际需用部分改征折色,以供朝廷移作他用,这一改变虽有利于灶户自由支配其劳动力,更表现了统治者的贪婪。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分税制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随着宪政运动的兴起,分税制思想在中国产生并获得发展。这一时期,分税制思想由清末国地两税订立的先后问题和划分标准的初步讨论等,发展到民初系统化的划分标准和炽热化的田赋归属问题。清末民初是分税制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时期,并非分税制的实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