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梳理近现代科技伦理观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存在的虚假对立、价值倾向、诉求差异三个方面的缺陷。从哲学转向维度分析,科技伦理观当代困境是由于主体性本体论导致的“工具理性”和原子主义,“主体间性”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需要新的时代观念引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从生态文明角度对科技发展方向加以约束,提出科技伦理观发展的新论述及具体取向。  相似文献   

2.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雷切尔·卡森的一部有关生态文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强调了自然是独立存在的,且是具有独自的内在价值.除此之外,作者还抨击了人类想要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传统观念,反对官僚资本为了经济利益而对自然进行的一些掠夺开采,抨击了那些想要一味追求物质主义从而放弃其正常生活质量的社...  相似文献   

3.
《野草在歌唱》描述了南非南罗德西亚农场穷苦白人的生活境遇,蕴含着深刻的土地伦理观。小说展现了该农场上的人地关系与土地伦理选择,揭示了南非殖民地在物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地矛盾与冲突以及实现人地共存的生态良知与启示。体现了莱辛对人与土地关系的伦理思考,对构建土地共同体的期待以及对生态良知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观的出现是人类向“新意识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哲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是伦理学的新突破,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要求确立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相似文献   

5.
《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作者在该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严重的生态危机。笔者试图用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理论挖掘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古今中外,人们对生机盎然的春天总是极尽赞美与依依不舍,然而当今时代的春天并不都是人们所想象的既如期而至又生机盎然。美国女生物学家兼作家蕾切尔·卡森所著的环保主义散文集《寂静的春天》,为读者铺陈和展现的就是一个肃杀凄凉的岁首、一个暗流汹涌的春季,正所谓寂静的春天不寂静。蕾切尔·卡森在书中对郊外荒野的精细书写和生动描绘,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对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梳理,同时指出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巨大,最后提出了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先秦时期一部重要典籍《管子》的朴素生态伦理思想: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阐述了《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人类的启示和意义: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科技发展的伦理反思和伦理原则的建构是科学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构现代科技伦理原则应包三方面的内容:功利效用原则、社会正义原则和生态和谐原则。功利效用原则是对科学技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正伦理价值的坚持和弘扬;社会正义原则既是对科学技术正面伦理效应的积极保证,也是对科学技术负面伦理效应的有效规约;生态和谐原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不仅是她生态文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环境丛书的经典。在书中,她强调自然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抨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反对为了经济利益对自然进行过度掠夺,批判一味追求物质主义而放弃生活质量的社会流俗,她希望实现文明与荒野的平衡,追求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正因为如此,卡逊被称为“现代环保之母”,本文分析了卡森的写作特色,探讨了卡森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以及她的生态哲学观对世界环境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从鲁枢元教授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诠释劳伦斯作品中超前的生态意识,探讨生态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其思想文化根源,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但在俄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伦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索其中隐含的深沉复杂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教诲,阐明诗人普希金超前的伦理意识,从中感悟一些人伦方面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寂静的春天》中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尤其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与生态批评的精髓一脉相承。它普及了环保知识,唤醒了环保意识,催生了生态文学的繁荣,不仅给生态批评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生态批评的面世奠定思想基础。因此,它是生态批评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伦理学成为一门显学时,就突显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两种生态伦理观都有其合理性,但共同的悲哀是割裂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也就遮蔽了人的本真自我。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因此建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的生态伦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散文《寂静的春天》表现的生态思想,认为蕾切尔·卡逊在作品中指出滥用化学农药是引发严重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表达了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寂静的春天》是科学话语与散文话语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对中外生态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最大的伦理—道德风险在于:它不仅有可能从根本上颠覆道德哲学的“自然”始点,而且改变和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主体和意义基础,从而使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呈现出一片混乱状态.面对现代科技风险,现代文明必须进行文化战略的超越性乃至革命性转换,突破以科技解决科技问题的“单子式”思维方式,在以科技—伦理生态为核心的“生态”视域中,以一种全新的以未来为取向的风险责任伦理精神应对和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改变了世界的书"是常被人引用的陈词滥调,但难说事实确实如此。就在51年前,一本深刻地改变我们审视地球以及我们在地球上所处地位的书的确出现了,那就是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激愤地讲述了新一代化学杀虫剂如何涂炭了美国的野生动物,从而开启了现代环保运动:它唤醒了大众的意识,即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18.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谭佳怡 《初中生》2020,(16):48-49
<正>如果继续保持沉默,我心里将永远无法平静。——蕾切尔·卡森卡森女士的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后,我头晕目眩,脑海里时刻浮现出书中的悲剧故事。合上书时,抬头望向窗外,我松了一口气——还好,窗外依旧是熟悉的蓝天,依旧有鸟儿飞速掠过天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杀虫剂给动植物带来的伤害。因为杀虫剂,一棵棵山艾死去,一只只松鸡消失,一棵棵柳树枯萎,一只只海狸离去……可人们依旧用对环境污染极大的杀虫剂,来荼毒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就是人类盲目地利用科技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错误的科技价值观。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科技价值观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