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是高等艺术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培养、专业的发展及学校形象的塑造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只有将艺术实践与市场相结合,艺术实践对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艺术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教育近年来得到不少高等院校的重视,其将娱乐、欣赏和基本常识融为一体,通过艺术的手段,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在过去的几年,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进行的较为顺利,但是不同于其他传统科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为了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艺术审美素质更加优良,必须对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积极探索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艺术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艺术教育同体育在生理上的统一性、审美标准上的一致性以及在意志和精神方面对体育的促进作用,认为,只有艺术教育参与到体育之中,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全民意义上的身心共建。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育的重大变革。近期,跨学科融合交叉的教育研究范式在艺术教育研究中得到了积极运用,打开了艺术教育研究的视野,引发了艺术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相关性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艺术教育评价研究的范式转换;二是从单学科研究到融入神经科学的艺术教育研究方法的范式转换;三是从研究艺术到艺术作为研究(艺术实践作为课堂研究)的范式转换。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诸如过于偏重文献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等问题,因此艺术教育研究视野的拓展与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今后,我国艺术教育研究不仅要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与提炼,同时要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积极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艺术教育研究,做出原创性贡献,推动艺术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科学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的支撑,反过来也推动着其他学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互动互惠,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境界,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前景。作为与之密切相关的现代教育应及时把握这一趋向,使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得到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主要做法有:预见"整合点"、强调"整合点"、反思"整合点"。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从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入手,就高校如何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以及运用艺术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和谐人格,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进行了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北工业大学正在不断朝着一流大学迈进,其中基础的工作就是不断完善学科,而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更具实力。多年来,笔者作为一名高等院校文艺团体的指导者和艺术教育的研究者,坚持在运用艺术教育塑造大学生人格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积极寻找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艺术教师作为艺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艺术教师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 ,而是艺术教育工作者 ;不是单纯的说教者 ,而是热情的欣赏者 ;不是单项型的 ,而是全能型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优质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学校艺术教育的共同追求。在美国,制定并推行"2020年推进艺术教育行动纲领"便是重要举措之一。"行动纲领"的产生以美国教育界重视艺术教育独特价值、对优质均衡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为背景,以AEP工作战略计划及行动理论为基础,由AEP组织制定并进一步推广。"行动纲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大优先领域:强调艺术学习应成为所有学生发展及评估中的关键要素、重视教育工作者入职准备与专业发展中的艺术学习、关注优良艺术教学环境的营造、明确相关领导者知识能力的补充更新对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与推行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对价值的追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理应有它的价值所在。本文针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智育、审美、情感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价值探讨的同时,还重点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其它学科学习的促进价值,并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艺术的"本体"价值,而且还要重视挖掘艺术教育的"外沿"价值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营销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的建设背景进行了梳理,并对少林武术文化品牌培育的阶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中国武术文化品牌的传播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少林武术通过利用媒体、结合自身多元性的文化内涵、借助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面向世界等传播途径,成为中国武术文化品牌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实现了从"国家品牌"到"国际品牌"、从"技艺品牌"到"文化品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母体艺术,它哺育和滋养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愧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在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却不容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现代艺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间美术将会被现代文明淡出和吞噬,导致一些边缘的、非主流的民间美术走向蜕变和消亡。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使之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取长补短,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体育发展大众化、产业化趋势及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发展大众化的思路.并从体育发展趋势、武术价值功能演进、全民健身需求、武术文化继承、竞技武术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发展大众武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学的视角,以发展的观点就中国军事武术的起源、发展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事武术、认识军事武术,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军事武术的发展,以实现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从考古发现、军旅及宫廷武技,古代教育与民间习俗,徒手武技的表现形式,器械武技与流行技法,瑜伽术与武技活动中的精神修炼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印度从上古到近世的武技文化状况,以大量史实反映出印度武技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6.
艺术类型学思想是托马斯·门罗比较艺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首先指出艺术的分类问题与艺术的定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接着从艺术形式的类型(艺术门类)和艺术风格的类型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提出了区分艺术类型的具体方法。门罗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不局限于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重点关注具体的艺术生产实践,通过对艺术现象的客观描述和相互比较来创建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范式。门罗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分类模式,提出独特的艺术分类方法,为艺术类型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传统”是对个性化的块茎事项广泛认同后,凝练出一统化的树状法则,使得文化在遵循这种普适规律不断地发明中世代相传。对“传统的发明”中,富有活力的民间块茎思维生成是一种充满自由的发明,这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具备高度整合能力的国家树状思维则是集大成的发明关键。经过实证与理性分析,源自民间、有待于国家进一步支持的,通过故事情节制造悬念、以丰富的传统拳种展示技术自由的“竞艺武术”是继“竞技武术”之后的“传统武术”的当代再发明。“竞艺武术”不仅符合当代体育竞赛属性,还充分地继承了武术传统,平添了传统文化含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不失为武术文化演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体育舞蹈是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阐述体育舞蹈的艺术教育价值,实现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美术课程应是一种人文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训练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认知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在艺术修养、审美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