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民族精神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针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与解读,从红色文化自觉视角着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够辐射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学习环境。所以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自觉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形成于民族的历史生存和长期实践探索,是民族文化共同体在历史实践中尽情营造、并在精心恪守中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它作为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思想情感和民族时代使命的综合体现,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当代中国探讨构筑民族精神的途径包括: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强化民族自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以创新民族文化;抓住民族精神构筑的特点,找准在和平、发展时代及社会转型背景下民族精神构筑的内在规律;着眼于社会和谐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其文化实践形式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学校化是对社会整个群体已经形成了的或正在形成的行为、习俗、思维、艺术、道德、法律等特定的模式。以及人们的观念、态度等社会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整合。并融合了学校中教化和张扬个性特色的一种化结构。它是学校教育内在本质和存在方式的集中表现,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文化自觉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时代主题,也是赋予课程价值生成的时代心声。在多元文化博弈格局下,理性审视文化自觉的实然样态,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认同迷茫、文化信仰缺失和文化价值观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课程价值生成缺乏中国表达。当前,课程价值生成应从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上找准引领力,从文化信仰的实践策略上形成公信力,从文化会通的实践路径上构建共生力,全方位诠释课程价值生成的中国表达,以期增强课程改革的真正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文化自觉作为对文化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然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形成、人类实践领域拓展及人类实践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文章从实践层面考察文化自觉的发生根源、主要动力,并对文化自觉的螺旋形发生机制做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7.
语言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的同时,母语和母语文化认同会受到冲击.国内多位学者的研究表明,多年目的语文化教学对中国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英语教师有义务主动担负起正确引导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重任.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民族文化,还可以通过在考试中增补相关内容以及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主题设计引起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教师》2017,(15)
文化自觉的核心在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识。以儒学为例,明确农民社会的一般文化和民族文化中与农村教师专业精神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通过对这些文化核心要素的历史、现实与趋势的观察、分析与反思,为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以及农村教师整合而成总体性的自我认识和行动规划提供参照,以便培育和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文化自觉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基于文化自觉的视野,本文通过对西宁城市精神内涵的梳理和分析,阐述西宁城市精神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要件,从而使西宁城市精神的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至达到和谐文化境界,最终实现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0.
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努力进行文化育人实践,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备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并列的环境文化同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致力于创建学校的环境文化时,应该特别关注学校成员对环境的主动作用、尤其是与环境的主动对话。在这一领域,可利用文化作品(包括环境建设的规划、具体布置和相应的物化作品)作为运思平台,解决作品内容静态化、作品内涵表浅化、作品意义平庸化等问题,在人与环境的对话中敞现出生命成长的教育美。为此,可发动学校成员整体规划和运用环境、开发环境文化资源、主动开展文化活动来促成人与环境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存在形态表现为促进人成长的各种教育活动,因此创生活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之道,舍此则可能让一切努力流于形式。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成员(包括领导、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创生学校活动文化时,可以利用五类文化作品(包括活动计划、方案、过程、案例和师生成长故事)作为思考平台,分析这一领域尚存的问题(如程式化地执行通行规定,缺乏对教育真谛和本校特色的追求),致力于改进日常教育活动,更新学校成员的发展方式,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活动整体格局和有代表性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发生变化的状况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战略,学校主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着眼于课程与教学特色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建构学校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初 《教育研究》2004,25(12):80-85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北京十一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十一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现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论语派作家主体心境的改变,使其散文内容呈现两种倾向:其一,以旁观者的隐逸与超脱达到对人情物理的体味与观照。第二,以适世者的世俗情怀,探取日常的人生经验。前者接续了传统文化中的隐士与名士趣味,后者散发浓厚的现代都市感兴。论语人的适世情怀,终其极是面对人的内心困境所寻找的规避方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家对自我人格力量的深度抉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具体阐述了校园精神文化的概念及对其进行了定位,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既不单纯是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也不单纯是工业社会的人本精神,更不可能是所谓的后现代精神,它应当是既充分吸纳东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文化精神的精华,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既符合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实际,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又充分体现人类终极的价值目标,这种文化就是包括理性,科学,文化三大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教育中的文化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什么样的视野来观照教育的问题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化学的视野实现了一个方法论的飞跃,使我们可以从人的实存状态来理解教育,[透视教育与人类的联系,把握教育在人类生存中的意义,并超越表象文化深及教育的观念文化,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实现对教育的内在批判,同时在实践上真正确立学校教育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后,我国高校进入后合并时期。后合并时期高校校园文化难免存在排异和冲突。作为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和主体部分———校园精神文化的冲突是造成高校不能实质性融合的主要症结所在。校园精神文化和谐形象整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制约合并高校精神文化整合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及地区文化、合并高校的传统和性质、员工的素质、决策者的追求等主要因素;在价值观上,坚持为教师创造机会、为学生创造价值的价值主张,在理念上,要以创新为导向,把创新作为大学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制度上,要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校文化的积淀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具有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并使之形成一定的理想、信仰、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功能。目前,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崇,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但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厘清,操作层面也还有一定的偏差。文章作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关注学校文化的设计和规划、关注学校文化的载体更要关注学校文化软环境的支撑。学校管理者在践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过程中,面对纷繁的社会文化要认真的进行选择、提炼、积淀和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培育和丰满学校的特色文化,才能生成和丰盈学校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