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感受幸福     
《同学少年》2008,(4):28-28
在我的整个儿人生中,有一本书将一直被我珍藏在心中,我将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读她。读懂她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本书便是我的父母。阅读父母,有时通俗易懂,有时又那么深奥;她有时会缓缓讲述一个道理,又会毫不犹豫地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她或许繁琐冗长,又或许短小精悍。阅读父母,就好像读一部永远翻不到头但总是能带给我启示的巨著。我将珍藏这本书给我的一切。一、心中的童话——童年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3.
谭星 《初中生》2010,(3):117-118
谭星姐姐: 我现在正读初三,成绩很不稳定。我们年级一共九百多人,我有时排的两百多名,有时排七百多名。我的学习成绩很容易受到一些事情的影响。比如上初一时,因为我小,父母不在身边,数学老师经常叫我到她家吃饭,还帮我补课。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8日晴这已是我第二次读《人间有晴天》这本书了,第一次读这本书算来已经是四年前了,当时只是为书中的亲情而感动,现在再读这本书,我却有了哲理的启迪:爱如流水。十二岁的虎娃是个聪颖活泼的女孩。虽然她有着智障的父母,但靠着外婆支持,家庭还算不错。可外婆猝死,她只得到姨妈所在的派登如旭市寻找新生。但临行前的暴风雨使她醒悟,她懂得了父母浓郁而简单的爱,  相似文献   

5.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契诃夫曾经巧用“拟人”手法写了篇耐人寻味的绝妙美文《我的她》: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早出生。”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她日夜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躲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常常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人格。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时候,老师和父母的信任对一些孩子来说就是一剂良药。信任,能造就一个人的责任感,让人学会感恩,让人克服自卑,重拾自信,有时,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写给母亲     
家住县城,常想回乡下看看母亲。母亲那一生的艰辛,让我这一生受用不尽。母亲从小就不知双亲,她是被父母丢在雪地上的弃婴。被人捡起,还转了两三个家庭……她常跟我提起幼年的不幸,我只有静静地倾听,默不作声,但那景那情,我早已铭记于心。母亲年过六旬,还在田间耕耘,我坚决不让她再去折腾。我要用我的辛勤,让她安享生活的温馨。我发誓:此世此生,我一定好好报答母亲。十年苦读,我终于跳出农门。但我的心我的根,永远留在农村。写给母亲@周礼华  相似文献   

8.
周春燕 《辅导员》2009,(22):36-36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常常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人格。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我懂得了,很多时候,老师和父母的信任对一些孩子来说就是一剂良药。信任,能造就一个人的责任感,让人学会感恩,让人克服自卑,重拾自信,有时,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老窦万岁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欢乐、幸福的家庭,爸妈都是教师。大概是职业的缘故,他们对我各方面的管教可谓“严”矣。 就拿学习来说,我只要“啪”一打开台灯,妈妈就被灯光吸引了过来。她盯住我,盯得特别紧。有时,她干脆坐在我的床上,手里拿起本书。她是以看书为掩护,来监视我的学习。我写作业时,有时会坐在那儿发呆。这时,她便会轻声咳一下把我“拉”回来。哎!马儿只能“死于槽枥之间”了。没想到近视的她,盯起我来却如“火眼金睛”,就连拿书、换本、吸墨水这类事,她有时也会唠叨两句:“快点,别浪费时间!”真烦死 人!现在,《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却有着一段别样的人生经历;她违背了父母的意愿,选择了一所模特学校;她天生丽质,热爱文学,文章被美国《俄亥俄新闻报》《伊利华报》等报刊登载;她始终坚信:"有些人一生追求的,是有些人与生俱来的;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却是有些人一生追求的。有些人在生命结束时得到了一生追求的,有些人在生命结束时却失去了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11.
过泳安 《大学生》2016,(Z2):18-19
当母亲跟我回忆起我的小时候,她有时会一脸怅惘地提起我的一句无忌童言。那天她在陪我看一档自然纪录片,讲狐狸的一生——小狐狸刚步入成年,便在狐狸妈妈的目送下离开了巢穴。年幼的我看着电视,有心无心地对着一旁的母亲说:"总有一天,我也是会离开家的。"当时的我可能明白我终将会离开,但恐怕并没有想到高中一毕业便远赴英国一个小镇去求学了。留学一段时间后,父母来英国看望我,让我带着四处走走,纯当旅行。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孩子的爱始终要建立在"思考"之上,行动于"体贴"、"引领"、"务实"之中。该呵护就呵护,该放飞就放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女儿有着深厚的爱。不用说,对于这样的"知道"女儿是第一人,夫人是第二人。我对女儿的爱,有时连夫人都"看不惯",时不时地提醒我:你这样护着她,哪一天离开了你,你让她怎样  相似文献   

13.
父母就像一本书,我们用一生去读,却不见得能读透,于是我们选择仰望他们。面对父母,我们总是羞于向他们表达"我爱你"。如果你实在说不出口,那么一定不能忘记跟他们说:"你的前半辈子我没法参与,你的后半辈子我奉陪到底!"或许我们更容易接受这样一种阐释吧。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篇文章《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相似文献   

15.
今天,每每想起我那六岁的女儿,我都会思绪万千。她时而讨人喜爱,时而让人恼火;时而依恋,时而冷淡。她的情绪有时稳定,有时反复无常;她有时问题多多,有时又主意多多。她一时温顺,一时叛逆。她今年六岁。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一年,我非常喜欢大村滨老师的著作《教学这件事》。这本书由四章组成,共142页,页页都有精彩,捧起来就不想放下,可以一气读完。大村滨(1906—2005)是一位女老师,她一生没有任何职务,在一线教书与学生共处52年,她也是班主任。她是日本在一线工作最长的老师,还被称为日本语言教育的先驱。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因为她终其一生坚持做教学实践课题(她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有课题,  相似文献   

17.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契诃夫曾经巧用"拟人"手法写了篇耐人寻味的绝妙美文<我的她>: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早出生."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  相似文献   

18.
我奶奶90高龄了,活到现在,身体还是健康的,但是奶奶的耳朵是聋了,眼睛非常明亮的。每当周末双休的时候,我总要去看望一下奶奶,也能和父母一起吃饭。我住在镇上的,父母住在搬迁房小区,平时工作都比较忙的,只有双休日,我要到父母那儿的。我一到,奶奶就要叫我了,来了,是不是休息啊。但我是不回答奶奶的,对奶奶看看就足够了,说了也白说的,她听不到。但有时不说,有时说轻了,她很能理解,也很能明白。这  相似文献   

19.
<正>天幕被湛蓝的墨水晕染得明丽耀眼,飘在头顶的云像被人随意抹开的轻絮。我抱着一摞书艰难地挪步在回教室的路上,突然,路旁星星点点的金桂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不由一怔:它什么时候开花了?"等一下!我帮你拿几本书吧。"我循声望去,瞅见了匆匆跑来的她。怎么是她?她怎么变得这么热情了?脸上还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笑容。在班里,她并不受欢迎。同学们对她爱理不理,有时还会对她冷嘲热讽。  相似文献   

20.
书店故事     
书店里,有不少全神贯注看书的小朋友。瞧,这边的小女孩正独自在书店里逛着,目光扫过书架上的书,温柔又专注。我想她是一个人从家里偷偷溜出来看书的吧。她很喜欢看书,是一个小书虫。看着她那津津有味的神情和满足感,我想她挑中的那本书一定很好看。有时你会看到,站立在书架前的一个小朋友,眼睛紧紧地盯着手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