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我国体育高考招生制度的起源、新中国招生制度的形成、文革时期招生制度的变动、文革后招生制度的重建、改革开放后招生制度的全面改革为主线,对中国体育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陈星全 《精武》2014,(36):155-155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体育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其直接所造成的影响就是对我国体育的制度变迁以及体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从我国的体制制度方面入手,对我国体育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一定的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职工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处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时,必然引起职工体育组织职能的转变。职工体育的双重管理体制要求职工体育的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相互协调,并重新进行职能定位,职工体育行政组织应承担起"掌舵人"的主导作用,职工体育社团组织应向民间自治性组织转化,并最终形成以职工体育协会为主的民间自治型体育社团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4.
体育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理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体育产业化过程也是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产业制度的创新过程,在体育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家体育决策部门的目标函数均衡点定位在满足奥运争光偏好为前提的两个目标函数的均衡,并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产业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过渡产物,不仅存在着不符合目前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缺陷和问题,更不适应加入WTO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社会发展趋势,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体育制度变迁的过程,国家体育决策部门的目标函数及其目前的制度安排,对进一步创新体育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职业体育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通过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职业体育制度变迁的初始制度、变迁的历程、方式、路径、动力、方向和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中西方职业体育制度在这五方面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或差异,虽然从历史长远的角度看,中西方职业体育制度变迁的方向和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即市场化取向是共同的,但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仍然会存在差异。因此,有效合理地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职业体育制度的优点,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中介组织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利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体育中介组织的路径选择及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加强体育中介组织的法规建设和规范其行为,使体育中介组织在我国市场化的经营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进行分析,认为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各利益集团;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实现竞技体育制度创新要打破“路径依赖”,将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推进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带有“官民两重性”特征。该协会在社会转型期体现了“小庙高僧”的组织结构和以“家业变产业”为主要特点的制度变迁。“小庙高僧”的领导格局与“家业变产业”的过程始终相伴随,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产生了该协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制度变迁过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其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制度变迁的主要诱因是其主体利益使然。以此为例,可以为该类体育社团提供的发展策略是转变政府职能,为体育社团发展释放空间;完善监督评估体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社团独立的财务审计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社团管理队伍;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优势体育项目的培养,树立社团活动品牌化意识;加大社团宣传力度,号召更多志愿者参与到体育服务当中。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从人民公社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三角互动"模型,梳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制度变迁与利益分配三者的互动关系,解释中国竞技体育的制度变迁过程。主要从6个层面概括了三者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不仅说明了制度变迁如何影响竞技体育发展和利益分配,而且分析了竞技体育发展和利益分配对制度变迁的反作用,从而为促进中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1.
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及研究。结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存在群众体育基础不扎实、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体育文化建设滞后、体育外交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突破路径: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均衡发展竞技体育、提升体育产业实力、加快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外交整体规划等。  相似文献   

12.
以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体育职能的拓展与任务的变化、校外体育的发展、校内体育环境和经济发展与高校规模的大小;四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14.
将我国职业体育产权问题放在我国体育事业转型与过渡发展实践中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职业体育产权的源起理路有别于西方职业体育,是转轨利益协调的结果;在结构上,具有公私嵌套的模糊产权特征,具有一定的过渡合理性,也存在治理困境;在改进方面,应树立产权改进是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结果的观点,优化职业体育市场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管理的批判视角,对体育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所引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生产运动服装和设备,工人目前的工作条件较差;运动员跨国、跨地区流动渐成趋势;体育全球化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体育全球化在上述几个领域对我国的体育管理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的体育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胡小明 《体育与科学》2013,(1):26-27,20
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只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弃旧而立新。从学理上看,首先需要消解两个有毛病的概念:一个叫做"举国体制";一个称为"体教结合"。前一个概念,实际指的是一个层层选拔淘汰以培养少数运动精英的常年集训体制,后一个概念,事实上是从各级体校到体工队的专业竞技体制运行中解决大量淘汰运动员的无奈方式。取代旧概念树立新概念:一个叫做"分享运动",推动封闭式培养少数精英的小制度向惠及民生的大制度转变;一个称为"还体于教",促进体外循环的行业小圈子向开放式全社会参与的机制转变。关键是抓住传统的体工队模式加以调整,保留其系统集训的精华,参照发达国家成功的职业竞技模式,实行管办分离的社会化过渡,从根本上打开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对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的制度规范、制度供给现状与制度约束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制度创新突破运动员无形资产开发瓶颈.具体措施为健全运动员无形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健全运动员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加快体育经纪人制度建设、完善"转会"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村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表现出渐进性,村落体育文化变迁呈现时序性,适应与变迁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文化关注",村落层面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学校教育由点及面的"文化传播"和村落社区由内及外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明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人类以各种途径探求生命的健康。通过挖掘儒、道、佛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精髓,可以使其服务于现代健康保健、健身康复活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胡伟  程亚萍 《体育科学》2013,33(7):76-87,97
体育法不仅服从于体育伦理的价值取向,而且,与体育伦理具有互补性。体育伦理催生体育立法,并改变着体育立法的目的。从体育法的体育伦理法则来看,人本是体育法逻辑起点的体育伦理法则;人道是体育法价值导向的体育伦理法则;人文是体育法运行条件的体育伦理法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体育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重构《体育法》的立法宗旨,增加"以人为本"的目的条款,同时,确立"以人为本"原则、体育自由与公平原则和绿色体育原则,确认公民体育权利,构建权利救济制度;健全体育社团内部处罚程序规则,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合理配置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善法律责任体系和确立环保义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