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培育出我国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华带领的课题组,近日又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这是世界上继美国、韩国、日本之后第4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献身的水母一种水生生物开启了解决问题的大门,它就是水母。1955年,日本人下村修的老师让他去研究一种叫做海萤的水母,这种水母在水中会发出荧光,老师希望他能分离出这种荧光物质。此前,许多大公司的研究人员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8,(10):1-1
近期,三头“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先后顺利在吉林大学农学部诞生,体重分别为1050克、1100克和550克。这种“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囚的克隆猪”是由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赖良学教授为首席专家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出来的,属世界首例。  相似文献   

4.
创新动态     
国内动态国内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问世曾培育出我国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华带领的课题组,  相似文献   

5.
张振生 《科学中国人》2014,(4S):136-13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6.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9,(21):24-25
你看到发荧光的猴吗?日本研究人员在今年5月27日宣布他们培育出了一种转基因绒猴,这种猴的发根、皮肤和血液在特定光线照射下都会发出荧光,最突出的特点是此特性能遗传给下一代,他们已经培育出了第二代荧光猴。  相似文献   

7.
老师讲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课后,安排了一次校园内生物的调查。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同一株花叶小腊长出两种枝叶,且这一现象在另外13棵这种植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是生活环境导致它们长成这样,还是另有原因?在请教了老师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设计实验研究,推测影响植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希望从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相似文献   

8.
有些科学家相信,我们将最终变成一种生物机器人,这是一种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也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这些科学家说,在未来,也许我们的子孙会面临一种选择:要不要做一个机器人?因为假若选择了要,他们便可以即刻拥有一些超凡出众的能力,如精准的记忆力、高超的演算能力等,而改变的过程也可能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简单。这种事会不会真的发生,目前我们还不能妄加论断,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很有未来“生物机器人”的雏形,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吧。  相似文献   

9.
谈到生物的生存条件,我们会.想到阳光、氧气、水、营养;谈到生态系统,我们会想到许多物种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你能想像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一种生物,而且它们还生活在没有阳光和氧气的环境中吗?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众》2014,(7):2-7
为什么生物都有所谓的“寿命”呢?有没有生物可以“长生不老”? 我们大家总有一天会迎来死亡,这没有任何异议。而在动物世界里,无论是大象还是老鼠,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终将迎来生命终结的一天。可是,把蚯蚓一分为二,就可以长出两条蚯蚓来,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增殖,蚯蚓也会有“死亡”的时刻吗?  相似文献   

11.
猎人会在猎物出没的地方挖置陷阱,轻松获得猎物。可是你能想到像蚂蚁这样的原始生物也懂得用这种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吗?  相似文献   

12.
防风荧光伞     
见过“不怕风”的雨伞吗?哪怕风雨再大,也不会把它吹翻;夜间撑伞走路时,它还会发出淡淡的荧光,无论路有多黑都不怕。这就是我发明的“防风荧光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体细胞克隆猪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猪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项目新近经教育部组织国内有关专家鉴定,中国克隆猪和转基因猪技术整体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环球旅游一圈,竟然让癌症不治而愈。这会是真的吗?旅游真有这种神奇魔力吗?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在吃虾以后,全身会起一些大大小小的红色疱疹,或发生恶心、腹痛和呕吐等症状,这是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原来,罪魁祸首是虾肉中含有一种“异形蛋白”,这种物质经人体吸收后,会不同程度地引发皮肤过敏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吃了虾以后没有这些现象发生,而有些人却对虾过敏呢?这种症状是如何发生的,能不能有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呢?  相似文献   

16.
视觉效应是指物体可以让人从外观看上去产生不同心理感受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人们或许难以完全理解。为什么甜麦圈会集中在装入牛奶的碗的边缘,而巴西坚果会集中于某个部位?为什么人常常会认为自己在所有事情上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浴帘会贴在身上?所有这些问题需要从科学和心理学这两个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一种定势,即目前教什么内容就按这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的思维呢?我体会到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地回授。  相似文献   

18.
假如将来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新一代生物燃料,我们要给汽车加的液体就不再是传统的汽油了,而是一种完全等同于汽油的东西.即使这种生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但用来制造这种燃料的微生物正好能消耗掉空气中等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种生物汽油实际上还是无碳排放的燃料.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09,(2):50-50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喝热啤酒? 啤酒酿造离不开一种重要的原料——啤酒花,正是它让啤酒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苦味。这种味道在常温和低温下尝起来很不错,但一加热就会变得很苦。这跟人的味觉器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覃继勇 《科教文汇》2013,(26):151-151,162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非贫困辍学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会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笔者认为应着力从政府、社会、学校、家长这几个层面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