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中国》2007,(10):11-11
兰科植物是种类最丰富的花卉植物,但是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没有搞清。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进行研究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2.
杭东 《发明与革新》2011,(12):25-25
早在一百万年前,植物就作为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在地球上出现,并且一直陪伴人类从远古走向文明的当下。科学家发现,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植物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令人类叹为观止。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迈进,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受到植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概述     
紫杉醇作为红豆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抗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豆杉资源的短缺与紫杉醇需求量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了国内外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繁育系统和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姜科有50余属1500多种,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的、动物传粉的单子叶植物大科。姜科植物中存在着雌花两性花异株、雄花两性花同株、花柱卷曲性、雄性先熟、自交不亲和等多种性表达方式和花部机制。姜科植物重要的传粉动物包括各种蜂类、天蛾、蝴蝶、鸟类等,不同的传粉动物对应不同的花部特征。在相对有限的研究中,姜科植物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传粉和繁育机制,在豆蔻属Amomum、山姜属Alpinia等植物中发现的花柱卷曲性被认为是植物界中一种独特的促进异交的行为机制,在对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的研究中发现了植物界中一种全新的花粉滑动自花传粉机制,这些新的研究和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姜科植物传粉和繁育系统多样性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今后姜科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的建议:对更多未知姜科植物类群的传粉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从系统发育的角度开展姜科不同类群植物的传粉和繁育系统的演化研究;对花柱卷曲性这一独特的性多态现象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植物角质层作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直接屏障,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功能,在植物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角质层的组成与形成机制目前已有大量报道,但人类对植物角质层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在角质组分的转运及角质聚合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观点。本文简略回顾了植物角质层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方法、角质层的基本结构等,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在角质层组分从细胞内转运到表皮细胞外以及角质聚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自本世纪四十年代Avery首次阐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转化机理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合植物转化的途径,直至1974年,Vandarl beke等人在根癌农杆菌中发现一种与双子叶植物肿瘤诱导有关的质粒后,以此质粒为基础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1985年Horsch等人首创的叶园盘法,由于其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因而开创了用植物外植体为材料进行基因转化的新途径,可以说这是转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如此迅速,意义也非常重大,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同时,结合我们近年来的工作体会,对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及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成功地培养出植物细胞,发现能够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在某些生产实践上,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  相似文献   

8.
正萝摩科翅果藤属翅果藤是云南瑶族等少数民族食用和药用的植物,其果皮及根都有甜味。通过味觉活性追踪分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从翅果藤果皮中发现了10个新的甜味甾体糖苷类化合物。利用人体感官评价模型对这些新化合物进行评价时,发现其甜度为蔗糖的50至400倍不等。另外,他们还从这种植物的根部分离并鉴定了12个新化  相似文献   

9.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7,(10):80-81
科学家解开兰花身世之谜兰科植物是种类最丰富的花卉植物,但是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没有搞清。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进行研究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美国哈佛大学的SantiagoRamírez和同事通过分析确认了这只蜜蜂携带的正是兰花花粉化石,并根据这种花粉的结构,将其归进了斑叶兰亚族。经过测定,这块琥珀的年龄为1500万~2000万年。假设兰花的进化速率相对稳定,那么可以推测兰科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员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6个种系的植物过去被认为是在欧洲人于500年前到来之后才被引进到该地区的物种,但其实它们在过去数千年以来就一直是这些岛屿上的本土物种。Jacqueline van Leeuwen及其同事对保留在沉积物中的花粉化石及植物残体进行了研究,并披露了这些物种在数千年中的分布情况。他们发现,有6种特别的物种(它们从前都被至少一个加拉帕戈斯群岛植物学当局当做是”非本土”的物种)其实于人类在该岛屿群上居住之前的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于该地区了。将这些物种从非本土物种名单上撤除已经成为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进行保护一恢复的一个关键性的优先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9-560
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黎胜红研究组从唇形科植物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的腺毛中发现一类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化合物Leucosceptroids A和B,利用NMR和X-ray等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发现,该类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植物中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铁吸收机制吞噬机制,本文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适应环境铁缺乏的机制及与这些机制相关的蛋白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densis L.)的人侵对本地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影响,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改变了本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本地植物如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和黑麦草(Loliumperertrte L)的菌根侵染率降低.与本地优势植物鸡眼草共生菌的种类发生变化,土壤AMF孢子密度明显降低.土壤由以摩酉球囊菌(Glomus mosseoe)和幼套球囊菌(Glomus etunic atum)为优势转为以地球囊菌(Glomus geosperum)和幼套球囊菌(Glomus etunic at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国和欧洲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些能预报天气的植物。这项发现表明,这类植物可能比人们之前想的更能适应气候变化。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对捕食者的恐惧可让猎物产生与被捕食相同的效果。非但如此,这种恐惧还能传递到整个食物链  相似文献   

15.
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自古一直是人们探求,困惑不解的难题。本世纪初生物学家Polsh于1917年提出了昆虫蜕皮的机制,30年代初Kopec,Fraenkel,Wigglesworth等人分别以实验证实了昆虫变态是激素控制。1954—1965年由Butenandt,Karlson的努力,确定了α-蜕皮激素的化学结构。1966年Nakanishi,Horn等发现植物中存在β-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由此世界性的对蜕皮激素植物资源的研究涌起了热潮,吸引着植物学家、天然产物学家、昆虫学家,为获得它而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前人的研究结合我们的工作,探讨了云南地区丰富的蜕皮激素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床对水体中CODcr、氨氮、TN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净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发现,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组合对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能与基质的组成、结构反应以及植物的生理生化等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广闻博见     
德国科学家发现,为了抵御外来细菌的侵害,保护自己的生存,植物自身都拥有一个“化学武器库”,能帮助植物防止病毒、细菌和霉菌的侵蚀。研究人员通过对南芥属植物的实验发现,植物中存在着一道迄今尚不为人所知的防御线,就如同拥有一个“化学武器库”,它依靠一种名为Snare的蛋白,来控制对“武器库”中弹药的输送。一旦有细菌进入植物物体。Snare蛋白就马上从“武器库”中调出化学毒剂,送到被细菌侵入的部位,将细菌迅速杀灭;而且,该化学毒剂还不会伤害植物的自身细胞。通常,外来细菌被杀死后,化学毒剂仍会短时间存留在植物受侵害部位。研究人员说,其实,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报道了在青海省西宁市发现的茄科(Solanaceae)假酸浆属(Nicandra)植物——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des),该植物代表了青海省一个新归化属。本研究对其形态特征、标本采集地环境进行了描述;基于rbcL序列对青海省的茄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假酸浆与茄属、辣椒属和曼陀罗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假酸浆在青海的发现更新了假酸浆属在我国的分布格局,丰富了青海省茄科植物的种类,但其对青海本土植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5-466
全球有真红树植物70种,它们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沿海。这些特殊植物是新碳骨架小分子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南海海洋所吴军研究员及其课题组自2001年以来对产自我国海南的木果楝、老鼠筋等数种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于2004年发现了一类有昆虫拒食活性的新柠檬苦素的原乙酸酯类型,研究结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上。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I0019-I0019
<正>[导读]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植物能够识别周围的声音,比如说吃东西的声音,然后对周围环境的威胁做出反应。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植物会对毛毛虫啃食自己的声音做出防御反应。腾讯科学据国外媒体报道,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植物能够识别周围的声音,比如说吃东西的声音,然后对周围环境的威胁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