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陆蠡散文《囚绿记》历来被誉为名篇,并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囚绿记》在“囚绿”与“不囚”之中,体现了陆蠡先生不屈的灵魂、卓异的人格,同时表达了作家深沉的人生惆帐。从文章的内涵和结构中,可以细细品味《囚绿记》独特的生命力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李东美 《阅读与鉴赏》2008,(11):41-41,16
记得有一位诗人曾这样概括过散文表现生活的艺术特点:“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囚绿记》能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一种生命、希望之树常绿的审美感,一种不怕挫折、执著、向上的激情。这是绿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并且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又以文章的思想感情来推敲文字的表  相似文献   

4.
陆蠡是我国三十年代一位有才华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纯朴、清丽,感情细腻而又深沉,虽然内容比较狭窄,然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却都闪烁着他自己特有的光彩。《囚绿记》是他的散文创作趋向成熟阶段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囚绿记》写于一九四○年,“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绿池》)。当时作者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他那对河山沦亡的感叹和人民蒙受凌辱的愤懑与寂寞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爱恋,追求自由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陆蠡《囚绿记》展开文本微观分析,力图阐释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心灵的声音,采用图解等的方式把身处抗战时期的人们淤积心灵中的郁闷又试图伸展的灵魂做一一分析,并结合其创作的总体风格来做诠释。  相似文献   

6.
对于孩子,爱和教育是两把不同的钥匙。如果用两手抓来作比喻,爱是右手,教育是左手。如果用另一种比喻的话,爱可以是阳光、雨露,教育却不尽是阳光、雨露,有时是暴风雨。仅仅是阳光、雨露而缺少暴风雨的孩子,只能是被爱烘烤的松软的面包,而难以长大。爱孩子,是很容易的,就连母鸡都会爱自己的小鸡娃。这是高尔基说过的话。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它要求家长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更要求家长有知识和思想,还有一份硬下心来的严厉和一丝不苟。尤其是要把握好爱和教育之间的辩证法。过分爱孩子,会导致一种自私;放弃教育孩…  相似文献   

7.
他对它,可谓一见钟情。 它不过是最普通的一角青藤,繁密地依墙壁而生,在公寓的圆窗外投下不经意的一抹绿影,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但爱本就是不遵循常理的。只看了一眼,作者陆蠡便喜欢上了这抹残窗外的绿。于是,即便房间因夏日早晚的炙烤,甚为炎热,他也毫不犹豫地住下,爽直得令伙计都惊奇。这大概就是爱的魔力吧。让再多的付出,再苦的煎熬都变得可以忍受,只因发现所爱的喜悦会让一切的痛苦都甘之如饴。  相似文献   

8.
在陆蠡的《囚绿记》中,"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寄托,"绿"是快乐,"绿"更是最为知心的朋友。在联系《囚绿记》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绿"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帮助师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题旨。  相似文献   

9.
巴察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唯一的爱好是钓鱼,无论寒暑,美国周围的那些钓鱼场所都能看到他的影子。20世纪20年代,每年冬天巴察都会到纽芬兰海岸去钓鱼。纽芬兰海岸隶属加拿大,以低纬度的天然钓鱼场而著称。  相似文献   

10.
<正>《囚绿记》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同时,陆蠡也以之冠名自己最后一本散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其编选在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我相信,这是对这位诚悫忠直的、牺牲于抗日年代的年轻作家最好的纪念与致敬。有意思的是,苏教版与沪教版也将此文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能同时入选三种教材,可谓名篇,然其篇章虽名,其旨却未必昭明。罔顾全篇而断章取义,不及  相似文献   

11.
<正>上期谈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二)》对陆蠡的散文名篇《囚绿记》的解读存在着政治主题预设和割裂逻辑关系的错误,其弊源自粗疏专制的阅读态度与庸俗僵化的解读立场。而欲求其正解,则须坚持关系还原的立场,将《囚绿记》的"绿"的含意置放于"我与绿"的关系轴线上来求解;则须坚持文本细读的立场,逐项厘清"我与绿"的关系、"绿"的含意、"我"自私魔念的心理行为的含意;最后,还必须将《囚绿记》  相似文献   

12.
2580年,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拥有一对翅膀,并能在半空中飞来飞去。这绝对是真的,因为从2200年,我就开始给人克隆翅膀。经过多年的进化,390年后,人类有翅膀,还值得惊奇吗?2200年,在中华克隆研究学院从事人体器官克隆研究的我,常因为路上堵车而浪费时间。于是我想,能否充分利用空间,让人类自由活动呢?看到自由飞翔的小鸟,我决定给人克隆一对翅膀。我研究了老鹰、鸽子、蝙蝠,并从它们体内提取出与飞翔有关的基因片断,然后在志愿者身上进行克隆实验。我在人的肩部植入老鹰飞翔基因,运用尖端克隆方法进行克隆。半个月后,这个志愿者长出一对硕…  相似文献   

13.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陆蠡是现代散文家,这一篇是他的代表作。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鉴赏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2.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3.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写作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体验。2.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破题导入:标题中的"绿"是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囚绿"?  相似文献   

15.
王虎森 《湖南教育》2008,(12):37-37
《囚绿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一文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小问题:“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在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答案是这样的:怀绿其实也是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相似文献   

16.
我曾准备上一堂公开课,确定《囚绿记》后,对网上搜来的不同敦案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上课的思路大同小异,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先明确课文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五部分,再思考作者为什么囚绿,最后体味绿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曾准备上一堂公开课,确定《囚绿记》后,对网上搜来的不同教案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上课的思路大同小异,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先明确课文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五部分,再思考作者为什么囚绿,最后体味绿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陆蠡,是个铁血汉子,充满豪气,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可他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抗战爆发后一年,他深情怀念一年前暂住北平寓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而写下了散文《囚绿记》。人们赏读这篇散文往往重在品味常春藤的象征内涵——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忽视了作者也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内心颤动着对美的爱。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06,(9)
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知识不仅仅需要量的积累,更应该注重质的提高。学得多不如学得巧,这就是学习的智慧。要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将来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开动大脑,提升思维的品质,开启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20.
女儿出生后,我一直把她当成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之间亲密无间,我愿意和女儿分享她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