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编制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选取393名大学生进行初测调查,用于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抽取9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显示,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共有17题,包括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沟通、移动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移动社交网络依赖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56.393%,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df=4.057,GFI=0.944,AGFI=0.926,CFI=0.944,NNFI=0.920,IFI=0.932,RMSEA=0.056);总量表和3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7450.855,分半信度为0.7350.855,分半信度为0.7350.880,表明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测量大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的社交途径和交往行为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大学生借助移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人际交往的趋势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对J大学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总结大学生使用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并深入分析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双重影响,最后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叶  陈文华 《考试周刊》2014,(44):169-17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而寻求新环境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微信这一新型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以H大学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揭示大学生微信交往情况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基于微信的人际交往优化策略为: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加大学校的支持与引导;营造和谐的网络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5.
曹俊  熊捍宏  康莹  谢慧 《考试周刊》2010,(57):200-201
目前在校大学生均为所谓"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绝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因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一些新特点,本文作者以郧阳医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发展逐步呈现出社交化趋势。大学生群体用于网络交往的时间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为促进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健康发展,校园网加快建设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必然。同时,校园网发展社交功能有其独特的优势。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应树立新的观念,增加群组服务,建设师生交往平台,研发新型网络人际交往工具。  相似文献   

7.
邱丹叶 《文教资料》2014,(4):146-148
近年来,"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较之"80后"大学生,"90后"们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新特点,产生了新问题。而"90后"艺术类大学生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作者以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为例.针对"90后"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际关系进行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并力图探寻合适的心理调适路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特征与引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丹 《文教资料》2012,(15):152-154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了大学生对网络社交媒体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实际参与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社交实践呈现六个基本特征:强化人际交往的"强关系"、自我披露主导个人表达、多回合的非同步互动、所获得的信息量不多、参与网络暴力存在性别差异、注重树立公共的自我形象。作者认为,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素养,今后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应注重从培养拓展"社会资本"意识、树立发展"弱关系"观念、掌握适度的礼貌交往策略三个方面来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潮流群体,对社交网络的应用具有严重依赖性。社交网络的出现与兴起、发展与流行不仅催化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形式的转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它使人际关系趋向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交网络的对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利弊影响,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平台,给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多面影响。一方面有效消除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隔阂,减少了因为文化冲突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而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弱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使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应从网络社交平台入手,探究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社交媒体人际交往行为发现,社交媒体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频度与广度,但深度不够,大学生往往把它看作现实人际交往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替代。这一研究发现,较大程度地颠覆了公众对社交媒体会带来"虚拟社交依赖症"的刻板印象。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身体健康、信息安全和生活习惯方面带来新的困扰,高校应引导大学生重视现实人际交往,避免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侵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以其融合性的社交软件特征,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新疆大学预科生对微信朋友圈中的微商现象进行问卷调查,从强弱关系理论入手,在强关系下,微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且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教育,从而使所在的朋友圈形成一个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氛围,达到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交以互联网为中介,拓展了社交活动的空间性和地域性,创造了较为平等开放的社交环境。大学生既是互联网上的活跃群体,又对人际交往有着旺盛的需求,而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相较其他群体亦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进行调研,描述网络社交现状,探究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点,可以为应对这一现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SNS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社会性交往弱化、主流价值观偏离、自我现实角色迷失、网络社交管理失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观,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引领,三是要优化大学生家校生活环境,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网络社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冬  崔月英 《林区教学》2014,(12):124-125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个性鲜明的90后一代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学习人际交往是实现9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根据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思想行为特点,深入分析当前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提出提高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者使用自行编译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90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比研究了医学院校"90后"大学生不同性别、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及行为偏好方面分别存在差异;并结合研究结果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管理提出对策,为预防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社交媒介的使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介的使用现状,并从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亲密度、人际信任度、情感满足度四个维度,研究新型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型社交媒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并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大学生SAD、IAS、羞怯量表、SES、SCL-90量表的各项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成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明显改进。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团体成员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大学生之间广泛的联系与协作,我们不能漠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社交意识培养;第二,社交态度训练;第三,社交情感训练;第四,社交行为调节。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交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社交网络因其独特的特点,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如火如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社交网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也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社交网络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影响的分析,对如何做好社交网络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