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的国际环境非常有利于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业区域合作,且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民族地区应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地方政府和国家应积极帮助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奥巴马政府执政后,认识到加强与东亚地区的联系对于恢复和发展美国国内经济,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地区影响,防止美国被边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推动TPP谈判,加强双边同盟关系的政策以达到参与、重塑、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目的。奥巴马政府对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调整削弱了区域合作的向心力,增加合作机制的复杂性,激化了地区矛盾,将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就皖江示范区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城市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未来目标和合作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远东经济区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11个经济区之一,也是其唯一濒临太平洋的经济区。远东地区的行政区划主要包括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马加丹州、堪察加州、萨哈林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七个部分,其中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及滨海区与黑龙江省相邻。随着太平洋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远东对俄罗斯的意义也越来越大。黑龙江省与远东的边境贸易亦在不断发展中,沿边开放不断深入,人们需要迫切了解远东的地理状况。也只有深入了解远东的地理状况,才使得这种贸易落实到实处,使这里的沿边开放战略向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多,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合作来处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在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合作需要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积极努力,也需要各相关方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解决行政区合作面临的困难,需要地方政府主动推进地方合作.通过地方政府之间平等的交流、协商和调解,形成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合作形成以后,可推动区域合作.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有两个优势:一是地理上的相邻便于合作,二是地方政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较少受到主权争议、政治感情、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作用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扩大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合作模式,构建更高水准的合作模式,即网型经济合作模式。网型经济合作模式不仅符合东北和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合作向全方位、高层次方向发展的需求,而且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经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区域合作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地区“南翼”的一个重点开发区域,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由于经济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专业化程度低,加之行政区划、体制、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制约,该区域的合作仍然处于一种启而未动的局面,有必要通过区域内成员省区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的建立,推动南贵昆经济区区域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于2006年10月11—12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我校校长薛宝林同志参加了大会。本届论坛由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教育署东方高校合作中心主办,以“高等教育质量与合作办学”为主题。中国教育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及45所大学校长,俄罗斯教育署及远东、西伯利亚地区20所大学校长参加了论坛,还特邀了白俄罗斯共和国4所大学参加。是规格最高、人数最多、参加范围最广的一届论坛。  相似文献   

9.
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区域合作协调体系,既是当下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是区域合作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通过对区域经济合作内涵与理论的梳理和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利用两区域模型,从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关系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效应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的三大内容,即: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利益分享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为重点的保障机制,以统一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为重点的推进机制,以责任明确的行为约束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有效的仲裁机制为重点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能促进资源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就必须明确区域合作的指导原则、目标,明析区域合作中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充分发挥区域合作发展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是国家获取财富和追寻权力的同步过程,虽然区域合作多数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但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区域合作实现的关键是利益互补基础之上的国家间政治推进,否则政治障碍往往能够超越经济动力而起到制约作用。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具备了经济基础,但由于国家间缺乏互信的政治关系和良性的政治协调,使国家的经济行为受制于区域政治关系和权力结构。因此,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协调与合作是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县域地区经济体量小,对外竞争力弱,仅凭自身力量发展外向型经济,存在很大的障碍。该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探讨了以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提出了对外开放经济合作平台建设的路径,探讨了合作组织结构、作用、功能、任务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缘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农业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东亚区域合作道路.东亚区域合作对于中国保障粮食安全,减轻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问题给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亚国家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已展开合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中国有必要发挥一个地区大国的作用,推动东亚区域相关合作不断深化,在区域合作中寻求中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10+3"区域合作: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3"区域合作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及东南亚金融危机背景下产生的,它对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0+3"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在于其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国际分工所具有的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化的特点;从现实性和紧迫性角度出发,"10+3"区域合作近期内应着重在金融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来开展合作;中国应对"10+3"区域合作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协调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进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同时利用"入世"契机,加快国内经济与政治改革步伐,为更深一步地融入"10+3"区域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将成为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最后阐述区域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合作的顺利运行离不开信任、规范、参与网络、文化认同等社会资本.其中,社会参与网络是区域合作的渠道与载体;规范是区域合作的运行准则;信任是区域合作的心理基础;文化认同是区域合作的"黏合剂".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同根同源、同盛同衰的历史人文因素,区域意识与合作精神,文化认同,良好的合作规范与制度,多层次区域合作网络为区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资本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除政府主导的行政层面的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之外,我们还应考虑社会资本的因素,在各行政区之间加强互惠互补的竞争合作意识、健全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区域合作网络、增强文化认同、构建区域信用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始区域合作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京津冀旅游区域合作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市场、政府、企业在合作中的不同作用,建立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合作与保障机制,全面推动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缘政治因素,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抗衡大国威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盟通过创建东南亚高校合作组织,整合高等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资源,构建高等教育共同空间,努力推动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东盟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单一地区发展模式向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转变,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牡丹江地区作为黑龙江省对俄战略合作的"桥头堡"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合作密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人才基础,中俄地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跟上步伐。试阐述牡丹江地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之间开展教育合作的政策、地缘及市场背景,探讨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周昭权 《职教论坛》2007,(17):51-52
本文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将成为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最后阐述区域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