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初集邮者大致从收集新发行的邮票开始集邮,再进一步便收集首日封——贴有当日新发行的邮票,并且盖有当日邮戳的信封。集邮为什么要收集信封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笔者曾多次介绍过欧美国家的邮票发行部门、集邮组织或集邮报刊开展的集邮调查。这些调查涉及到集邮者的情况、购买邮票的情况、对已发行邮票的评价、对邮票题材的选择等,它们成为这些国家制订或补充修改邮票发行政策的科学依据,成为集邮组织有的放矢、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的利器,成为集邮报刊调整版面设置、进一步满足集邮者需求的导引。  相似文献   

3.
笔者集邮多年, 除收集邮票外,更喜欢收集新邮票首日实寄封。由集邮公司发行的首日封,大多采用将全套邮票(不论枚数和面值)贴在一个或几个信封上,因此邮资一般都要超出正常使用标准,实寄时多数要按超重或挂号信处理,往往还要补贴邮票,以使其符合邮资标准,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让集邮者烦脑而又很无奈的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4.
第1条文献集邮文献集邮是收集、研究、展示、赏评、交流集邮文献为主要内容的集邮方式。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政、邮票和集邮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传播物和资料,包括国内的和海外的、正式发行与非正式发行的、印刷的和非印刷的。  相似文献   

5.
集邮者一般有求全心理,特别是专题集邮者,恨不得把属于自己专题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邮品都收集齐全,遇到了就买,生怕错过了机会。但是近些年来,集邮者感到要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好像自己的钱包越来越小。一是邮票面值逐年稳步提高,二是新邮票不断地大量印出来。现在每遇新邮发行,似乎很容易使集邮者掏出大半个钱包。 这种令邮人感到集邮消费过重的情况,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集邮的普及,特别是专题集邮的发展,对邮票的题材、品种和数  相似文献   

6.
集邮,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参与者众。但面对邮票大千世界,没有一个集邮者收集齐全过。由此,集邮者就研究起了集邮的方法。从总体上讲,集邮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类是传统的方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是按发行邮票的国别、年份顺序逐枚逐套进行收集,组成年册,或者按一定的历史时期收集和组成邮集。另一类是专题法集邮,它是将邮票分成若干专题进行收集和组成邮集。应该说,这是一条十分有意义的、内容丰富的集邮捷径。它不受国别及发行年份限制,按邮票和邮品的发行目的、使用目的、图案主题、图案形象分类收集,然后成册、成集。专题集邮,国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人倡导,如今已被广泛认可,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种集邮方法,它特别适合初始集邮者和青少年集邮爱好者采用。专题集邮首先要分类,那么如何分类呢?从大类讲,可以分成如动物、植物、人物、体育、宇宙、民俗、民族、名山、大川、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文化、音乐、美术、舞蹈等若干种类。在每一个大类中,又可以分成若  相似文献   

7.
英属马恩岛邮政近年来一直注重挑选与中国有关的事物作为其邮票发行的题材之一,对中国集邮市场的关注,源于中国数量庞大的集邮者队伍和中国集邮者日益增长的对外国邮票收集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李军 《集邮博览》2015,(4):76-81
集邮者的特点之一是结交广,朋友多。经常有朋友问我:您酷爱集邮,又热衷于矿物宝石专题集邮,既系统收集新中国邮票,又收集世界各国发行的矿物宝石专题邮票,您每年在集邮上要花费多少钱?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和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笔者一般不作正面回答,只含糊应付几句。最近又有朋友提及此事,并说您每年都要写一篇介绍世界各国发行的矿物宝石专题邮票的文章,能否透露一下您每年仅就收集该专  相似文献   

9.
《外国邮票上的中国事物》(专题资料)自1984年首次在《鼓楼邮刊》发表、并在1984-1985年《集邮》杂志上连载,至今已19个年头了。十几年来,这一专题已成为我国集邮者喜爱收集的热门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频繁地出现在各国邮票上。为了使集邮者对新世纪以来外国发行的此类邮票有所了解,应《集邮博览》杂志之邀,笔者将2001年  相似文献   

