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省将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城市常住人口将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3.
政策研究具有高度的时空敏感性,对当下社会变化有着强烈的关注.[1]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不仅如此,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逐步采取"举家迁徙"的模式,迁徙类型由最初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具体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对自身发展权利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渴求.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约达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初步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然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工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尤其是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成为时下公众关注的教育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市召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表彰大会,宣布将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三个延伸",即从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延伸,从关怀学生向关注家庭延伸,从机会保障向文化融合延伸,确保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小学就读,100%在公办初中就读。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日前,南京市召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表彰大会,宣布将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三个延伸",即从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延伸,从关怀学生向关注家庭延伸,从机会保障向文化融合延伸,确保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小学就读,100%在公办初中就读。  相似文献   

6.
信息     
国内全国教育部强调:不能因学校撤并致随迁子女失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前不久,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  相似文献   

7.
部委     
《教育》2011,(28):12
教育部:不得因拆迁致随迁子女失学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部委     
《教育》2011,(10):12-12
教育部:不得因拆迁致随迁子女失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  相似文献   

10.
李伟成 《教育导刊》2011,(11):18-20
对于国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所提出的"两个为主"的政策,人们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认识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而对"公办学校为主",则存在决策上的偏差。这些偏差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均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此带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已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文化融合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时在黑板上写下的这句话意味深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中央政府于2001年出台的"两为主"政策即是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权利。本期特别策划相关专题,围绕"两为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要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积极扩大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集中的省份,其义务教育问题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户籍学龄人口的持续增长,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入学中地方保护性质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师资和学位紧缺更成为客观障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质量不高等,成为目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亟须排除一切障碍,增学校、扩学位,以公平为原则完善积分入学等政策,提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还得不到平等的机会,这体现在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享受教育条件的不平等和教育效果的不平等三个方面。为了实现"同在蓝天下"的梦想,有关部门应做到:第一,建立中央财政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并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教育救济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真正获得免费的义务教育;第二,完善现行的教育法制和教育政策体系;第三,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地位,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第四,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自身有必要对子女做教育规划,重视教育,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相关文件,启动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政策,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要求流入地政府建章立制,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同时要求流入地财政部门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云南省根据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先是关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大量的"民工子弟学校"是否属于"非法办学"?如何整治?后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生活状况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隔代抚养,缺乏管束,安全隐忧,等等,留守儿童所遭遇的种种现实问题使得中国社会不得不需要认真地来思考和面对应该如何解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会出现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于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学逐步成为现实。问题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升学和考试环节又使得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遭遇一道道瓶颈。如有的地方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只能报考中职学校,不能报考普通高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2012年《意见》),距离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已经10年。在这10年里,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升学考试问题越来越突出,家长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31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的通知》(陕教考[2012]8号),要求各市(区)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遵照执行.方案全文如下: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 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 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2012,(9):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权利。健全输入地政府负责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需求纳人各地教育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