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汉武帝时期统治政策的缺陷厦其引起的社会矛盾与危机。认为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将董仲舒“春秋公羊学”大一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国家统治意识形态,在经济上实行垄断政策,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以法饰儒”,对外穷兵黩武,使封建国家由盛至衰,它体现了董仲舒“春秋公羊学”大一统儒家思想在凸显君主专制与儒家“德治”思想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儒家士人的批评与反思。这种批评与反思,为其后盐铁会议的召开、“春秋谷梁学”的复出以厦儒家学说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家庭是人类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会的基本形式,而村坊和城邦则是家庭的组合与扩大。在此意义上,家园小可指个人家庭、家族、家乡,大可指城邦、国家及整个人类家园。家园始终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存在,是人类化的重要主题,历来为人们所书写。  相似文献   

3.
刘刚 《中华文化论坛》2008,1(1):109-112
孔子将原初囿于家庭伦理的“亲亲”扩展为人我关系“亲人”的社会伦理,以家庭伦理类比社会伦理,但孝、悌为本的仁爱原则,由于家庭关系与非血缘的人我关系有异质差异,因此并不能对等和普遍化为社会伦理,这使得孔子还需从其它来源为仁爱原则寻找依据;墨子以地缘为基本社会关系,不再以特定伦理为社会伦理提供依据,试图从人自身追寻社会伦理确立的道德根源。孔子与墨子伦理思维变化的意义是:一、人性问题逐渐凸显。二、血缘宗亲伦理对日趋地缘制的社会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激进民主主义进一步向传统封建婚姻家庭观念发动了勇敢的挑战,他们抨击包办、买卖和强迫性质的婚姻,主张婚姻自由;猛烈批判封建贞烈、出妻与一夫多妻等观念和制度;主张婚姻家庭革命,更有激进主张废婚毁家,提倡独身主义。进步的民主主义还提出了新家庭方案——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的核心家庭。  相似文献   

5.
家庭和国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两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历代儒家学者,对家庭与国家及其关系非常重视,提出了许多见解,形成了儒家独特的家国观,儒家家国观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论国民性改造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近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社会价值观的近代变革是近代国民性改造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章详细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价值观由封建的家族本位主义向资本主义的个人本位主义再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转换过程,揭示了社会价值观近代转换的规律以及对国民性近代改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封建伦理把建立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看成是立国兴邦的人伦之本。它往往将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双方,划分出阴阳、尊卑、主从,然后依据阳主阴从的所谓神圣化规律规定双方各自的道德权利与义务。在君臣关系中,君为阳,是尊贵的、主导的方面,臣为阴,是从属的、被动的方面;在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在夫妻关系中,夫为阳,妻为阴。在人际关系的很多方面,都可依次类推。为了维护尊卑不乱的秩序,封建伦理道德确立了一整套宗法伦理关系图式,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无不依附和屈从于等级关系。这种维护皇权至上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关系的道德观念,实际上就是“礼”的要求。“礼”突出的伦理特征就是上下等级、尊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这些规范人伦关系和统治秩序的规定带有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深深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包括传统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8.
印度电影的平民化(ordinariness)倾向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是由传奇影星阿米塔布·巴沙坎开创的,"巴沙坎的人物角色以原始的愤怒和平民领导气质为特点".其系列电影结束了此前统治银幕长达近20年的封建形态,为电影业内部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特性."在封建家庭爱情片流行的年代,明星形象和角色扮演都同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文化年鉴》2005,(1):80-83
现代文明与上海社区实践模式 1.社会的隐性化与社区建设巾的深层次矛盾 当前中国社区发展仍然面临社会发育不充分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或者说,作为一个结构性的社会领域的存在仍处于“隐性化”状态。如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居住着非户籍的被称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庞大人群;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交往中逐渐建立起新的初级社会关系和形成亚状态的各类群体;一部分社会群体因下岗失业离开了单位组织,或因年老而退出了职业生活,这些组织和人群作为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意义被忽略丫,只是隐性化的存在。另外,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居委会等自治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等基本性质和特征恰恰被“隐性化”了。  相似文献   

