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侧支撑是指标枪最后一个交叉步左脚内侧着地后,通过左脚,左腿到肩的连线做强有力的制动和支撑用力。左侧支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用力。所谓的最后用力是指运动员保持器械由助跑获得的速度不受损失,并再继续加速向投掷方向运动中不停顿,并且充分动员参与投掷工作的肌肉群预先拉紧,又快速地收缩产生爆发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3.
图1:从低姿势开始,屈膝团身。图2~4:滑步开始,左腿后摆,右腿蹬地。图5~6:右腿滑步,右脚紧贴地面滑动。左脚落于圈的前沿,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图7~17:最后用力。在良好的左侧支撑情况下,完成身体向投掷方向转动和投掷臂的爆发用力。图12: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4.
图1:从低姿势开始,屈膝团身。图2~4:滑步开始,左腿后摆,右腿蹬地。图5~6:右腿滑步,右脚紧贴地面滑动。左脚落于圈的前沿,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图7~17:最后用力。在良好的左侧支撑情况下,完成身体向投掷方向转动和投掷臂的爆发用力。图12: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人们对右侧技术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刻,但没有左侧的协调配合,右侧动作是完成不了的。所以人体的左侧在投掷标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投掷步阶段左腿的支撑着地投掷步阶段:从第二标志线到最后用力时左脚着地为投掷步阶段,目前投掷步的方法有两种:跳跃式投掷步和跑步式投掷步,其任务都是在保持预跑速度或继  相似文献   

6.
在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支撑以及蹬伸动作仃以下作用:一、左腿的完善支撑为右腿继续转蹬创造了条件,保证了人体对投掷方向产生良好的用力状态。二、左脚的积极落地保证了良好的超越器械资势。三、积极强有力的制动,促进了身体由下而上的加速和制动,  相似文献   

7.
于娟  孙玉林 《体育世界》2012,(6):118-1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方法、结合本人从事多年的铅球训练经验,对在推铅球技术中的左腿支撑用力技术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及快速蹬伸的基础,对运动员投掷成败起着积极地主导作用,在最后用力的推铅球力量的大小,关键在于左腿,它是推铅球动力的主要来源,所以,左腿支撑用力在推铅球过程中不但起到了制动与支撑作用,而且加大左腿蹬伸的力量与速度,对增加力量向铅球传递的效果及提远度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铅球技术     
动作结构滑步最后用力 ’ 缓冲注释:铅球技术包括下列阶段:预备阶段、滑步、最后用力、缓冲。注释:铅球置于手指和手指根部;用右手将铅球按于颈前部。注释:左腿上提,右腿微屈;左腿用力后摆;用脚跟滑步(1);肩部朝向投掷圈的后部。·35·准备最后用力 l 缓冲准奋 I 滑步缓冲注释:两脚迅速交替落地,右脚先落地,左脚后落地;两脚转向投掷方向。注释:最后用力开始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快速伸展右腿使髋部转向前方(1);提肘推球(2);左膝伸。·36·校园体fl i} 0 滑步缓冲注释: 最后用力的同时,伴随右腿的快速伸展; 伸左腿,完成发力动作。_隹备 ’ 滑…  相似文献   

9.
最后用力是铅球技术的主要环节,其动作要领通常归纳为蹬、转、挺、推、拨五个字。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难以正确理解,从而出现错误动作,如在最后用力推球时,屈髓后坐以及后撤左肩、向左后摆臂等。近年来,我用下列三个主要技术标准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髋部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滑步后,左脚着地瞬间,滚部首先发力,右腿用力蹬转,左腿配合支撑,使髋部向前转动,同时髋轴早于肩轴并牵引肩轴向投掷方向运动,使髋、肩轴形成交叉形式,扭紧腰背部肌肉。由于挺、转髓的带动,胸部向前上方挺出,使身体形成“反弓…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志红等国家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理论分析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快速蹬仲的基础;力梯度、垂直冲量与投掷效果是高度相关;身体左侧的转动与鞭打是提高投掷远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投掷标枪,手榴弹,体身左侧支撑(右手投掷者)是投掷技术中最后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身体左侧支撑动作是:在最后用力开始时,左脚内扣着地,左腿和左髋伸直,左臂内收,微屈前伸,稍含胸。随着最后用力身体重心的前移,左肩也应随之前领,左腿被迫弯屈。当身体重心移向左腿时,左肩制动。接着在器械出手的一刹那,左腿快速登伸,把踝、膝、髋关节充分伸直,脚跟提起。同时向前继续挺胸,挥臂,把器械送到最适宜的部位,以力争加大工作距离(图1、2)。  相似文献   

