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本文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积累语言,积淀写作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语言积累、言语实践、综合性学习、习作及思维方式、情感习惯等的养成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杨其友 《陕西教育》2006,(12):25-27
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其语感.发展其思维。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继承传统的语文教学外.还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参观、访问、朗诵会、故事会、文学采风等。开展丰富有趣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要改变学生习作中词汇贫乏、内容浅薄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一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发挥语言的范例——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适当补充新鲜血液——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脱节现象在中专学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1、学生主观不重视,看书没有明确目的,大多为了个人消遣;2、语文老师只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施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放任自流。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入手,通过开列书目、指导欣赏、教会积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使学生热爱阅读,并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天长日久的积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走出课本,开阔视野,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也使语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相似文献   

10.
阅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量的积累看,要求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质的转化看,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老路。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升阅读品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览他人的写作框架结构,积累语文知识;也可以挖掘现有的素材,丰富作文的细节;还可以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升华作文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郭建 《今日教育》2005,(7):59-59
要真正提升语文素质,必须重视积累工作。积累是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积淀靠积累,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积累。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时间隧道’。穿越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层,认识历史,感悟人生。吮吸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又要引导学生拓展广阔的空间,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日积月累,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帮助学生探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重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优秀传统,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积累的过程,重视语文的积累,并内化为自我的东西,会运用才能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否则学好语文只是空谈。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积累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语言积累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我们学习资料和进行其它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使之省时高效;加大课外阅读量.增加语言积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6.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我认为开辟语文活动阵地,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学中积累、读中积累、用中积累、说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开展成语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语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成语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