10.
黄细嘉 《寻根》2005,(6):22-26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婚姻对于成年男女来说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在其缔结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宋代四川市场与东南市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封建商品经济发送,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体系。四川和东南是宋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宋代四川市场和东南市场是当时最典型的发达的封建市场。因其各自的经济环境迥异及宋廷在两地实施不同的经济政策,两地市场各自的特点彰显。比较二者的异同,能更好地探究宋代封建市场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2.
田霞 《华夏文化》2000,(4):18-20
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仍是以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与其自然经济相适应,其家庭关系大都保持着一种较为复杂和种类繁多的状况。这同如今的工业化社会的家庭所具有的关系简单、种类稀少形成明显的反差。社会学家李景汉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曾在河北几个地区进行过实地调查,发现家庭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思潮与传统文化王俊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过程,致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陷入深沉的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之中。然而,殖民帝国的压迫和侵...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亲子关系的界定分析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个方面影响,并提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玲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29-140+190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随着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而传播,与中国社会封建体制向近代民主主义体制的转折相连,它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文化产物出现,在新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学堂中广泛传播。学堂乐歌作为近代音乐文化转型的代表,其诞生与发展是被儒家思想传承和影响的,学堂乐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在乐歌的歌曲内容、表达形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实现了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门是建筑的出入口。无论宫殿、寺庙、园林、住宅,无论单幢建筑,还是建筑群体,都有它们的门,而且都处于建筑的明显位置。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可见门不单纯仅是一个出入口,它已经成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代表与象征了。中国古代建筑,从个体形象到群体布局,从雕刻装饰到色彩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古代文化的内涵,封建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都在建筑上有所反映。门既然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部分,那么这种文化在门上必然会表现得更为显著和集中。门本身最主要部分是门扇,它们都是用木板左右拼合而成,所以称为“板门”。在几块木板的后面加上几条横向的木条,用铁钉将木板和横木固定在一起,这是制做板门最简单的办法。这种铁钉子头为了美观,做得比较大而光滑,在门上排列得比较整齐,因而成了门的一种装饰。在北京的紫禁城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板门,它们被油漆成大红颜色,门上排列着横9排、竖9行,共81枚金色的门钉。红色是喜庆、吉祥之色,金色是高贵之色, 9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于是这红门、81枚金钉的大门成了皇家建筑上专用的大门形式了,它象征着封建帝王的无上权势,并且朝廷还规定按不同等级的官职大小,分别用绿色、...  相似文献   

17.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德川末期下级武士家庭,面对内忧外患,福泽立志与封建体制作斗争,并以谋求国家独立富强为己任。他早年游历欧美,深受近代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回国后极力介绍西方国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检视中国现代思想之发生,一个直观的事实是:不少在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的化思潮,其源头往往并不是什么清晰自明的学说或理论主张,而是一种前理性的、裹挟和混杂了种种欲望的基本情绪。这种含混不清的基本情绪,虽然很难成为传统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如果我们承认人类理性和社会秩序的无意识基础正是虚无和混乱,那么在直观中审视和反思这些基本情绪之于中国现代思想的复杂关联,显然自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族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与市场经济陈叔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经济改革一启动,在我国广大农村就出现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中央肯定,在全国实施。这种改革从经营方式来说是对传统的恢复,但它却给我国农村经济注入了蓬勃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周三代 ,定型于秦汉 ,又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沿袭发展 ,近代开始走向没落。其中封建社会历时达两千多年 ,封建专制制度相当完备 ,封建主义的政治思想也相当系统、精密 ,在参与和作用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主体形象的塑造中 ,经过长期的演变、积淀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应该说主要是指封建政治文化。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牢固建立在封建社会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上 ,以封建专制制度为物质依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人治主义为中心 ,已深深的渗入民族的血液和骨髓之中 ,在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