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至今日,口头上主张用“打”来教育孩子的人为数不多了,然而日常生活中家长打孩子的事却时有发生。这中间有没有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残余在作祟?街坊孩子调皮气人,有人慨叹:“就欠给他一巴掌!”孩子在幼儿园打闹,有的教师说气话:“如是我的孩子我就揍他一顿!”当然也不会真的去打。而对待自家的孩子则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孩子们总是把握不好休止符,常常变成唱长音,于是我让他们给休止符创编动作,以感受休止符的停顿,孩子们创编了拍手、跺脚、点头等动作。小宝和别的孩子想法不一样,他非要在休止符里打“×”。刚开始我没理会他,认为在休止符里打“×”会给孩子不正确的乐理知识。可小宝不同意,坚持要在休止符里打“×”。我问他:“说说你打‘×’的理由。”他说:“打个‘×’表示嘴巴封住,不能唱了!”原来如此!“0”表示嘴巴,里面打“×”表示嘴巴封住不能唱。就这么简单,却是那样形象生动!于是,我采纳了他的意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应当…  相似文献   

3.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1泥泞的土壤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把我从对这个孩子的思绪中唤回。眼前站着的是一个全身在发抖的孩子,咬牙切齿,怒火中烧,小小的拳头紧紧地握着。挨着他旁边的是他的奶奶,低着头,眼里含着泪水,仿佛她做错了什么。这个孩子叫志豪,从二年级接班的第一周,我就记住了他,还有他那苍老的奶奶。接班第一周,我们班就“出名”了,孩子打架流血。被打的孩子脸微微红肿,手和膝盖破皮渗出点点血,一直哭嚷着:他打我!他打我!  相似文献   

5.
童心的真淳     
孩子画画,居然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为什么? 他说,绿色凉快! 绿色的太阳的确不符合事实,但却是创新! 既然如此,当孩子画了这样的一幅画,凭什么不给他打个最高分? 孩子画了一只母鸡,它下的蛋居然是方的,每一面还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 他回答:这样才放得稳! 果然是新意无穷,神奇的想像充满了灵性。既然如此,凭什么不夸上一句:“好,妙极!”小孩讲故事,他说,他要把猫介绍给老鼠当朋友。  相似文献   

6.
让生命飞扬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尤今的《泪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构思精巧而动人的故事。文中这个染上了抽烟恶习的孩子,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公开挑战”,要老师拿出证据,并翻出口袋向老师“示威”……事情巧在,当他躲在厕所里“吞云吐雾”时,被逮了个正着,在事实面前,他必须接受校方的处罚——“鞭刑”。因为新年的到来,他涎着脸皮请求校长延期“执行”,暂时躲过了“惩罚”。到底打不打呢?他过年后会到校长那儿兑现么?这一切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疑问。春节后,他来到了校长室,却仍然无所谓地甚至带有“挑衅”地找校长执行:“要打,现在就打个够吧!”…  相似文献   

8.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9.
我女儿29个月,经常和邻居的一个小男孩玩,小男孩比我女儿小4个多月。两个孩子刚开始在一起玩时,我女儿经常欺负小男孩,故意打他。每当那时,我都很公正、温和地劝阻女儿不要欺负小弟弟:“你看,弟弟是你最好的小伙伴呢!”“弟弟的玩具都给你玩呢。”“弟弟陪你一起玩,弟弟多好啊!”我还经常表扬小男孩。过了几个月,奇怪的是事情反过来了,小男孩经常欺负我女儿,故意打我女儿。我们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问:这两个孩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双方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欺负别人或受欺负时该怎么办?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  相似文献   

10.
“吃啊,乖囡!”母亲正在哄孩子吃饭。“瞧,看门的小狗想吃,我们不给它吃,乖囡一个人吃光!”母亲跺着脚,儿子笑着望着小狗。渐渐地,在他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不能和别人分享共食的观念。可母亲却认为办法不错,她很高兴,又继续哄孩子: “瞧,奶奶也想吃,我们不给她吃!奶奶,你走开,我们囡囡一个人吃完!”母亲假意地把奶奶赶走,孩子又得到了一个结论:跟奶奶是可以不拘小节的。  相似文献   

