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诔碑"篇阐发了自己的诔文写作观念,其中有对诔文内容中增添的述哀成分的肯定,对语言简要性的要求,对骈化形式的追求。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的种种原因,刘勰的诔文写作观念也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萧统《文选》对诔文的编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诔文文体观。在其文学进化观念的指导下,他所选八篇诔文皆为魏晋以降之作,且多是为亲朋好友而作的私诔,体现了其对魏晋时文时风的推崇。诔文内容以述德和表哀为主,萧统更注重个体哀情的抒发;在艺术上,受当时追新逐丽文学观念的影响,偏好于驰骋文采之作;在诔文体制方面有比较灵活的认识。此外,对楚辞体诔文的选取,反映了萧统对诔文发展演变轨迹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诔文体式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演进。先秦诔文初具雏形,然体式尚不稳定;汉诔稳定了述德和写哀两方面的内容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内部结构,并且确立了四言句式,使诔文体式得以定型;魏晋以来诔文主要通过写哀部分的句式改变方面实现诔文体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诔文体式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演进。先秦诔文初具雏形,然体式尚不稳定;汉诔稳定了述德和写哀两方面的内容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内部结构,并且确立了四言句式,使诔文体式得以定型;魏晋以来诔文主要通过写哀部分的句式改变方面实现诔文体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诔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文心雕龙》与《文选》均对这一文体进行了评论与选录。由于刘勰和萧统的著述宗旨存在差异,体现在诔文的评录标准上,两者亦有所不同。本文试从诔文的文体功能、体制特征和文体特点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两者之差异及原因,并对诔文的生成和流变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6.
“其在万乘”条,标点值得一议;“逮尼父之卒”条,有两处可作校字之议。“至柳妻之诔惠子”句的译文问题;辨证歌文王、颂后稷的篇名,刘勰并未将《诗经》中述祖的颂诗列作诔文;指出“淮雨”的校改问题;“庸器”的训释;论蔡邕碑文的四句之解释;郗、郄二姓,自不应互混,“”应校改为“郗”;碑文的出现晚于诔文,“事先于诔”自应指最早立碑之举;碑文的写法可以接近于铭,可以类似于诔,但铭文、诔文都不能取代碑文,它是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7.
诔文是在古代诔辞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文体。东汉诔文在体制模式上已稳定了述德和写哀两方面的内容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内部结构,并且确立了四言句式,使诔文体式得以定型。曹植在继承东汉诔文的同时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叙事因素的介入,扩大了诔主的范围:首次为婴儿作诔,个体情感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文选》卷五十七下收录的潘岳《马汧督诔》是诔文中的名篇,但是关于这篇诔文向来较少得到关注和研究。《马汧督诔》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诔文中保留了西晋品官荫客制的执行情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西晋品官荫客制更具重要意义。分析史料可知,《马汧督诔》反映了士族反对荫客制的呼声。  相似文献   

9.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诔碑>篇讲解中对<文选>"诔"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从现存文献考察,诔文源起于古之临丧读谥之礼,大约从周末开始,其在形式与体制上,大致经过了从散体到骈体的过程。谥议文也源于读谥之礼,但源起时间比诔文稍晚,其在形制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赵征 《文教资料》2011,(22):4-5
隋唐以前的碑文与诔文均源于诗,吸纳铭文与颂文"述德"的功能,并且在思想内容、文体功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诸多方面存在不可隔断的相似性。本文对此二者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碑、诔两种文体特征相近但并不完全雷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流的趋势,唐以后诔文被碑文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初读《红楼梦》的人往往认为《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祭奠晴雯写的,这有点张冠李戴的味道。晴雯的身世与被祭奠的人不符,祭文中祭奠人与被祭奠人的关系也与宝玉晴雯的关系不符。事实上《芙蓉女儿诔》是曹寅诔念姬妾的诔文。  相似文献   

13.
“诔文”属于哀祭文中的一种,在《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中同时有这种文体,而因两部著作的作者创作时间、所持身份、著作时间、文学观念的不同以及著作的体例的差异,使得刘勰和萧统在诔文的选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刘勰更侧重于对诔文追本溯源的评价,其中有评价高的作品,也有给予不好评价的作品,相比较下而对读者产生导引作用;萧统则是在《文选序》中总评以后选入他认为是上品的文章,并没再有更多的评述,是用一种选文的倾向来导引读者,因而二者选文不同和选文标准的分析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用于哀悼和祭奠的文体主要有诛、哀、吊、祭四种,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就简要地谈谈这四种文体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诔。诔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悼词文体。《周礼》:“(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六日诔。”郑玄注日:“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由此可见,在周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5.
潘岳中国古代美男子的代表符号,才华横溢,尤善为哀诔之文,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因其好功名,谄事权贵,参与诬陷愍怀太子之事,被后世认为是"文人无行"的典型。然而通过《马汧督诔》可以看到潘岳嫉恶如仇、仗义执言、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因此,我们看待古人不能只看其一面,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诔文的功能中述哀职能的加强与当时社会中普遍弥漫的忧伤的死亡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产生了两种社会心理:对死亡的极度迷茫与哀伤,对生命的放纵与狂欢.这两种心理的矛盾作用产生了魏晋以哀为美的审美气质.本文旨在探讨这种死亡情绪在诔文中的表现及寻找死亡情绪的根源和其在社会风气中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写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之前,曾有一段文字,谈了他对哀祭类文辞的写作见解:“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已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套头,填几句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方是,不可尚文藻而失悲切。”(今本已删,据脂戚本)力主“性灵  相似文献   

18.
《芙蓉女儿诔》作为《红楼梦》中代表性的赋体文学作品,其文辞华丽,浓墨重彩,极具“错彩镂金”之美。借助翻译美学理论,分析霍克斯英译本对《芙蓉女儿诔》的翻译,比较译文对原文美感的阐释情况,发现在中英翻译过程中原文美感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损耗,但仍能借助一些翻译方法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此类方法能为类似的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朝以来,文体辨析愈趋精密和完善,江总的散文在其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其咏物赋大多精密细致,极尽描摹之能事;其诔文继承了六朝以来抒情的特点,悲哀动人;其碑文音韵和谐,善于将叙事与写景、说理相互融合,穿插佛典,颇有别样意味。  相似文献   

20.
南朝以来,文体辨析愈趋精密和完善,江总的散文在其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其咏物赋大多精密细致,极尽描摹之能事;其诔文继承了六朝以来抒情的特点,悲哀动人;其碑文音韵和谐,善于将叙事与写景、说理相互融合,穿插佛典,颇有别样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