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然而,当前语文教学没有注意根据文学形象的特点展开教学。不能使形象鲜活生动起来。我们教师在进行语言基本功教学的同时,应根据作品形象特点,通过感知鲜活的形象,认识事物、启迪思维、发展语言、获得审美情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说":在小学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文学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感受形象入手,经过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品位,而领悟到形象的内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文学类作品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个性体验的过程中。一、在朗读中体验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低年级教学中常见的体验方式,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阅读水平也比较低,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处于开始状态,只是简单地根据课文出现的角色,初步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如教学《雨点儿》(统编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展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照生活中理解语言的形象美、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在想象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情感美,这样才能敏锐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应贯彻语文教学始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启迪、培养、完善学生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其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实施"熏陶感染"式教学策略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合理地想象补白、换位体验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3,(4):61-74
阅读课教学需要以关注学生感受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体验过程,树立感受体验"过程"大于"结果"的意识;要从语文教学的本体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的品味,培养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培养,最好的载体是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受体验,并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读",感受阅读乐趣,感受文章中的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以及领悟语言规律;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相似文献   

8.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了解、体会、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才能抒发真挚的情感;走进自然,亲近生活,才能说出真切的感受;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立足于生活,语文教学才能真实、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注重抓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对语言、语句的赏析,切实让学生感受"语文味"。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语句中赏析犟龟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地、迅速地感受、领悟、把握语文文字的能力。《评议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针对当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 根据小学语言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可以从训练学生语感入手。  相似文献   

11.
形象符号的运用●山东邢翠东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要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教学中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为形象、具体、生动的感知载体。汉语言本身就极具形象性的特点,如果在此基础上将抽象或形象的语言变为形象的符号,那就...  相似文献   

12.
一、感受文学形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感受鲜明的形象性,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感受真切,才能"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古诗词,和中华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古诗词教学应关注审美特征,而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名句,感受古诗词音律美;借助语言媒介,再现古诗词的形象美;关注经典形象,领悟古诗词的意象美;揣摩精妙用词,感受古诗词的形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呢?小学语文教材中,名篇比比皆是。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朗读的指导和反复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加深情感的体验,在读中逐步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正是想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来探究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恰当挖掘短信中所蕴含的语文资源,可以为语文课程提供更多鲜活的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对短信的分析、鉴赏,可以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形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去关注身边的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作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独到之处.那怎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呢?  相似文献   

19.
<正>体验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成份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体验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把学生看成人","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从枯燥的语言形式的分析和语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以自己的需  相似文献   

20.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