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新人道主义思想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批判,也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剖析和艺术审美特征。他的人性解放理论受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双重影响,同时根据自身的历史环境有所调整和变化。一方面,马尔库塞改造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提出了爱欲解放的历史因素和辩证逻辑;另一方面,他重塑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将人性的解放与人的总体性抗争联系在一起,以"大拒绝"来重启人道主义的道德基石,以"新感性"和"审美道德"作为战胜异化的突破口,从而谋求人类社会的解放和进步前景。马尔库塞的新人道主义思想尽管被认为带有激进的乌托邦色彩,但却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危机、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等各种全球性问题时,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基于此,中国政府在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解决当今的全球性问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进行着精神与技术的抗争,精神信仰上的达观是人类能激发自我潜能并发明各种技术的前提。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类理性不断膨胀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精神危机,人类愈来愈陷入技术会将人类带向何方的恐惧与困惑中,人类不可避免地面对无知的未来。人道与人道主义围绕人性、人学核心要旨不变的情形下,其存在方式却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人如何从无家可归的人到人的复归都指向对人道、人道主义的重新反思与理解。作为有着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人道主义的“力量假设”,现代人道传播在跨越时空中更加显现出其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的无能为力,这种迫不得已为人道传播中人道主义的沉思与觉醒提供了思想空间,真正尊重人性在人之本质中的特质,承认他者的存在,并有能力包容与尊重他者,在不断显现的人之本质中彰显出人道主义不可或缺的存在并在人之本质中反思、践行与成就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主体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道主义的深入人心和主体主义的彰显代表着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是世俗化的西方社会的宗教替代品。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主体主义在逻辑上密切相关,主体主义是人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人类中心主义激励了人类对自然的盘剥和榨取,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说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无涉,是因为未识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人道主义是现当代西方社会较为流行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新托马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唯物史观看,这一思潮的兴起是新托马斯主义为解决现代西方社会病和文化危机开出的一个宗教处方。尽管它不能解决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危机,但它体现了西方传统宗教对现实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类生存环境品质的急剧恶化。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合理高效地使用自然生态资源,强调人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根源科技异化,科技异化根源又在于人的自身异化怎样解决"科技异化"问题。新人道主义从科技观和哲学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中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繁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创造无限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随着危机的出现,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层生态学及其美学观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危机是现代性危机中最致使的危机,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把这一问题导向了对现代的社会与化危机的追问,表达了对地球和人类生存和命运的关注,以新生存意识为蓝色背景的西方现代生态美学,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显示了独特的审美观照,对解决当今全球性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困境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理性思考并合理化解生态难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困境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困境,同时更是一场人文困境和价值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然会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和生存方式向自然开战,通过拓展人类的道德关怀范围并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进而向人的生命"自由"之境提升,不仅能够推进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回归,同时也是对人类的最后的拯救.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全球性问题研究实际上是全球危机研究,它起源于危机,关注的是危机,由此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危机的缓解而回落.全球性问题研究应该分为全球危机研究与全球发展或人类发展研究两个部分,也就是应急研究或危机研究与宏观研究或基础研究相结合,才能为全球发展、人类发展提供根本的主动的理论论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人类凭借科学技术手段认识和改造自然,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而自然对人的异化,集中表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们该何去何从?从学理角度来谈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状态的境况下,理性生态人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解决环境危机提供了理论路向.明晰理性生态人的内涵,首先应对其进行本体论解析.从理性生态人的自我超越维度、生存论维度和类意识维度三方面对理性生态人进行本体论解析,有利于对理性生态人概念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乃是全球性环境危机的世纪。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矛盾的空前尖锐,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当代世界最普遍的困惑。环境的急剧恶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现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现已深入人心。人们普遍意识到;倘若不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而环境问题的解决,首先有赖于正确的环境观念之确立。笔者认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环境观念,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观环境问题的出现,表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危机,同时也表明了作为传统发展模式基础的自然现…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还到处盛行着狭隘的人种文明的文化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人类未来文化生活形式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人类正面临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质上是全球性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危机。在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今天,生态治理的文化逻辑彰显了具有时代高度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理想与信念。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人类发展的文化自觉;通过促进全球生态文化融合,凸显人类发展的文化价值;在生态现代化、生态文化及人的现代化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整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危机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态势。人们不得不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作者认为,从天地生相联系的角度来思考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同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代水危机源于人水关系的深刻危机。工业文明以来,以工具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水伦理价值观,在助推人类物质文明进步之同时,使人类陷入了全球性的水危机之中。后现代的生态中心主义坚决摒弃征服式的人类中心主义水伦理价值观,极力倡导自然具有与人平等的内在价值观。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对前两者的价值观予以整合和超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水伦理价值观,主张既要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价值尺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利益需要,又要善待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优化水环境,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共进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绿色危机”与网络绿色伦理和网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无限的空间与可能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人们对网络信息和网络本身的误用和滥用导致了“网络绿色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表现在网络安全危机、网络信息污染、网络认知危机等方面。我们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种全新的网络绿色伦理理念,建设和完善网络的国家和国际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全球面临的“网络绿色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世界水日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