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人事管理的弊端被显现出来: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过多、编制流于形式,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师资队伍不稳定。因此,必须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明确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编制管理,推行全员聘任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要想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推行和建立教师岗位聘任制、完善以岗位津贴为主的高校津贴分配制度、积极稳妥地推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才是高校第一重要资源,高等教育要加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的改革必须先行。因此,探析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显得相当必要。为此高校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深化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完善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大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以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出现了忽视教师利益的问题。教师利益可以分为教师个体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以及教师群体的学术利益。与美国大学教师聘任的比较发现,中国高校学术评议机构泛行政化导致了学术利益表达不畅通;行政权力过大,损害和压制了学术利益;教师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制度的支持。实施聘任制的关键是:改革学术评议机构,限制行政权力,增强学术权力,促进教师聘任程序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聘任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制度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关系及其调整是审视教师聘任制改革的一个独特视角。高校教师聘任中存在教师个体、学术群体和高校行政人员三个行动者,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理想的教师聘任制要能够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存在学术评议机构泛行政化、行政权力膨胀等弊端,损害了学术利益和教师个体利益,并使其得不到保障。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要求从深层次上进行高校治理变革,可以采取分权、改造利益代表制度、提升权力主体的道德自主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聘任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聘任制是高校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高校聘任制改革积极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在实施聘任制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高校深化聘任制改革必须在强化岗位管理、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完善配套改革措施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着手推行国际通行的高校教师聘任制,但由于与聘任制相应的体制性环境因素不完备,导致改革成效不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并未实现。只有对束缚教师聘任制的体制性环境进行改造,通过全面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内部民主建设,恢复学术权力应有的地位,以及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体制环境的建设.高校教师聘任制才能发挥健康、积极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运行机制中缺乏竞争性、淘汰性与流动性,管理体制中权力结构失衡,偏重行政权力而忽视学术权力,内部分配制度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院校领导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关系,加快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教师聘任制中教师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卉 《高教探索》2008,(3):13-15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要妥善处理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当前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存在着忽视教师利益的弊端。教师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学术利益两个层面。学术评议机构泛行政化,致使学术利益表达不畅通,损害了学术利益;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侵害了学术利益;教师个体的知情权不足,缺乏程序公正和权利救济途径,损害了教师个体利益。今后,要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以学术权力来保障学术利益;改造学术评议机构,扩大普通教授对学术评议的参与;改革教代会和工会,建立教师群体利益代表制度。  相似文献   

10.
沈瑞林 《江苏高教》2005,(4):124-126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是教育界和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在其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探讨其成因对于聘任制改革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伯顿·R·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三角权力关系理论,探究国家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在高校教师聘任制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推行学部制改革的原因比较复杂。国内目前有23所“985工程”大学实行学部制改革,但在创建模式、改革步骤、功能定位、实施范围与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学部制改革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但也存在功能定位模糊、权责比例失衡、管理人员“两栖化”、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未来要加大学部改革力度,将学部定位于“加强版的学术管理枢纽”;明确大学、学部和学院的权责分工;实行真正意义的教授治学;加强学部制改革生态化的顶层设计与逻辑多元化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变行政权力主导学术事务的现状、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继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实施学部制改革之后,部分省属本科院校也陆续开展了学部制改革。实行学部制改革,是省属本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是对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创新,具有相当的优势,也存有一定问题。以国内省属本科院校中较早开展学部制改革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对其学部的运行模式及管理体制进行认真研究,可以为省属本科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面向行业办学到立足行业办学,同时面向市场(社会)办学的转型;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了从行业到市场、从中专到高校、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行政权力到学术权力、从"自己办"到"分而不离"的转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院发展模式。制度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管理体制转型的保障。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及服务社会的办学责任,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功能而言,高职院校应该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应该有更多的政策关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是高职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罗婷婷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17-19,35
依据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我国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最终取决于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力这三种力量的对比变化和合力作用,而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成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权力的缺失,因此聚焦学术权力问题,归还学术权力应有空间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学院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巨型大学普遍实行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学院制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从巨型大学学院制改革的动因入手,阐述了巨型大学对学院制改革的强烈需求,并对权力配置和学院的组织与管理进行深层透视,提出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当分离,建立双重组织模式;权力重心和管理中心适当下移,建立学院治理结构的巨型大学学院制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6.
市场机制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师资市场角度来分析高校师资配置,总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模。结合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情况下高校在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该完善全国性师资市场,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学校人事管理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在用人政策上比较科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建立科学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在人才使用上走入误区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之相配套,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系统组织的协同运作机制,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良性运作的关键。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子系统。系统的协同运作需要组织的保障,故应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运作配套管理的高层协调机制、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构建跨职能部门协同运作机制;通过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渗透,构建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协同运作机制;实行分层管理、管理重心下移,构建跨层次组织协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探究真理是大学的使命,大学教师需要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教师因此获得管理大学的权利。教师的管理权范围涉及大学的所有事务,考量管理效率、教师以学术为中心、教师对高校管理作用的发挥这三种因素,应该在大学内建立教师和行政人员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建立相关委员会,教师通过参与委员会行使管理大学的职能,委员会具有政策制定权,学校行政部门行使执行权。应该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教师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