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现代作家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以充满张力的情节,凄婉哀痛的故事,以及贴近我们身边的人物和女性对生存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位让我们守望着,难以忘怀的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统治下,在权力与地位的笼罩之下,世俗环境与婚姻的包围之中,复杂的人性和残缺的阴影中,自尊心和尊严的斗争中,展示着活着的命运交响曲,上演着人生的悲剧,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思索与追问着现代女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在《雌性的草地》中,严歌苓用智慧、精准且直入人性深处的文字,再现了文革时期川西草原上"铁姑娘牧马班"的非人生活,书写了荒谬年代里一群被平等理想、集体主义、圣洁爱情所异化的女性的艰难生存境况和悲惨命运。文章强烈地凸显了作者对异化人性力量的批判,奏响了一曲悲怆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 ,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 ,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 ,复仇史 ,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 ,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丰乳肥臀》作为莫言的精品之作,曾一度被学界赞扬为站在女性立场为女性呼喊之作。但通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女性几乎面目模糊,仅有着张扬的动物性欲望,大多数女性形象丑陋,她们均表现出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特征。与之相反,作为书中配角的男性角色形象鲜明,气质独特。这是莫言创作夹在"西方中心主义"理念加"民族神话主义"矛盾之下的缘故。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女性处于宏大历史中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6.
吴静 《考试周刊》2009,(9):39-40
本文采用美国犹太裔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的理论,对贝娄小说《赫索格》中抗争"女性的奥秘"的波琳娜与马德琳两位犹太女性进行了女性主义解读,表现了贝娄对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中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两性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揭示了他对女权主义激进分子的强烈贬谪。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中描写了两类人物形象:"被欺凌与被损害的"和"恶的强者"。第一类人物生活在社会底层,安于守己,却整日受着来自"恶的强者"的压迫;第二类人物在社会中享有特权,可以主宰他人的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塑造这两类人物形象,试图寻找处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出路,批判了当时流行于社会的"拿破仑主义",最终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宗教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性助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分析《永远有多远》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女格,从女性意识、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挖掘白大省悲剧命运的根源,论证“永远有多远》女性性格决定命运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身体理论关注权力对身体的规训,其主要策略有监视、规范裁决和检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第一部中的男主人公的两任妻子均受到了来自国家法律机构赋予个人的财产权和来自家庭中的家长权和夫权的规训,呈现出一幅失去主体的、被动的、时刻处于被各种权力或监视或规范裁决或检查的女性身体图景。究其根源是具有强烈财产意识的福尔赛主义所导致,从而暴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和他们家庭婚姻关系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三部曲深刻地剖析了乡村女性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灵魂扭曲,人格异化,尊严尽失,人性几近泯灭但仍走不出悲剧命运的轮回——这一发人深省的主题。论文拟从主人公玉米、玉秀、玉秧对权力的角逐入手,来分析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君主论>文本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权术、美德、命运三个相互关联的向度.书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应该被视为马基雅维里自身的政治天才、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鹿原》中传统的女性,如白嘉轩的母亲、妻子、姐姐,所谓不守妇道的女性,如田小娥、小笨,以及女性革命者白灵等形象,她们身上包蕴女性不幸的根源,承受着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碰撞,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萧红无疑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其短暂的生命和同样短暂的文学生涯充满坎坷和不被理解(且常常是被误解)的孤独。但可贵的是,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从未放弃过思考和写作。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写下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通过悲剧主人公翠姨短暂而无望的一生,以其深刻的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审视并揭示出中国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5.
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苏童与毕飞宇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女人/女人的人物对立冲突模式,而在人性的善恶、人物舞台的设置方面更呈现许多相异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可更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味的某种征象.  相似文献   

16.
叙事视角涉及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与被看者是怎样的态度,读者处于何种召唤视野等问题。叙事视角直接关系到文本信息的传达,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是西方叙事学近年来研究最为普遍的维度之一。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小说视角的具体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这种叙事视角的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命运,尤其是它在近、现代哲学革命中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哲学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形而 主题和本体论,由古希腊哲学家规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发生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中,形而上学被哲学家们运用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并得到了新的发展。即使在“拒斥形而上学”运动中,它也没有因曹到批判而退出舞台。相反,现代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因为它是人的禀性,是哲学的基础。但是,重建形而上学必须以人及人的实践为出发点和核心;东、西方哲学精神的融合是未来形而上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前期小说语言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静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17-19,93
毕飞宇的前期小说,追求观赏性和耐人寻味,讲求语言的新奇特,喜用修辞手法,尤擅长使用比喻、词语的移用、精确的数据等辞格。他的小说在平平常常的叙事中总要夹杂进预言与寓言般的话语,使小说充满思想与理性。但其小说也存在以性为喻,言必涉“性”及相应器官和行为的现象。其小说语言既是准确精致的,又是飘逸夸张的;既是感性生动的,又是理性哲理的;既有含蓄雅致的一面,又有肆无忌惮的俗气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发现了生活在底层的儿童和妇女是最容易被“损害和侮辱”的形象,这种发现日后成为中国作家表达人文关怀的一种精神传统。在晚生代作家群中,毕飞宇对儿童和妇女关注是比较突出的。在《地球上的王家庄》和《玉米》中,文革岁月的荒谬使得儿童和妇女的相较于“五网”时期呈现出一种“魔鬼化”的面目;而在《哺乳期的女人》和《林红的假日》中,改革年代的儿童和妇女则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存在被陌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在唐传奇中,许多女性的形象通过一个个传奇故事被塑造成一种典型形象,如崔莺莺、霍小玉、步飞烟、红拂等。这些女性的形象各有特点,她们自身的爱情命运也大不相同。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女性各自的性格、身份、相人的眼光及遇人的淑与不淑等众多方面的分析可解读造成女性的爱情命运殊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