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与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2.
布洛陀是壮族民间信仰中的男性始祖神,是壮族神话中的创世者,亦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的主神。与壮族属同一语族的侗族,其始祖母神萨岁,"护佑侗乡",在侗族村寨中受到广泛祭祀。布洛陀与萨岁作为族群中地位最高的神祇,存在一些相似与差异。通过对二者历史文化背景、神格特点、民间叙事等的比较,可以发现壮族与侗族在信仰及文化上的不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在壮族人们的观念中,布洛陀和姆六甲是他们的圣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偶像。试图透过比较布洛陀和姆六甲的创世神,始祖神和宗教神这三个神格(即社会地位),来探究布洛陀和姆六甲的演变轨迹,以及壮族的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4.
布洛陀信仰是壮族民间传统信仰形式。在右江河谷进行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发现,布洛陀信仰具有多维性。从历史人类学来看,它是古代百越文化的传承;从宗教人类学来看,它是原始宗教信仰的残存,与民间麽教信仰、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密切相关;从生态人类学来看,它是稻作文化演进过程的一种社会记忆;从社会团结来看,在非正式制度意义上,亦起到社会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壮族麽教中的禳解神布洛陀、麽渌甲,并非由民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布洛陀、姆六甲演变而成,而是来自道教的六甲神。布洛陀、麽渌甲均为六甲神的壮语称呼。道教六甲神有六十甲子神和六甲神将两种意义,在壮族师教中分别称为六图将军和六中官将,在壮族麽教中分别称为布洛陀和麽渌甲而呈现合为一体的特征。两种六甲神在师教中分开而在麽教中将合并,是因为师教有突出六甲神将勇武的需要而麽教无须这样做。六丁六甲神本为傩仪使用的驱鬼神将,因为六甲法中也召请六丁神,加上渲染六甲神将法术高强的《六甲天书》在民间广受推崇,故师教、麽教只用六甲神而不用六丁神。师经、麽经中六甲神的岩居长者形象,来自《六甲天书》关于老君在岩洞中传授六甲法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从壮族麽经看,三界王创造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也是管理三界的地位最高的神礻氏,壮族麽教认为,上界王为雷王,中界王为布洛陀,下界王为图额。布洛陀的身份只是麽教的祖师,受造于三界王。三界王才是麽教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7.
布洛陀是壮族的创世祖神,经过多年的发展,壮族地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布洛陀文化体系,开发和扩展了布洛陀旅游、出版和饮食三大文化产业,但整体上仍未达到预期目标。需用"智慧"理念、"全域视野"拓展布洛陀文化产业创意化的思想路径。要丰富和完善产业的宽度与广度,加强和提升产业的宣传与推广,保证和促进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拓展布洛陀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布洛陀文化,推进布洛陀文化与产业的对接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布洛陀主要分布在巴马县、东兰县、武鸣县、凌云县、田阳县、象州市等地区,布洛陀神话是壮族众多神话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布洛陀神话叙事及其文化在壮族民间世代传承,其建构出一种内涵丰富的壮族文化信仰,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并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记忆,同时在民族学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等方面也颇具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壮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布洛陀神话叙事。布洛陀的形象既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又再现了壮族集体精神的塑造和升华。从"布洛陀"的释义来看,他与骆越族群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洛"或许就是"骆"的民间写法。在他身上,带有壮族早期社会首领的身影,又表现出典型的"越巫"特征,同时还象征着历史上壮族麽信仰与早期政权的相辅相成。他是壮族古国、方国时期的大巫师和级别最高的祭司。这些隐含的历史身份在布洛陀神话的叙事平台上以共时的形态出现,展现了壮族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10.
布洛陀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国的西南、南方的众多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的许多民族均信仰布洛陀。布洛陀及布洛陀文化深入西瓯骆越族群及其后裔的人心,表现在布洛陀神话在众多民族心中扎下了根,成为这些民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精品。深入研究壮族麽经布洛陀,积极宣传布洛陀文化是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工程的行动措施之一,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布洛陀文化研究越来越发展成当前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显学,不仅因为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以及壮学阵营的浩大,而且还因为布洛陀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布洛陀文化的定位似乎众说纷纭,有人把它更多地归为民间宗教("麽教")文化,笔者认为是不够完整的。布洛陀文化的源应该是布洛陀神话,它形成于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耕时期。  相似文献   

12.
《文山学院学报》2014,(1):31-37
从历史文献、民族语言和民俗、考古证据切入,认真分析了一些解读布洛陀发音内涵的观点,认为都是反映了布洛陀文化的果,没有反映出布洛陀文化的因。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人面鸟身神"。布洛陀的解释应为"从天而降的男性人面鸟身神";姆六甲的解释应为"胯下可夹物体的女性人面鸟身神"。人类社会早期对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崇拜,就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人文始祖崇拜。所以,布洛陀和姆六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3.
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嘹三妹是壮族的歌神与爱神,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嘹三妹是嘹歌的化身。刘三姐经历了从嘹三妹到刘三妹、刘三姐的演变,体现了壮汉文化的碰撞融合及嘹三妹由神到仙到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1/3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说明,壮族族群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壮族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文化特征不一样。壮族五大族群中的布土族群和布侬族群信仰布洛陀为创世主神;布壮族群和布依族群信仰盘古为创世主神;布傣(岱)族群则信仰和崇拜"天"神。  相似文献   

15.
刘三姐:华南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歌神与爱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嘹三妹是壮族的歌神与爱神,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嘹三妹是嘹歌的化身。刘三姐经历了从嘹三妹到刘三妹、刘三姐的演变,体现了壮汉文化的碰撞融合及嘹三妹由神到仙到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先民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和利用布洛陀文化资源意义重大。优势与机遇叠加的结果,使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应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探寻出一条适合布洛陀文化开发与利用的具有区域与民族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使布洛陀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滕敏 《考试周刊》2012,(33):16-18
布洛陀民俗文化是壮族文化的"活化石",田阳县把布洛陀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以民间信仰为主,作为瑶族一个支系的布努瑶族,同样如此。他们的民间信仰以密洛陀信仰为主体,同时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由于受壮族汉族的长期影响,人们在布努瑶的宗教仪式和宗教典籍中发现道教和佛教的影子。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与其他民族沟通融合的加强,布努瑶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新发展和变化对其信仰的民间宗教同样产生了影响,使其更能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所需,同时有利于该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壮族文化特色词是指壮译外中壮语特有而译语没有的文化词汇空缺。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时,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主要有四种译法,即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  相似文献   

20.
探索珠江流域原住稻作民族之人文始祖,女性始祖(女米)洛甲与男性始祖布洛陀之种种神绩.论证(女米)洛甲乃远古母系社会氏族女性大首领兼大巫师,布洛陀为父系社会氏族男性大首领兼大巫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