11.
校园笑语     
老师:“你好打架吗?” 和你一样 孩子:“从来不打架!” 爸爸:“你又把邻居的小孩给打哭 老师:“你看见别人打架怎么办?”!你知道人家会说些什么吗?” 孩子:“揍他!” 儿子:“我知道,他们都说我和你小时一模一样。” 你为什么迟到 我们的历史老师眼睛极近视,他要求 减肥良方 学生很严格,不许迟到。结果,还是有个 患者:“大夫,请问减肥有何良方?” 同学迟到了,他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进去, 大夫:“把头从右边转到左边,再从左 不幸得很,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看他坐下,转到右边,如此摇头不已。” …  相似文献   

12.
几个学生向我汇报:“老师,今天小冰带来一只皮夹,本来里面有110元钱,他用掉了5元买吃的,现在还有105元,他还说要在放学时请客呢!”我一下愣住了,凭直觉,我就觉得这钱来路不对!小冰是一个外地打工者的孩子,妈妈离家出走了,父亲一人在工地,他就像一只可怜的小鸟寄住在姑妈家里,条件挺艰难的,有谁会给他钱呢?我把小冰找来了,他倒也爽快:“老师……我,我的钱是爸爸给的!我去他工地了……”“是吗?你爸可真大方!他给你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告诉我电话号码,让我来打个电话问问吧!”我不紧不慢地说。“我,我忘记号码了!”小冰一脸的着急。“哦,不急,号…  相似文献   

13.
安徒生的信仰和他的生活、作品是分不开的。他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说:“上帝,请让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赞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时还是穷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别人家的地拾麦穗,被一个出名的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当棍子要落下来时他大叫:“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结果那个管家不仅没有打他,还奖励了安徒生。我们可以猜测这件小事给安徒生的成长和人生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长忌语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1.“你不听话,我告诉你们老师!”这种语言滥借师威慑服孩子,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隔阂,从而不相信家长的能力。可换成:“你想,你们老师是怎样教你的呢?”  相似文献   

15.
邻居的儿子小朋快上幼儿园了。儿子入园过集体生活,做母亲的最担心的就是儿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国策”之下,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谁家不宠得像“小太阳”、“小皇帝”似的,谁还怕谁呀!于是,妈妈对他进行了入园之前的强化训练:“儿子,如果在幼儿园里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坚定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2月27日,网友“荆轲刺秦王”在江苏常州某论坛里发帖称:“孩子从小就是穷养着的,就怕惯出毛病.前几天孩子跟别人打架,把衣服裤子全弄破了,就让他妈妈给打了补丁,小孩也没意见……谁知道,第二天孩子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到学校,却引来了老师的电话,说不让穿这么破的衣服裤子,理由是影响班级和学校形象,且被同学笑话!”“荆轲刺秦王”还在帖子里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我就纳闷了,给孩子穿打了补丁的衣服怎么了?怎么就破坏形象了?”  相似文献   

17.
山谷回音     
有个来自城里的孩子,初次和父母到山上的叔叔家度假,在一个山谷前他兴奋的说了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他以为是有人跟他开玩笑,就大声说:“你是谁?”回答居然也是:“你是谁?”小孩有点生气了:“你给我出来!”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小孩这下可更气了:“我要揍你!”回答也是一样:“我要揍你!”这个小孩气得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中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当孩子试着如此说时,果然听到是“我爱你!”的回应。山谷回音@田里  相似文献   

18.
我正在办公室办公,给我们班上课的一位老师带着我班的马铭宏来办公室,轻轻地对我说:“这孩子真不像样。我过你们教室时,发现一个女同学在哭,一问是他打了别人。那女同学抽抽噎噎地说:‘他把裤子脱了,让我看他……我不看,他就打我。’”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孩  相似文献   

19.
一些年青的父母,在高举拳头,列数着孩子的条条“罪状”,扑向犯错误的孩子时,心中的信条是:不打不成器! 还有一些年青的父母,老爱责骂孩子,孩子在吃饭,也得听大人训斥、责备。他们在给孩子念“咒”时,心中的信条又是:不骂不成器! 真是不打不骂不成器吗?不。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2006,(10):24
宋红苏(荣县教研室):课堂调控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我有幸聆听过特级教师靳家彦的一节作文课,其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孩子说道:“记得我们一家到拉萨旅游,到宾馆后我自己跑出去玩,玩得太迟,回来后爸爸打了我,妈妈不但不帮忙,还添油加醋,爸爸打得更厉害了,把我屁股都打红了。我当时好恨他们,真想离家出走。”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的第一反应是该教育教育这孩子。靳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拍拍那位同学的肩膀,弯下身子对他说:“是啊!妈妈不但不帮忙还在旁边煽风点火,爸爸越打越厉害,我理解你当时的心情。”短短一句话,就缩短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