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宋迄清,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汉文西夏史料,传世史料如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人吴广成撰《西夏书事》等成为研究西夏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而亡佚的《西夏须知》、《羌尔雅》等也能为研究西夏文献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为刘温润等9位宋朝人,祁承、李维桢等2位明朝人,洪亮吉、罗福颐等8位清朝及近代人物立传,目的就是想通过为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立传的方式,令世人不要忘记这批史家对西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从汉文西夏文献这一视角,展示古代至近代西夏史料整理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盫,又名巩祚。晚清人,逝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1841年)。按他生活,学术活动的年代来说,本不属近代;但是,由他开创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变易”进步的历史观,一定程度人文主义的觉醒和忧国忧民、反抗侵略的思想,却具有近代学术思想、哲学思想的浓烈气息。现在哲学史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位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史的前驱。  相似文献   

3.
《郎官石柱题名考》是清人赵钺、劳格撰写的一部学术巨著。其的搜集之完备与考订之精审,向为后代学者所赞叹。然近代以来,地下材料出土甚多,可以补充与订正该书的阙误。  相似文献   

4.
吴世常《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取唐代至近代“七言绝句中影响较大者”二十人之诗注释和会评。钱谦益一组十六首是其中之一,钱诗上承杜甫、元好问等,下开清人论诗诗的基调,影响甚大。由于受体裁和韵语所限,以及吴书的著述体例,对钱诗“辑注”产生诸如漏释、“谬误”和未明作意等问题,本文或补笺,或质疑,愿与吴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清代以择吉术、命理术、风水术、相术、占梦术、测字术、求签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术数活动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居室庭院、阴宅墓地的择址修建,到婚丧嫁娶、出行起居、生儿育女、交友迁徙的吉凶选择,术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清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清人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观念,导致了清人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生活范围的狭小.  相似文献   

6.
分元明、清前期、清中期、晚清及近代等四个阶段,概括性地总结论述了元明清三代的《左传》人物评论及其特点。认为元明清三代,尤其是清代学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较为突出的,清人的研究不仅在当时呈现出繁荣态势,而且别具一种“专门之学”的特点,对于今天的春秋《左传》人物研究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清人文集别录》、《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多所记述,然诸家之著录或有侧重,或述而未周,于传本之间的联系更难以顾及。对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作较全面的梳理,可补前辈时贤所述之缺略。  相似文献   

8.
戏曲语言美理论研究开始于元周德清 ,发展于明王骥德 ,大体完成于清人李渔 ;近人王国维“自然”、“意境”说出 ,理论研究开始向近代形态转化。戏曲作品语言美主要表现在 :南北异制 ,各呈范型 ;曲白兼美 ,交相辉映 ;本色文采 ,合则双美 ;风格异趣 ,尽展才情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游泳运动和增龄对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8月龄昆明种系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运动组、增龄对照组,另设2月龄青年对照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游泳,共训练6周.结果显示,增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与青年对照组相比下降,MDA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剖析清人极度儒化陶渊明现象及其成因。笔者以为,清人儒化陶渊明达于极致,这与清代倡儒道理学、遗民文人群体尊陶热情高涨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并就清人对陶渊明的儒化与宋人对陶渊明的神化进行了简要的对比论析。  相似文献   

11.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异类母题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流程中有着明显的演化痕迹,在上古神话、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人笔记、清人小说中均有所反映;这些神,仙、狐、鬼、精灵等异类母题在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中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柯愈春撰成《清人诗文集总目摘要》,著录存世的清人诗人诗文别集约二万家,成绩远远超过前人,使人们得以探测清人诗文别集全貌,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线索和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4.
谭献(1832——1901),字仲修,号复堂,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后劲,是近代词坛上的一大宗师。他曾选清人词为《箧中词》,此选因选目精审,评语富有见地,而被当时的学者奉为圭臬。后又审定由唐至明之词为《复堂词录>。他为了教徐珂学词,将周济《词辨》里的词首首评点,“以示矩范,”这就是后人所说的  相似文献   

15.
清人编宋诗选本,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行为,它还受到了当时的政治生态、文治思想、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与清代的唐宋诗之争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之影响,清人断代宋诗选本的编刻上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不平衡性:即编刻活动主要集中于康熙、乾隆两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地区285名健康成人血流变学八项指标的检测分析,认为 HCT、nb 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同龄组并随增龄其值逐渐降低;ESR、K 值等项目女性大于同龄男性组,且随增龄其值升高。和国内五个地区参考值对比分析,本组资料与中原油田、大连、上海、开封等地区比较,多数项目结果比较接近,而与开原地区结果相差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清人在清词复盛时提出“清词衰亡”说,其实质是清人在对元明词学何以衰亡的反思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当代词学兴衰的优患意识,也是清人针对清词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词学策略,它促使清人不断地调整词学理念、学词门径、诈词技巧和选词旨向,令清词的发展始终处于理性地自觉变革的状态,从而臻于极盛.  相似文献   

18.
清人从宋词中总结出的离合之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创作技巧;另一类概指宋人咏物词中一笔两到、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其他所谓“层层脱换、笔笔往复”、“不犯本位”等技法与离合手法之间实为异名同实之关系。清人借鉴时文理论,以“离合”这对范畴将宋词中不自觉的创作现象总结、提升为一种自觉的创作理论,这样不仅有效推进了清词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宋人在清代的传播情况。此类法则的提出也表明清人对词体特性与主体性情间关系的把握已达到一种辩证的深刻。  相似文献   

19.
<正> 《论贡举疏》一向为学人视为张衡的作品。明人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录此文入《张河间集》,清人严可均编《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据《通典》将此文录归于张衡名下,上海古籍出版社86年版《张衡诗文集校注》以及当今其它一些论著,同样如此。然近代刘师培在其《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见人民文学出版社59年版《中国近代文论选》)一文,就已指出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误以蔡邕《封事》第六事,误列张衡文”。  相似文献   

20.
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与柯愈春主编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书著录清人别集约四万种,详载版本信息,并附录作者资料。两书收录广博,是当前清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然而客观条件所限,不免有缺误之处。经检核原书与相关资料,考订出两书对符曾、蒋志凝的生卒年记载有误,对吴城、张熷、许全治、茹纶常等人的生卒年记载有缺漏,对《赏雨茅屋小稿》、《博斋集》两书在版本信息上著录有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补录或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