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力美学"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时尚和消费以及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从暴力美学电影到暴力绘画再到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倾向出发,分析暴力美学产生的原因;它的背景及历史渊源;以及暴力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意蕴。从两方面分析暴力美学的渊源。一是艺术史上从古至今都有对暴力美的表现和对暴力形式美的追求,二是暴力题材电影自身的发展和绘画艺术上的暴力美学的演变。最后指出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意蕴还在于它折射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的需要;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相似文献   

3.
杨雅茜 《考试周刊》2015,(18):19-21
文章对金基德电影特有的以血腥和色情为主题的暴力美学进行分析,并对电影"失语"现象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金基德借用暴力美学最真实反映人性道德的原因。金基德的电影为什么在本土并不叫好,风格从以往的血腥暴力转向温情脉脉。同时和同类型导演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暴力美学"诞生于电影领域,是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美的展现。"暴力美学"从电影领域迅速扩展到当下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在其不断发酵升温的同时,需要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审视和研究,在多元决定论引导下,探寻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受众心理与暴力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与美学效果,从新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批评传统文本话语中常被忽视的暴力叙事。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创作风格和手法开始频繁地出现于一些电影作品中。本文从古典文学艺术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中汲取营养,对暴力美学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然后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导演的作品,将暴力美学的特点归纳为对力量的崇尚,形式的美化及人性解放的总结,并论述了暴力美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关注暴力美学的发展对电影艺术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的暴力现象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暴力作为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极度夸大和技击乏力两种极端,并借助现代传媒栖息于影视艺术、舞台等场域,生产出武术特有的暴力美学现象,从而造成武术本意的迷失.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古语被广泛引用。这句话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据说这是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留给后主刘禅的。虽说这话出自古时帝王之口,在某种程度上是"圣谕",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一位经历丰富的父亲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饱含了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10.
《檀香刑》是一部以刑罚为名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一部借刑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暴力元素,但经莫言高超的文字演绎,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暴力元素的感官冲击,同时赋予了行刑过程艺术之美。暴力元素的美学转化是《檀香刑》的显著特征,因而,对其暴力转化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纵观西方美学史,暴力美学的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美学史三个时期,即本体论时期,认识论时期与语言论时期不同阶段的特征,讨论暴力美学的内在理路与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电影"暴力美学"的变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宇森为代表的一代大师创造了"暴力美学"这个名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的欣赏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昆廷的几部电影引发了新的"暴力美学"潮流。但是仔细分析,最符合"暴力美学"名号的,还是以北野武风格的作品——最大的暴力是无常。  相似文献   

14.
《赵氏孤儿》诞生于春秋时代,是先秦时代的暴力现象,司马迁的《史记》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灌输了强烈的悲剧观念,体现了司马迁独特的美学创造。元朝纪君祥引进了民间观念,参与了对《赵氏孤儿》悲剧故事的个体化消解,在戏剧结构的严整性和美学的纵深度上朝前飞跃了一步。徐元的传奇《八义记》则取得了表演性与舞台性的超越性进展。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礼仪法规的关注,代表了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家在启蒙时代的对理性的高度渴望和尊崇。《赵氏孤儿》所体现的暴力美学,暗合了西方悲剧观念基本传统,引发了《赵氏孤儿》在中西方传播学上的一系列成功。《赵氏孤儿》含有侠义观念的动作美学,是感性化强烈的审美对象,也是解除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另类方法。观赏这样的剧作,可获得类似欣赏当代竞技体育的美学效应。《赵氏孤儿》内中融合的武侠观念、死亡情结、杀婴现象、原罪理念,都是该剧最具魅力的美学亮点。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时代,科技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器人和程序即将代替人类做出选择,这是今天人类面临的重大伦理问题,也是他下决心重拍《机械战警》的原因。昏暗的街道、银亮的战甲、凌厉的"眼神"、霸气的AUTO 9……多少年前,在底特律复杂的城市网中,有这样一位"警察"的威武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而在27年后,当又一位"机械战警"出现在罪犯面前时,那久违的正义感似乎将再次喷薄而出。由何塞·帕迪里亚执导的新版《机械战警》,经过近三年筹划、编排后,终于与观众见面。新片是在1 987年版影片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16.
动画美学理论对动画艺术创作、欣赏及动画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相关研究极端匮乏,究其原因,一则直接参考文献少,再则动画艺术发展本身不很成熟。从中国画论中进行动画美学思想的探索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从中国画与动画之间的本体渊源及方法逻辑上分析,这种研究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可以在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间找到并打通诸多美学思想的会通点。  相似文献   

17.
木星表面出现的“黑眼圈”很可能是由一颗未探测到的彗星碰撞造成的。这也提示天文学家未来可能出现类似的碰撞事件,这种足以对地球造成致命的毁灭,使人类重蹈恐龙灭绝之路。  相似文献   

18.
将影视艺术中的暴力美学引入翻译,会使翻译在“忠实”和“通顺”的基础上再迈出一步。它不仅是翻译内容、形式和目的的一种蜕变,更是突破传统翻译的一种尝试。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体现作品质量和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隐喻翻译中暴力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译文更具审美效果并更为广大译语读者所青睐,而且也为隐喻翻译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修辞论美学是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与文化语境的修辞关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是由文艺评论家王一川教授提出的。认识论美学、感兴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是其三大理论来源;文本阐释、文化语境阐释和历史阐释是其三个阐释层次;内容的形式化、体验的模式化、语言的历史化和理论的批评化是其四大特征。修辞论美学吸收了社会语言学的某些特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代表着一种美学潮流,而且具有民族文化渊源,更适合解读中国文本。当然,修辞论美学在对历史力量的认识、对自身最高境界的阐释和对多种批评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等方面也有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20.
军事与战争、暴力息息相关。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军事电影不仅记述着中国的革命史、军事史、战争史,同时也形象生动地反映着不同历史语境下中国电影对于暴力的呈现方法和美学理念的时代更迭。从纪实性、政治性到娱乐性,中国军事电影中的暴力表达一方面印证着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独特的国情、意识形态和传统文艺理念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