12.
标枪最后用力时左腿动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掷标枪中,左腿在交叉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中起到了引导、制动和支撑的作用。本文从交叉步和最后用力这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中,对左腿的动作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我们充分认识左腿在投掷标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左腿支撑和用力方法 最后用力,左腿是由于微弯到蹬直的用力过程。大多数运动员在左脚落地时,大小腿夹角在150°左右,少数在160°左右。在滑步推铅球时左腿充分伸直,滑步推铅球加速距离只有1米左右,这样短的加速距离使运动员获得的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滑步结束,大多数运动员普遍能达到的速度是1.4—1.5米/秒,  相似文献   

14.
当今投掷标枪技术正朝着快速助跑和快速投掷的方向发展,这对整个动作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对队员身体的左侧轴(左肩、左腿、左膝和左脚),特别是左侧支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投掷标枪左侧支撑动作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论证了左侧支撑是掷标枪技术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工作的意义 优秀运动员左脚落地大都是以指内侧着地,并很快的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落地后左脚与投掷方向成40度左右角度。这样不仅能保证左膝左髋的方向,而且控制了髋、漆、踝三个关节的活动范围。限制了髋、膝、踝三个关节沿横轴运动,如果沿着横轴运动,使左腿造成过大的弯曲,不能快速蹬伸和配合推球动作,就影响了右腿的转蹬动作,并使压紧的肌群过早的打开而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通过人体解剖学分析认为,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左脚落地与投掷方向形成与左脚尖站在一条线上。  相似文献   

16.
在田径运动中,推铅球是单手投掷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推铅球时的技术方法与场地器械有其独特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推铅球同掷铁饼一样,都是在圆圈中投掷,左腿都有一个制动,支撑用力的动作,但是左腿用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形式,推铅球时,左腿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合球的支撑技术,对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本文就推铅球时如何优化运动技术结构,使之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掷标枪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自练的几种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掷标枪是一个典型的多轴旋转的投掷项目。动作完成的规范程度不仅影响投掷效果,而且还影响练习者的身体健康和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掷标枪教学中加强对各技术环节的动作定位,不仅能使初学者加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还能为他们在自学自练中提供良好的检测方法。1 原地工字形八字站位定位法掷标枪教学的重点是最后用力阶段,而最后用力最充分的用力过程,是当左脚落地、人体进入牢固的双腿支撑后才开始的。正确的用力顺序首先是以身体左侧的有力支撑为轴,在右腿积极蹬转下推动髋部及身体完成向投掷方向的转动,可见投掷者两脚的合理站位对最后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撤换步推铅球技术由于是两腿交换,身体稳定性较好,易于最后用力,铅球在移动中的停顿少,因此,与滑步技术相比,撤换步技术有利于发挥初学者的能力。撤换步推铅球技术 (以右手推为例) 预备,投掷者持球(持球法同背向投法)站在圆圈内靠近后沿处,背对投掷方向,左右脚前后开立,体重放在左脚上。上体前屈,左臂自然下垂,两腿弯屈到适宜程度(如图一)。开始时左腿用力蹬地,重心后移,同时右腿后撤,脚尖内转,以前脚掌外侧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紧接着左脚迅速向投掷方向撤换步,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如图二)。撤换步的  相似文献   

19.
纳塔莉妮·利索夫斯卡妮,女,身高1.87 米,体重92公斤,1962年出生,第24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铅球最好成绩22.63米。她身体素质全面,推铅球技术比较好,从滑步前(图1)看,身体较低,上体前屈,几乎与地面平行。滑步开始后,身体迅速向投掷方向移动时,左手臂向反方向伸出(图2-4),以保持动作的平稳和身体的平衡。整个滑步动作完成得比较好,两腿分的很开(图5、6),左腿直接摆向抵趾板,身体重心起伏不大,上体保持原有的姿势不变。 最后用力是在左脚落地瞬间开始的。在最后用力的前半段中,运动员保持着侧…  相似文献   

20.
图,一5=预跑结束,两步完成引枪动作。图6一1。:左脚落地,第3步开始。屈右膝,大腿带动小腿有力前迈。右脚落地完成交叉步动作。图11一12:左腿前迈,左脚积极着地开始最后用力。图13一16:最后用力,从右脚开始,经右髓,躯干肩、肘,形成反弓,力量最后传递到前臂和手腕,以左侧的有力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