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唐诗人刘禹锡仕途坎坷,几经贬谪。在贬谪夔州时,他学习民歌之长,仿屈原《九歌》而作《竹枝词》。其《竹枝词》内容丰富,情感婉转多讽,在与唐朝其它竹枝词的分析比较中凸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 不少学者都喜欢将《夔州歌》与竹枝词作比较,可是比来比去并找不出它们之间有多少相似之处。譬如,杨西河一方面说“十首亦竹枝词体”,一方面又说它“自是老境”。浦二田则认为它虽然“间有俚句”,可是“体格特高”,如果“放低便是竹枝词”。翁方纲认为“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开其端”,可是接着又说“其吞吐之大,则非但语竹枝者所敢望也”,竹枝词当是“另属一调”。从这些名家所作的比较中,我们只看到《夔州歌》自身的诸多特点,并看不出它与竹枝有多少共同点。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类比呢?也许作这种类比是为了提醒人们,杜甫的这类诗歌与民歌的渊源关系吧。这用意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也不必尽在竹枝上做文章。俚句、拗句,成都时期的七绝中就不少见。象《漫兴九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等,论其韵味,比《夔州歌》更接近竹枝的“凄惋悲怨”①。其实  相似文献   

3.
《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民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谪贬到建平(秭归)时,见乡里联歌“竹枝”,因仿屈原《九歌》作《竹枝词》九首,于是人仿其体,作者渐多.可见《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乡土文学,经过刘禹锡的培植加工,因而在唐诗中异军突起,成为唐诗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后来它便风行全国,尤其在四川创作的人更多,因为它发源于四川,所以特别为四川人所喜爱.但是对于这种诗体的特征和作用,很多人都未能把它与绝句划出明确的界限,有人甚至把它和绝句弄混淆了.我们反复学习了刘禹锡的《竹枝词》和林孔翼、沙铭璞所辑的《四川竹枝词》,又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著作,企图对《竹枝词》的特征、格律、作法及社会价值,作一点探索.一、竹枝词的由来《全唐诗话》云:“宪宗立,禹锡贬连州,未至、斥朗州司马,作《竹枝词》”.《珊瑚钩诗话》卷三云:“古有采诗之官,命曰风人,以见风俗喜怒好恶.……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此皆风言.”又《韵语阳秋》说:“刘梦得《竹枝词》九篇,乃梦得为兄夔州刺史时所作.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以上各种诗话都指出《竹枝词》是刘禹锡取民歌加工而成,但说得不详,有的还有错.  相似文献   

4.
本文《新唐书》称刘禹锡竹枝词作于朗州,近千年来俨成定论,今《辞源》,《中文大辞典》皆袭其说。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认为刘禹锡竹枝词写于夔州,今人亦信之。故朱东润、马茂元等编纂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两说并存,未有定论。本文拟从竹枝风格的转变,刘禹锡对朗、夔语音的辨异,及建平地望的探究等几方面来证明“朗州说”不立,“夔州说”至确,并试图澄清一下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又叫“竹枝”,是乐府《近代曲》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咏风土、纪时事。本来是流传在巴渝(今四川乐部)一带的民歌。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事败贬朗州司马,行经湘川之间,听到“里中儿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以为这些“下里巴人”式的民歌俗曲“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于是模拟其调改作新词,歌唱三峡风光和长江两岸男女青年的爱情。如刘著九首《竹枝词》中有一首就写道:  相似文献   

6.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7.
庄肇奎和曹麟开同为乾隆朝受牵连而被朝廷流放新疆的官员,他们都选择了竹枝词作为自己情感的宣泄口,但是由于各自年龄、情趣等的差异,他们的“竹枝词”在题材选择、表达方式和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他们共同为新疆竹枝词创作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8.
遍检古今学人诗文论著,对于刘禹锡创作《竹枝词》的创作时间地点说法多种,其中作于元和年间、地点为朗州的误说占据主流地位。而比勘各种材料,《竹枝词》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创作地点为夔州的说法比较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竹枝词》,不但在唐诗中为瑰宝,在诗史上也是杰作。禹锡的贬谪诗、咏史诗,可以有其他唐诗人与之媲美,但他的《竹枝词》却无与伦比。推究共奥秘,我认为是:以诗人创作之特色,而还民歌艺术之本位。《竹枝词》,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作于夔州,时禹锡到任夔州刺史。其序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1.
天津的“泥人张”在清朝的乾、嘉年间已负盛名。崔旭《竹枝词》称颂曰:“竹马鸠车不倒翁,太平鼓词闹儿童;泥人昔说鄜州好,可似天津样样红”。不过“泥人张”的真正扬名是在其传人张明山以后。老“泥人张”张万全的拿手工艺是一种象征长寿吉祥的小摆设——“白猴偷桃”。其猴子模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竹枝词》。诗中所描绘的展现了土家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事生活画图。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在百花盛开的唐代诗坛上,他写的《竹枝词》,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我国文学史,把刘禹锡写的《竹枝词》和李白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称为是最早出现的词。朱自清著的《中国歌谣》一书中说:“《竹枝词》同时,有《杨柳枝》,  相似文献   

13.
“竹王崇拜”与《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运用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祟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祟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章钩沉史籍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康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耐,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称妓女为“弟子”,乃是沿隋唐称“乐人”为弟子之旧。孔尚任《平阳竹枝词》中“申衙白相不分明”中的“白相”亦作“白赏”,意为“曲师”。  相似文献   

15.
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一百首代表了嘉道朝新疆竹枝词的学者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结构安排、民俗内容、描写对象的选择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棨《镇城竹枝词》记载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镇江史事,涉及战史记录、官场表现、社会风潮,以至《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的“镇城风景”,使得我们对相关史实的认识,可以由于得到更为具体生动的信息而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三峡文化的诗乐舞观念、音乐美学思想、神话传说、风俗观念和文化区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刘禹锡《竹枝词》的创作及其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刘禹锡《竹枝词》丰富多彩地表现了三峡文化的风景、风俗和风土人情,这不仅体现在创作主体刘禹锡对三峡文化的深刻体悟上,而且凝定在作品《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是清代南北文化交流的独特产物,林则徐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国心使《回疆竹枝词》的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复杂性:既努力以平等的交流态度对待异文化,又表现出建立在同情基础上的对异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的诗歌,既不像韩愈诗那样奇崛怪僻,又不像白居易诗那样浅俗直露,而是另一种风格,主要表现为:一、取境优美,词藻瑰丽,但很少有堆砌现象。唐代张为《主客图》把刘禹锡列为“瑰奇美丽主”的“上入室一人”,说明他在当时就以藻思瑰绮见称。在《百舌吟》中,刘禹锡用“红雨”喻落花:“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遣词命意可以和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相媲美。其他如《竹枝词九首》、《浪淘沙词九首》等民歌体诗作,都意境优美,很有文采,好象连珠缀玉一样,绚丽动人,读了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二、精…  相似文献   

20.
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一百首代表了嘉道朝新疆竹枝词的学者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结构安排、民俗内容、描写对象的选择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