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游戏是一种包含数学知识的大众化智力娱乐活动.据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两方就已经出现了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在我国.数学游戏的历史要更久远一些.如几千年前出现的三阶幻方.就可归于数学游戏范畴.之后,我国还出现了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数学游戏教学法不是现代才有的事物。在我国,如"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命题或游戏早已家喻户晓。在西方,皮亚杰在  相似文献   

3.
在近两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以游戏为背景材料的题目.这类题目将数学问题置于常见的游戏中,使问题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及数学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活动。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的数学游戏种类繁多,且涉及了非常广泛的数学分支,如几千年前出现的三阶幻方就可归于数学游戏范畴。之后在我国还出现了"孙子问题"、"鸡兔同笼"、"九连环"、"七巧板"等具有趣味的数学名题或游戏。  相似文献   

5.
数学游戏巧妙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的,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可行性、灵活性、全员性、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情境应用题"是以一段生活实际情形,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一场趣味横生的游戏,寓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和方法于情境中的应用题.趣味性、益智性是"情境应用题"的显著特点,"情境应用题"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人们,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探索和研究欲望.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入游戏化的理念,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游戏的趣味性有机融合,变"学数学"为"玩数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有效化解小学生思维直观性和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针对数学游戏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地融入游戏元素、设计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情境,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意义、有创意.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在逻辑性以及系统性上更高一筹,具有严谨性的特点。而这一学习特点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指引,完成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情境、趣味问题、趣味游戏展开探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和选材丰富多彩,特别是在阅读材料栏目中有选择地介绍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中外数学家故事、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性的或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等,将会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了解数学在推动当代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许多数学问题通过游戏这一载体,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神秘与魔幻、数学的好玩与有趣。巧算"24点"正是这样一种数学游戏,正如象棋、围棋一样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它以自己独特的数学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种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了同学们学数学的兴趣.本文从2004年的中考试卷中选取一些取材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问题,背景真实,内容鲜活,同学们熟悉,具有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益智性,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寓于游戏之中,展现出数学的特有魅力,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文学都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重理,文学重情.另辟蹊径地从文学角度解读数学问题,发现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独特性与拓展性,而此"三性"又正好暗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由此可观,数学与文学绝非隔着重重屏障,本文就着重解析数学问题与避复修辞之间的相互关联,期望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文就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一年级把数学游戏融入课堂的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入中学数学课堂,以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趣味性、愉悦性、启发性、竞争性、知识性,因而数学游戏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合理地设计数学游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与文学都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重理,文学重情.另辟蹊径地从文学角度解读数学问题,发现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独特性与拓展性,而此"三性"又正好暗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由此可观,数学与文学绝非隔着重重屏障,本文就着重解析数学问题与避复修辞之间的相互关联,期望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数学问题具有三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素材,精心选择"三性"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活力四射的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姜莉莉 《学子》2012,(12):37-37
一、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利用游戏,激发兴趣。儿童都喜欢童话、寓言故事等,老师可以把问题融入这样的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培养发问精神。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轻松学数学,通过故事、游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选择数学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的数学问题具有三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素材,精心选择"三性"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游戏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游戏活动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学生只需要参与游戏,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载体,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通过创设"趣味性""层次性""冲突性""指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冥想""攀爬""明理""慎思""畅游".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让儿童从"学会"转向"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