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本研究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的三大因素:个人特征因素、个人资本因素、创业环境因素,进而提出了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基础性保障体系;消除非制度性障碍,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服务意识,建立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等政策建议,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是返乡创业的有生力量。基于此,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现状为实践起点,探析这一群体返乡创业动因,窥探其返乡创业的价值体现,指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应从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完善创业服务保障、扩大返乡宣传力度等策略出发精准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质绩效。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展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社会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进步,农民工已经有了新生代,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群体.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创业模式及创业路径,得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新生代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在对沿海、内陆26个省份的现实及潜在创业者进行深入的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职教通讯》2012,(1):52-56
创业教育通过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精神,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等发掘其自主创业的潜力,增加其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以实现人文关怀的目的。通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政府职能发挥及社会援助,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更好地达到人文关怀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建立返乡创业培训机制,旨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引导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创业。现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培训机制,与新生代农民工极高的创业热情之间存在差距,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融资难已成为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大困境,而缺乏必要的融资担保是导致融资难的突出瓶颈。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担保机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问题,扶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安徽省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其面临的融资困境,为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担保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优势以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说明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在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数据,实证分析个体特征、行为特征对中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创业意愿与农民工的年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工资收入、单位性质等有显著关联;与打工区域、打工领域、单位性质、从事何种产业关联不太显著。新生代农民工应提高文化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信心,政府应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以帮助其创业。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优化创业环境,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也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内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吸纳农业剩余人口就地就近转移、有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推动中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需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通过改善创业条件来提升其创业意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潘涌  茅宁 《江苏高教》2020,(3):86-91
大学生在创业意愿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鸿沟",不确定性可能是造成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进行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创业加速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密集的导师指导,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文章从创业的逻辑入手,通过阐述和分析加速器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创业教育和扶持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MIT创业模式:高校创业转型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培植创业精神与创业动力的重要场所,在全球创业浪潮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业模式一直是各国大学创业活动的典范,作为MIT创业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创业中心,通过"教育与研究、联盟、社区、激励系统"的动力相互强化整合,以及MIT浓厚的创业文化的强大动力支撑,推动MIT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转型起步阶段,存在机制缺陷、体系不完善、理念亟需更新等突出问题,必须在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高校的创业理念教育,提升高校的创业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但已有研究将创业教育视为一个整体掩盖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机理。基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创业教育的分类框架,分析了讲座报告、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理论性创业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还通过创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创业意向;实践性创业教育仅通过创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理论性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效应大于实践性创业教育,且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效应最大。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直接效应,通过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产生的间接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4.
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调动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缓解未来就业矛盾的有效路径。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文章主要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旨在探讨创业教育如何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创业意愿在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基于东部三省六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显示,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还揭示了创业环境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非结构型问卷对6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关于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被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含义,创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及其获得方法,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形式和师资等问题有较好的认识,但具体到个人,他们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为了增强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从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对象、教育形式和师资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对创业教育的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对人的创业素质的养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创业教育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成了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讨论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明确开展创业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需要创业,并造就创业者的时代。全面实施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我院必须认清自身在创业教育上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构建创业教育的良好体系,科学规划实施创业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培育作用,发挥创业基地、创业典范的带动作用,更大力度地支持在校生的创业实践,建立为毕业生提供终身创业服务的制度,提升我院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引领我院学生自主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社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全球将迎来创业新时代。随着形势的发展,创业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创业教育也从狭隘的创办企业教育走向全民创业教育、终身创业教育和全球创业教育。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技能是创业竞争力的基础,创业教育链是摆脱创业教育封闭状态的突破口,知识创业是实现创业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杨岩  戴莉 《林区教学》2021,(4):49-51
从学校、学生、“三教融合”等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三教融合”的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大学校支持力度,构建“三教融合”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深入校企合作,创造蕴含工匠精神的创业氛围,帮助学生拓宽职业视野、增强专业性、拓展创业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创业精神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成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浙江大学生创业精神内涵丰富,在当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该重点从构建浙江创业精神“本土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具有浙江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浙江创业精神学术团队、重视大学生创业榜样教育等四个方面探索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