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上竟还有人姓“毒”!河海大学的夏静庐老师对“毒”姓来由作了解释。夏老师说:唐代有个名叫窦怀正的宰相想夺权,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成功。皇上为惩罚窦丞相,就给他的后代赐姓为“毒”! 姓“毒”已经够奇怪了,在南京上班的谢鹏飞提供的姓氏更古怪。他说,他在西北政法大学上学时, 学校有个“名人”,叫第五念东。“第五”是他的姓,“念  相似文献   

2.
学者王晓明在评价鲁迅时曾说过,他非常钦佩鲁迅眼睛的“毒”,能够洞彻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人世真相。其实,岂止鲁迅,五四时期的一代大家,大都有着这样一副“毒眼”。沿承五四一代的“一二·九”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虽在整体上不及五四一代,但其中也不乏眼睛甚“毒”者,钱钟书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读他的《读〈伊索寓言〉》,就让你很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而其眼睛之“毒”,有着诸多启人思处。钱钟书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点睛”的话:“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  相似文献   

3.
有趣的拉面变化多课间,刘潇予从书包里拿出一块彩色的东西,在手中扯了几下,魔术般变成了几条细长的条状物。他高兴地大喊:“卖拉面喽,卖拉面喽。谁要拉面?又香又劲道的手工拉面。”“咦,这是什么?”姜一一窜过来,抢了一条来看,“嘿,蛮好玩的,比橡皮泥还好玩。”王彬彬听了,也赶紧抢过来一条,捏  相似文献   

4.
保证没有毒     
我一日闲游,过一地摊,见一堆人围观,故也凑过去看热闹,原来是卖盘的。我忽然来了兴致,问:“多少钱一张?”“10元。多买多送,买二送一,正版D版。”摊主回答。!“不,送D版软盘。”摊主纠正着。我顿时头晕目眩。半天才又鼓起勇气问:“你这盘干净吗?”“咋不干净!你瞧外面还有塑料薄膜呢!”一热心群众替摊主答道。只见摊主的头点得都快成发报机了。“我是说有没有病毒?”我只好又给他们解释。“病毒?没有!放心,都消毒了,没有那个SARS、流行感冒病毒什么的,放心,保证没问题。”摊主异常认真地回答。我掉头就走。(《流行歌曲》2005-1)保证没有…  相似文献   

5.
毒剌     
《好同学》2002,(10)
抚摸着手中的一枚长长的金子弹,他的眼中漾着泪水。多少年来,子弹像毒刺在他心里,悲哀缠绕着他的心,像丝线一般……他是山里的神枪手,日子是那么平淡恬然,靠打猎为生的他和母亲在大山的山脚下相依为命,也许是人算不如天算,母亲突然病倒了。看到母亲逐渐消瘦的面容,他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6.
堵毒都     
我是老外,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一些莫名其妙的中文词很好玩。比如“都督”。《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不就是都督吗?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还真笑出声来了。想起了一堆胖乎乎的小脸,甜滋滋味道的饼干--“鬼脸嘟嘟”。都督,嘟嘟,太好玩了!  相似文献   

7.
毒沼探险     
奇怪的紫石(七) 也许是没人替它发动机器、制造毒烟吧,“幽灵”显得委靡不振。它一登上“浮冰”就“扑”地分散成千千万万只毒蜂,叮在石面上贪婪地啃嚼。 我们躲在新生成的石柱后,被毒蜂那“叽呱叽呱”的  相似文献   

8.
“屠毒”解     
《原君》揭露后世之为君者,为争夺帝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许多注本把“屠毒”误译为“屠杀、毒害”。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一是误拆双音词,“屠毒”系一个词,而非两个词。《原君》一文中有大量双音词。二是误拆后,“屠”解为“屠杀”,与下文“天下之肝脑”似乎能适应。正如王力先生治古汉语经验所论,释词的困难在于词义的“微殊”,就是没有把握好原词与别的词在意义上的细微区别,解错了却不易觉察。  相似文献   

9.
毒画     
青蔻 《课外阅读》2011,(1):44-47
出色的肖像画布朗先生是个画商,在伦敦经营着一家画廊,他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却冷酷贪财,唯利是图。这天,画廊里来了一位老人,他拿出一幅镶嵌在乌褐色木质画框里的油画,小心翼翼地问:"老板,我想把这幅画卖给你,你看值多少钱?"布朗拿起画来仔细端详,这是一幅肖  相似文献   

10.
法老的毒咒     
葬于埃及古代陵墓里的法老,他们的尸体早已成为木乃伊,显然,他们是不会从棺木中跳出来杀人的。那些受害看的死因是什么呢?图坦卡门法老的诅咒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1961年11月3日,开罗大学生物系教授扎丁·塔哈举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记者招待会。他有惊人的消息要公布,那就是他找到了法  相似文献   

11.
毒虺     
有一个人到山里去旅游,他坐在山路边休息时,脚腕被一只黄蜂蜇了一下。但是,他并没有发现那只黄蜂。他摸着脚腕上那个肿胀的包,心中感到非常恐惧。他曾经听人说过,这座山里生长着一种毒虺(huǐ,古书中的一种毒蛇)。它总是躲在暗处,只要有人从它旁边经过,它会突然跃起朝行人噬上一口,令人防不胜防。而且,他还知道被毒虺咬了之后,只要走出十步,便会丧命。  相似文献   

