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1月4~7日,第九届UNESCO-APEID教育国际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受APEID委托,11月6~7日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合作主办“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作为本次大会的分会场。“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英国《道德教育杂志》主编莫尼卡·J·泰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朗西斯·斯贡梅克尔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赖特·鲍伊德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岳晓…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书中指出:"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一文中也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06,1(4):55-55
《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要成果,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主编,国内著名德育理论专家鲁洁、王逢贤、班华担任学术顾问。本丛书是朱小蔓教授领导的学术团队长期从事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试图在反思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着力阐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建构中国特色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其基  相似文献   

4.
张选雁 《辽宁教育》2009,(12):24-25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呈现出教育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状况。可以说,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困惑德育工作者的最大难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最急迫的任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由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DGA0102431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课题鉴定,专家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谈松华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天山研究员。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21日-23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办的首届“家校合作”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和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詹万生教授作了重要讲话。朱小蔓所长指出,在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6月20—21日,由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1世纪学校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30余位中外学者,围绕“当代学校公民教育”和“当代学校道德教育”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将研讨内容综述如下:1.当代中西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西公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既有共性也存有较大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我国来说,已经比较丰富和成熟,有许多理论与实践值得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德育》2006,1(5):67-67
《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要成果,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德育理论专家朱小蔓教授主编,著名教育学家、德育理论专家鲁洁、王逢贤、班华为学术顾问。本丛书是作者们长期从事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建设和道德教育研究及教学成果的结晶。本丛书试图在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论反思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阐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建构中国特色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14—17日,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举办、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校史工作暨校史与学校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海泉,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王炳照教授,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方法也面临着一种变革和发展。传统的以灌输、说教为主的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情感教育的专家之一,在情感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日,本刊记者就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专门采访了朱小蔓教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06,1(9):73-73
“21世纪初期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项目成果在京出版 8月26日,中俄两国学者合作研究的成果《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参加了8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图书博览会。 该书是“21世纪初期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项目成果。此项研究缘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于2003年10月在莫斯科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2003—2006年合作协议书”。该项目于2004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三年。该项目的俄方主持人由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副院长B.П.鲍利辛柯夫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H.E.鲍列夫斯卡娅教授担任,中方主持人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12.
赵煦 《中国德育》2010,(1):93-93
2009年的“学术·研究”里,有很多文章既有深刻的理论,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很受读者朋友的欢迎。比如,李萍教授的《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与公民教育》、李荣安教授的《〈新三字经〉旋风之反思》、扈中平教授的《雷锋精神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德育》2006,1(8):6-6
7月19日,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以“学校改革与建设学习共同体”为题在中央教科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报告结束后,佐藤学教授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7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访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成先生与《中国德育》的部分编辑和所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发展凸显出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而法国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却一直面临着学校教育“世俗性”的挑战与质疑.法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要依托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来进行,但二者的发展是非均衡的,公民教育独大、道德教育薄弱是一直困扰着法国学校教育的现实问题.2015年秋,法国中小学将开设“世俗道德教育”课程,强调向学生传递“共同价值观”,这体现出法国学校教育试图重返意义世界、复归价值引领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郝克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AGA030001)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鉴定。鉴定组组长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担任,鉴定组成员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研究员、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王浒教授、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教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武升研究员、北京大学陈学飞教授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天山研究员。现将成果公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朱小蔓教授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述与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蔓教授作为德育研究的辛勤工作者,她执着追求教育理想,把自己诚挚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注入到道德教育研究中,使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蕴涵着鲜活的生命力。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道德失衡问题,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教育大环境下,本文拟对朱小蔓教授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进行一下简要的阐述和归纳,以谋求学术同仁、社会各界人士对该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为发挥学科优势,给有志于儿童生命与道德研究者搭建学术平台,2012年12月7日,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举行。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伍新春等专家学者,首都师  相似文献   

18.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所(院)长工作联席会议于2004年10月31 日至11月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大会并作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致欢迎词并作  相似文献   

19.
7月16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中期汇报会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曾天山主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组成员北京东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DGA010243)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课题鉴定,专家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谈松华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天山研究员。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