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寒食节插柳的节俗由来已久,对于这一节俗的起源及其蕴涵的原始文化意义,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至今难有定论。本文认为:寒食节插柳滥觞于西用初期的"禁烟取火"制度,源自古人对火的崇拜,它是现实生活在节俗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闽江学院学报》2014,(4):131-131
《福建岁时节俗谈》由闽江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麟斌教授编著,于2014年5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福建地区的岁时节日为主线,依节令顺序进行论述。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依次是元日、立春、元宵节(附拗九节)、寒食节与清明节、上巳节、浴佛节、立夏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祭灶、除夕。该书以福建省志、各府府志及各市县地方志等史料为依据,通过追根溯源,全面细致地展现福建地区的岁时节俗文化,同时揭示岁时节俗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为福建地方岁时文化研究及传承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于闽文化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清明节是融合"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于一体的一个多重主题、多种意义的节日。正由于此,宋代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也丰富多彩,包含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活动。宋词当中有很多作品描绘出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并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节日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寒食节     
在古代,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它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有关寒食节还存在着一个传说呢。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23,(4):16-17
<正>在古人的看日时光里,可并不只有清明一个节日哦!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首《寒食》诗,不仅写出长安城里柳絮飘飘的春日景象,字里行间更暗藏着已经远去的寒食节习俗。历史悠久的寒食节寒食节一般设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因此也被称作“百五节”,通常与清明节只相差一天。这个节日顾名思义,就是吃冷的食物,这也引出寒食节最重要的习俗——禁火。  相似文献   

6.
柳树的趣闻     
春天一到,绿满大地。人们又要观赏到柳树那婀娜多姿的风采了,这里有几段关于柳树的趣闻,或许能增添你赏柳树的兴致和撰文的材料吧。插柳游春。我国古代,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追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柳树送别。我国古代折柳枝送别亲友的习俗,有人说源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也有人说因为“柳”和“留”读音相同。后世常以…  相似文献   

7.
这首词是北宋初著名词人张先在他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所作。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一○七五年)。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据《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寒食节这一天,是古人出城扫墓和春游的日子,有斗鸡、打球、荡秋千和龙舟竞赛等游戏和娱乐活动,郊野一片热闹。  相似文献   

8.
清明与谷雨     
晓颂 《家庭教育》2002,(4):28-28
清明,是草木青青,天空清澈明净的意思。每年的4月5日或6日就是清明了。清明节原本只是附属于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下的一个节  相似文献   

9.
上巳节是我国一个具有浓厚节俗色彩的传统节日,它从产生以来,就孕育了丰富的节俗内涵。入宋以后,上巳节俗不再如前代丰富,并打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感伤色彩。上巳衰微,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宋上巳词的分析研究,仍能探得上巳节在宋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农历四月五日,是民间传统的清明节。节前一、二天是古代寒食节。因两节相近,后习俗相混,自古有禁火寒食、插杨截柳、上坟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等活动。其中寒食插柳源于纪念介子推。 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非常宠爱王妃骊姬,想把王位传给她亲生的幼子奚齐,便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同母胞弟重耳为了免遭株连,便带了几位大臣和随从逃离晋国,在国外流浪了19年。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相似文献   

11.
明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踏青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相似文献   

12.
<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寒食节这天要忌烟火,吃冷食。可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寒食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边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一边按现行法律谈谈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吧!寒食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相关节俗文化熊飞日月崇拜是世界文化史上非常典型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这种文化现象也比较突出。本文主要想就中国古代的月崇拜及与之相关的节俗文化作点考察,以就正于方家。(一)有位学者曾经指出,当人们追踪自然科学史、史学史、文学史、艺术...  相似文献   

14.
千秋节是唐玄宗新置的节日,也是盛唐社会富庶和文化繁荣的产物。唐代的千秋节诗文是千秋节俗的生动写照,寄托着唐人对千秋节的复杂感受。透过唐人的欢歌悲吟,既可以探知唐代千秋节俗的内涵,也可以考见其盛衰演变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漫话清明     
皖君 《科技文萃》2001,(4):155-156
冬至后的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由于这两个节日只差一天时间,而且寒食节的活动在古代往往要延续到清明,渐渐地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 清明节,在公历4月4、5或6日,古代称为三月节,这时正值春天,大地复苏,雨水充沛。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与踏青。 一、扫墓 一般认为,寒食扫墓源于纪念介子推,发展为一般性祭祖则是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而真正形成制度并普及开来却是在唐代以后。据《唐书》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时的“上墓”早已不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是悼念祖先和逝者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海的地方节俗文化作了大量的考证,尤其是对上海开埠以后节俗的流变,文化的传承与变化,从政治、经济、民俗心理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寒食节     
每年,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即从冬至日算起的第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这天,人们不能动烟火,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所以也叫禁烟节、  相似文献   

18.
诗序与诗歌是二位一体的文学存在,它所具有的映现生活、抒写情感、传承文明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节俗类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小类,共37篇。梳理这些诗序,我们发现,唐代节俗诗序不仅较为全面地保存了唐代流行的节俗名称,而且鲜活地再现了节日风俗文化自古至今的流变过程,同时它们还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俗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中,节俗的描写频次较高,节俗事象在小说中具备四大艺术功能:作为叙事元素,衍生情节机缘;作为背景材料,辅助刻画人物;作为隐喻本体,深化主题意旨;作为文化载体,铸就民族特色。独特的节俗描写是成就《红楼梦》作为世界名著的个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节俗文化丰富多元,就端午节而言,各地的节俗景象繁华热烈,其源流也众说纷纭,端午节的代表人物是屈原,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是龙舟竞渡、吃粽子、饮雄黄酒等等,在当下,端午节也有其独特的现代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