10.
达鹏 《集邮博览》2014,(11):26-26
正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机关刊《快报》最近刊登国际资深邮展评审员美国人皮克·麦克卡恩先生撰写的"现代集邮类展品指南",现摘编译出。近期在国际集邮联举办的高水平邮展中,屡屡出现将现代集邮类与试验类邮集展示的原始素材及对象雷同。集邮者纷纷展出现代集邮类展品,也使得一些邮政管理机构极力论证集邮者收集和研究近20年来,即1991年至今发行的各种邮品。国际集邮联执委会现已决定,现代集邮类邮集在国际集邮联举办的  相似文献   

11.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生肖邮票都是集邮者翘首期盼的邮票选题,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原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的系列生肖邮品亦成为广大集邮者竞相收藏的对象,有的邮品逐渐形成了系列,成为集邮者的独特记忆。2019年1月5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与澳门邮电共同发行《己亥年生肖纪念封》(联合发行)(图1)成为该公司众多生肖邮品的新成员,由此也开启了其纪念封的一个新系列。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1,(6):47-47
邮票选题一直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对于集邮者来说,我国某一年发行哪些题材的邮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集邮本年关注什么,去哪里寻邮,写什么题材的文章,甚至集邮者的心情,因为集邮者一年的邮事大多是围绕邮票进行的。我们经常收到读者提邮票选题的信件,充分体现了集邮者的热情和期盼,对集邮者来说也是一种责任,邮票发行部门是否采用这些选题,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的心情,欢迎读者对邮票选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专题是专题集邮中的一个热门专题,而世界杯足球赛则是体育专题中的一个热门专题。世界杯足球赛始于1930年,每4年举行一次,到战前的1938年共举行了3届。战争期间,赛事中断。战后的1950年举行了第四届比赛,到1986年共举行了13届。世界杯足球赛是国际体坛上与奥运会齐名的体育盛事,所以每当一届比赛举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邮政当局都要发行邮票以资纪念。这些邮票不仅美观、丰富多彩,而且记载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发展历史和国际足球运动的演变与进步。长期以来,许多集邮者都热衷于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邮票。由于为每届世界杯足球赛发行的邮票数量很大,所以不管是哪国发行的,随便收集一套、两套,甚至三套并不困难。在集邮界,一个人的集邮水平高低,其所收集的邮品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进中国集邮者对外国邮票的了解,推动中国集邮与世界集邮接轨,加强中国集邮者与各国人民和集邮者之间的友谊,扩大中国集邮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的编辑水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与《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共同主办每年一度的“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集邮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集邮组织,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都是民间社团,只有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增强集邮的兴趣,才能吸引集邮者自愿加入,不断发展壮大。生肖集邮是以收集、鉴赏、研究生肖邮票及相关邮品的集邮方式。生肖邮票出现60年,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已30年,时间虽不长,但生肖集邮发展很快。1997年6月14日由13人发起的生肖集邮研究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成  相似文献   

17.
凡集邮的人,对邮资票品的发行首日就特别敏感;而作为一些好收集原地、首日实寄邮品者,则更是关心之至。前些年,许多集邮者都为能买到邮票公司的首日封而四处奔波,随着集邮者的逐渐成熟,自制的、自然的首日实寄邮品成为众多集邮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文命题是“文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文学家或文学名著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文学,而写集邮者的文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者的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者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9.
专题集邮较传统集邮来说要丰富得多,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不仅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集邮朋友的喜爱,国际集邮联合会对此也高度重视。这些应当归功于那些有识集邮者和世界范围内专题集邮组织的不懈努力。专题集邮着重于对邮票画面或其邮票发行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进行专题性深入研究,而专题类集邮图书的崛起,对促进专题集邮的迅速  相似文献   

20.
自从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由其派生的集邮创造出两大奇观:一是文化奇观,风靡全球的集邮活动和多姿多彩的邮票艺术,令一代又一代的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集邮曾被誉为“王者嗜好,嗜好之王”;二是市场奇观,大批珍罕邮票不断飞升的价格和世界各地邮票拍卖、邮票市场长盛不衰的景象,刺激着集邮者的求购欲望,促使各国邮政部门千方百计发行更精美的邮票,邮政部门、集邮者、邮商都盼望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