12.
在棋场上,他有“小棋王”之称;在校园里,他有“灌篮高手”的美誉;在竞赛里,他是全国高中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获得者;在清华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比拼之中,他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在水木清华里行走,做一名出色的“华仔”……他就是2006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生董成博。作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董成博说:“我也很平凡,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13.
多余的人     
凡读过这篇《多余的人》,我想心里都会深受感动的。作品写一个特殊家庭里的特殊人物——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试想,一个女孩子与一个后爸带来的哥哥如何相处呢?更何况“我”是一个女孩子,更难于启齿叫他“哥哥”了。作者选择“我”考上大学、母亲硬要“他”来送“我”到西安上学的情节,写“他”一路上送“我”的情况。作者用了几个细节来刻画“他”的老实人的形象,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写出“他”与“我”的无言的感情交流,使“我”为之感动。作者在写人物时,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作者写“他”与后爸来到自己家里后,从早到晚在田野种棉花,天黑了也没能及时回来;写“他”知道“我”不喜欢“他”,在送她上学时,有意远离她,以致火车行了一天一夜,同坐的旅客竟然还不知道他们是一起来的,更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写“他”时时护卫她,甚至连有人想坐到她身边“他”都警惕地警告对方;“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这个妹妹受累,自己扛了这么多的行李,还时时照顾她;作者还写出“他”的聪明,像“他”引导她找接待站等。作品着重写人,而且很好地写出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特殊心境,通过“我”对“他”由反感到感动,写出“他”的人性美。其实,“他”是很爱这个妹妹的,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这是由于他的地位和文化程度所决定的,为此“他”只能把这种爱深藏在心中。在“他”与她离别时,“我”终于感动地叫“他”一声“哥”时,“他”感到满足了,作者写道:“他一听,连忙转过身,笑着对我挥手。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他的心灵的美在这里表露得很充分也很到位。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无论从写法到思想内容上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14.
毒虺     
有一个人到山里去旅游,他坐在山路边休息时,脚腕被一只黄蜂蜇了一下,但是,他并没有发现那只黄蜂。他摸着脚腕上那个肿胀的包,心中感到非常恐惧。他曾经听人说过,这座山里生长着一种毒虺,它总是躲在暗处,只要有人从它旁边经过,它就会突然跃起朝行人噬上一口,令人防不胜防。而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留学日本是“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以救祖国”;他著书警世是为了使同胞发扬“爱国的心”,担任“救国的事”;他忧愤蹈海,也是为了使国人“有所警动,共讲爱国,养成实力,丕兴国家”;他的主义直书为“爱国主义”。可以说,他是“爱国根于天性之人”。他在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6.
毒得有度     
<正>常言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中的"毒",是"度"字的仄声误传。窃以为,"量""度"两字同义,而"君子"与"丈夫"本不相同,反而是"毒"更恰当些,但"度"也未尝不可,毕竟唯有毒得有度,才能毒之成时、毒之成史、毒之成事。时势豪情多君子,度中有毒方丈夫。这里不妨从想当君子的项羽谈起:鸿门宴上,他与刘邦把酒言欢,自有君子气量;两军阵前,他挟刘父势欲杀之,也有霸王的气势。虽最终兵败落了个自刎乌江的结局,但后人仍敬重他的光明磊落。反观汉王刘邦,于席间曲意逢迎,一副称臣做派;  相似文献   

17.
“许二”是我的好朋友.真名叫许航。他和“二”特别有缘:在家里排行老二;我们一群人练跑步,他总得第二;他们班拔河比赛连续三年都是第二:还有他的个子.一直停在一米二几好几年了.还没突破一米三……于是,我们都叫他“许二”。  相似文献   

18.
SARS毒源追踪     
源头指向广东 香港 2003年2月,1位广州的63岁医学教授来香港参加一个婚礼,入住九龙旺角京华国际酒店。在那里,他感染了住在或来过酒店的15个人。 3月上旬,当香港各界正为羊年开年大吉——旅游业和进出口双双劲增而高兴,为削减财政赤字、重振经济展开讨论时,一场从未有过的世纪疫病却悄然入侵。位于沙田新市镇的威尔斯亲王医院,则成为这次事件的“风暴眼”。  相似文献   

19.
孙嘉淦政治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士出身的孙嘉淦,历经康、雍、乾三朝,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是清朝前期较有影响的政治家,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和熏陶。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切合实际的统治思想.即“不敢自是”的君主观;“经世致用”的人才观;“八约自诫”的中庸观;“形而上学”的社会发展观。从他的整体思想来看,他是一位典型的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人物,他的思想中常常进发出创新和务实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评段玉裁的转注观——六谈六书之转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代文字学家戴震、段玉裁等认为转注字就是“互训”。换言之,同义字就是转注字。影响较大的是段玉裁。他的《说文解字注》对汉字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他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不少补充,也纠正了一些失误。同时也把他的转注观点塞满了《说文解字注》。可惜,他的转注观点是非科学的,也不是许慎的原意。说他的转注观不科学,是由于:一,片面理解许慎的转注例字“考”和“老”的关系;二,混淆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三,曲解“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含义;四,强分“造字”与“用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