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古典大学、现代大学和当代大学的划分 ,难以揭示出同一时代不同大学的性格特征。大学发展是一种制度变迁的过程 ,根据制度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大学分为三种类型 :即象牙塔大学、十字街大学和无边界大学。这三种类型的大学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组织边界 ,它们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形成大学发展动力的重要元素 ,因而它们各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辞海》对象牙塔的注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种注释反映了对人、对知识的诸多片面看法。中国有几所大学里耸立着象牙塔?有可能长出象牙塔的大学里有几座象牙塔?寂寞是大学的核心概念,是象牙塔无声的语言。如今,有多少位乐于在象牙塔里长期呆着的?博克的《走出象牙塔》可不可以翻译为《超越象牙塔》、《俯视象牙塔》?  相似文献   

3.
隐喻为理解大学理念打开了一个窗口。在大学发展史上,"象牙塔""服务站""有机体"是其中三个经典隐喻。这些隐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学教育的哲学思想、精神价值与存在意义,也记录着人们对大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忧思。大学隐喻为理解大学的遗传特征与内在逻辑提供了更好的注脚,并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象牙塔"的庇护下保持着学术独立、自治、自由的历史传统,并长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会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大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大学究竟要不要走出象牙塔?假如要,该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保持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这些问题,博克认为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对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大学在发展中铸造了"象牙塔",并在"象牙塔"与周遭世界之间游移。在游移中,大学在不停地打量着周遭世界,这种打量可以划分为三种阶段:在"象牙塔"中凭窗瞭望,走出"象牙塔"四处张望,再造"象牙塔群"审慎守望。当大学由瞭望、张望进入到守望状态时,更接近社会的头脑和良心。  相似文献   

6.
大学之魂:象牙塔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日趋功利化,导致象牙塔精神缺失。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需重构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早已走出象牙塔。大学自身发展与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所产生的这种矛盾如何调解?有必要重新审思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的内涵,探索大学在现有发展矛盾下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日趋功利化,导致象牙塔精神缺失。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需重构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早已走出象牙塔。大学自身发展与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所产生的这种矛盾如何调解?有必要重新审思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的内涵,探索大学在现有发展矛盾下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8.
大学合法性的获得不仅取决于其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要的满足———尽责,也取决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在品质或者说组织文化———自治。这二者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一个主题———自治与尽责。理性主义强调对永恒真理的追求,甚至为了维护这一追求的纯洁性,极力主张知识应与市场和政治分离,而实现这种分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把大学作为“象牙塔”; 实用主义强烈主张高等教育应该走出“象牙塔”,以负责任的态度用自己的知识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与社会形成合作关系,成为社会大学。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均试图在大学的自治与尽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大学在有限自治与对社会和公众尽责之间达成一种较为平衡的权责一体状态。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2012,(18):1
大学是否要"走出象牙塔"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而英国有些大学可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们从建校开始就被冠以与象牙塔形成对比的"红砖大学"的名称,英国首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的校长大卫易斯路利用这个对比谈起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象牙塔"这个称呼源于一些古典大学,过去曾用于褒扬大学不受庸俗风气影响,但现在又常用于批评大学脱离社会实际。易斯路说:"它现在常用于指远离现实、与周围社会联系不紧密的大学,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大学从"象牙塔"走到社会的中心,承担了广泛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不断分化的利益主体总要对大学课程提出相应的要求,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也存在矛盾与冲突,大学课程决策必须对此加以合理整合。为此,需要实现课程权力的均衡;建立规范的民主决策程序;最大可能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创业型大学:走出象牙塔后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走出象牙塔后的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实践形态。由于诞生时间不长,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但是就作为一个社会实体而言,创业型大学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创业型大学以独立的身份参与了今天创新型社会发展中的创业活动,但并没有改变作为大学所应有的基本的职能,从某种角度看,在创业型大学活动模式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层次和水平上都得到了提升。由于大学的活动方式的转变,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和活动关系也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充满理想的,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进行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西方大学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德国威廉·冯·洪堡"自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基本脉络前进的:一是"注重理性"始终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其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二是"象牙塔"始终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其实质是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独立精神.这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的"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体,大学科研从“象牙之塔“走向了经济主战场,知识产业化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而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知识产业化发展.大学知识产业化专门立法,旨在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建立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及知识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法律机制,调整大学知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深入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喻也存在于大学之中。比如,对“象牙塔”、“动力站”和“有机体”这三个经典的大学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本质地把握大学的发展脉络。实际上,它们曲折地反映了大学教育的理性主义、工具主义和存在主义三种哲学思想以及大学理念的不断演化和人们对大学认识的深化。作为人类对大学的一种认知,隐喻有其合规律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怀旧、愉悦和忧郁之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这三种隐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有过被称之为"象牙塔"的辉煌,也有被批评为"社会和市场的婢女"的遭遇。但单纯的"超越论"与"适应论"不仅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唯有在超越中有所适应,在适应的同时保持一种超越的品性,即在超越与适应中寻求平衡,才是大学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统一在"文化是大学之魂"之中。哲学既是科学的智慧又是智慧的科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文化是大学之魂"中的"文化"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基于这种认识,作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大学应当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大学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永远坚守以"象牙塔"为象征的大学固有的独立精神,促进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7.
The corollary of the concept of the ‘ivory tower’, as reflected in the writings of Plato and Newman amongst others, was, paradoxically,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the university for wider society. Nevertheless from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he esteem in which a ‘liberal’ university education was held was diminished by rising expectations th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oul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addressing broader socio-economic challenges through ‘knowledge-transfer’, education for employment, and community service. However while this linear conception of universities' ‘third mission’ eroded their ‘ivory tower’ status, the death knell of the ‘ivory tower’ ring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articulates a dialectical view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university and wider society are synthesised in the ‘engaged university’. With its focus on reciprocal ‘knowledge-exchange’, the co-cre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ivic engagement, the ‘engaged university’ embraces the ‘other’ as intrinsic to its identity. Yet arguably the increasing instrumentalism and democrat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irrevocably eroding the academic freedom and institutional autonomy upon which universities' immeasurabl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ultimately depends.  相似文献   

18.
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象牙塔”后的大学的功能和责任都在扩展。严格地说大学的“职能”与“功能”是有区别的,但又是相互联系与转化的。继教学、研究、服务之后,“交往”正在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功能。现代大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也是发展着的。守护大学理念,创新大学制度,是大学薪火传承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应有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大学具有以批判精神为核心价值的权利性格,知识分子作为大学权利性格的承载者和践行者,其批判精神内发于求真向善的道德认知,外化为维护公共权利的道德实践。知识分子敢于向权力言说真理,关涉社会价值秩序和人类生存样式的重构,以“牛虻”般的批判精神促使个人和社会不断地自我省察。当下,人文知识的衰落、专业和体制的规训造成了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式微,象牙塔内的纯粹理论者逐渐遗失了知识分子原初的意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在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在这急剧变化的洪流中自我生存,自我实现,就是要去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双重特征—"象牙塔"精神与"经世致用",如何做到使其"边缘"不断拓展,"核心"不断巩固,其内部主题就是研究两者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与影响,这对矛盾的解决将有利于大学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