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写过的一篇散文《信客》(收集在《秋雨散文》中)被收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信客曾经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历史舞台。当时邮政事业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联系就靠信客。信客成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和乡村联系的纽带。余秋雨先生借信客这个狭小的舞台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信客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相似文献   

3.
《信客》选自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同时也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但对于其教学价值一直在不断探究。因而,从文中的细微处见城乡的隔膜、矛盾处见信客职业的凶险来解读文本,从而发现新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叙述了20世纪初在城乡之间担当通讯职责的一位信客的大半生遭遇。课文重点写了信客的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了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品性的赞美和肯定。本文拟从文化伦理价值的角度解读文章的思想意蕴,以期了解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信客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作为培养接班人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课堂教学中彰显传统文化,是身为教师需认真为之,担起之事。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老信客认为自己失信无法再做信客后,这样对接替他的年轻人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后一个“信”字即“诚实守信”之意,两代信客也基本上恪守了这个准则,许多读者也认为此文是褒扬信客之“信”,让人恪守诚信的道德准则的。真的如此吗?我们试按以下思路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8.
杨亚利 《考试周刊》2012,(42):42-4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3)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能力目标:(1)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文章的方法:赏析文章的角度;(2)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3)揣摩佳句,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9.
杨淼 《学语文》2004,(6):12-12
余秋雨在其新著《借我一生》中援引了他在北大演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我有一个分工,把已经找到了结论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找到结论的问题交给学术,把无法找到结论的问题交给散文。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基本遵循了这种无结论的写作方式。他的多篇文化散文中所呈现出的未知结构,往往会让我们在阅读时产生复杂而无法道明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翘楚,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创作的无数法门。历来论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作者考辨、虬髯客原型解、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析和政治背景挖掘等方面,而对其中的空间元素有所忽略。《虬髯客传》中的空间,不仅是作为情节发生场所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还与人物行为一起构成了情节发展的主要因果链,且具有更深层的隐喻义和暗示性,其在主题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承担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思对于习作来说,犹如大厦建设之初的图纸绘制,缺乏构思,则必然信口开河,信手拈来,习作中或游离主题,或使力不均,因此,一篇优秀的习作必然离不开精准的构思。  相似文献   

12.
很高兴看到《信客》被选进了教材,尽管只是一篇自读课文,尽管篇幅长、难度大,但相信很多老师都不会放过这个让学生了解余秋雨及其散文的大好机会。我也一样,为学生设计了走近信客、解读信客、品味《信客》、追思信客、探究《信客》的爬坡式阅读过程。然而,在设计“品味《信客》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语》集中反映了早期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学说思想,其中有很多思想范畴。如仁、义、礼、道、德、孝、信、直、勇等,大致可分为基本与非基本两类。文章谨选上述思想范畴中的信,从其类别("友信"、"政信"、"性信")及其与各类思想范畴的关系来阐述《论语》中信的含义,同时对于孔子思想核心和基本范畴的界定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信”是一种贯穿于所有人伦关系的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原则。朋友关系是志同道合的人自愿结成的具有亲密性情感的人际关系。朋友关系的灵活性与松散性使得“信”成为维系朋友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信”对关系对等的强调使得它在五伦中与朋友关系最为契合。先秦儒家对“朋友有信”的规定和强调,凸显了朋友相交中的道义色彩和情感因素,也实现了道义与情感的沟通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一定要遵循“以生为主”的理念。“以生为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符合教育制度改革理念。坚持生本理念,以《信客》为例,来探索具体篇目的教学设计与构思。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开展之前必须要明确目标,具有指导性作用,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目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方案制定上,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完全凭借自身主观经验来判断,对学生学习起点预估不准确,会影响到教学目标设置,  相似文献   

18.
《信客》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是该作品集的代表作之一。《文化苦旅》一书是余秋雨在访遍了世界各地风光景色、文化古迹后所作,正如他在旧版的序言中所说,这本书是站在历史的足迹上进行的思索,因此《信客》这篇文章渗透着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这是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现代关注,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的关注。本文以"信"字为切入点,解读《信客》一文所蕴含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9.
喜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尤其是先生的《文化苦旅》,如先生在《吴江船》一文中认为“枫落吴江冷”写得浸肤冷丽,高妙得让人嫉恨。我常沉醉于先生时而深重苍凉,时而清丽委婉的叙述中,感受着新旧文化的信息在先生文字背后的奔腾冲突。《信客》便是这样的文章,它关注着中国农村丰富的文化现象。《信客》一文侧重抒写了一位年轻信客的生命流程。“信客”是“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的主要依靠”,他们奔走于城乡之间,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他们谈论的话语是“中国近代城乡的变化史料”,他们的生命见证了城乡的变迁。在他们的生命中,我们清晰了文化在这变迁中所实现的传承与更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初期.曾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而当时的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通信又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便有了“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信客”带着记录人们生死祸福的信件.来回奔忙,众多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了信客的身上。《信客》讲述了两代“信客”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典雅.精辟而又畅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