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谈孔明     
孙见喜 《今传媒》2006,(8):53-54
《谈情》、《说爱》是孔明先生的两部散文随笔集,他因此而名行于世。有人说孔明是谈情说爱的高手,证据之一是他的谈情说爱文章满天飞。十年前,翻阅青年类报刊杂志,常有孔明的文章赫然其上,主题多与“情”和“爱”有关。他是散文作家,语言老辣风趣,观点尖锐前卫,老少都说好读。他的《谈情》、《说爱》能相继问世并畅销,借助的就是这种优势。其后,他的写作转向,但仍有情爱文章时露峥嵘。去年,他的一篇《爱情进行词》被网上广为转帖,由此可见孔明谈情说爱的余温尚存。实际上,正如孔明自己说的,山水有情人更有情,在他的笔下,爱是小爱也是大爱,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旧书业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郑西谛先生《劫中得书记·新序》(《郑振铎全集》第6册776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有云:“我曾经想刻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读徐雁的新作《中国旧书业百年》,蓦然想到,徐雁倒是可以刻这么两块图章,虽然,严格地说,他还没有到达真正的中年呢。不过,以他的“狂胪文献”的劲头和做出的成绩,以及他做学问的态度,这两块图章的内涵,安在他身上满合适的。当然,由于时代不同,他和郑西谛先生所关心的和从事的,自然不会完全一样。但都与古旧书业密切关联,其内涵可说大同而小异焉。  相似文献   

3.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承前启后,千载难逢,世人喜迎新千年。此时此刻,较为容易引起人们的思绪、联想和随感。然而,要写作一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亲切又有新意的随感式言论也并非易事。发表于200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副刊的新年随笔《千年举杯》(作者童古丽习)则是一篇具有新意值得一读的作品。 重时效 合时宜 此文结合中年作者本人成长的38年历程:青年、中年和跨入新世纪将由中年逐步迈向壮年和老年,正好跨越了两个世纪和两个千年前后数十年这一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赞颂了伟大祖国自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  相似文献   

4.
一片新天地     
岁月无痕,悄悄地从身边滑过,生命中曾有过的许多事渐渐地变得模糊,然而少年时代开启心智的那些书却永远不会磨灭。 记得那时,我将上学以外的时间全部献给了书。一本《欧阳海之歌》读了又读,我为欧阳海出身贫寒,最终成为舍身救火车的英雄而感慨万千;《简·爱》一书中女主人公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折服了我,我为简·爱的睿智而喝彩,为她与罗切思特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欢欣鼓舞;当《牛虻》一书中青年亚瑟精神崩溃时,我为命运的不公而愤慨,而当读到雷瓦列斯(即中年亚  相似文献   

5.
在此之前,我已从《星星》、《诗刊》等刊物上读过老枭的诗,并且把他的笔名“萧瑶”与“逍遥”二字联系在了一起,以为他是那种“逍遥派”人物。但是,当我读到阿红先生的信、老枭的诗和一些评介文章之后,我发现他不是那样的人物,而是一个执著于艺术与事业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人;他写诗,为的是心灵的纯净;他办公司,为的是适应变革中的时代。老枭是浙江人,出生在浙江西南的九龙山下,他有一股“狂劲”,也有一种不媚俗的独创精神。因为不满于僵化的教学方式,他竟然敢于放弃原有工作而  相似文献   

6.
有的青年作者读了《谈散文写作》一书之后,来信要我再谈谈写散文的体会,恰好四川大学中文系编辑《中国散文百家谭》的同志也来函催促我交一篇写散文的体会,思来虑去,将日常写散文的一些想法组成了这篇文章。对于文学艺术我有着多种爱好,我喜爱书法绘画,我也喜爱写诗,我尤其喜爱写散文。我在侧重于写散文之前,曾经侧重于诗歌创作,那是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80年代我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写诗与写散文,我觉得在剪裁素材、创造意境、提炼语言等方面,有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从写诗到写散文,这个转变如水到渠成一样那么自然,那么自如,不象有人所说的是“隔行”。我应  相似文献   

7.
写诗很有刺激,或算是搞艺术创造,颇能满足光荣之心。写诗的人,比起爱散步、爱酒聚、爱旅行、爱爱情、爱爬山的人不多。他们大多会觉得,爬山烦累而刺激少。 我爱爬山,主要因为爬山很刺激。我指的当然是未开发的野山,旅游区的山就像是别人已经诗化过的题材,再爬顶多也是赏大于创。京郊多山,海拔一千以上者不下80座,开发成旅游区的不到两成,尽管可把那些野山当成一张稿纸,去以爬山  相似文献   

8.
丁宁 《出版参考》2005,(5):29-30
报告文学《老年悲歌》是一部传达了百姓心底的声音的书。不知不觉中,中国己悄悄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社会里怎样才能避免失落、怎样才能活得快乐?不要说老年人,就是不少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心中也没底。面对躁动于社会潜意识层中的这份不安,女作家曲兰的《老年悲歌》,紧紧扣住如何能让老人在享有尊严和爱的慰藉中走向死亡,而不是在经历漫长的冷漠、孤独和歧视之后结束生命这个主题,撰写了这部报告文学。这本书也是青年朋友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刘叶秋先生是商务印书馆的老编辑。二十多年来,他兢兢业业致力于《辞源》修订工作,为这本大型古汉语工具书的再版,付出了平生大部分的宝贵光阴和精力,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编辑经验。工作之余,他对古代辞书和笔记小说研究颇深,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论著。如果把刘先生的晚年,比作是一个丰收的秋天,那么换来这个丰收的,除了党的关怀,师长的教诲外,还有他正直谦逊的为人之道、严谨科学的治学之法和勤奋不倦的钻研之功。一、“正人”与“通人”刘先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已走过了六十七年,自然规律促使他从童年、青年、中年走到老年;时代的沧桑巨变,又使他尝遍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改变他处世做“正  相似文献   

10.
沈宏非离开上海后,在暨南大学另立诗社,但不久后也不写诗了。"写诗是为追女孩,追到之后就不写了。"多年以后,在生活的诗意一点一点被现实挤压的日子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编导舒曼总会想起当年王小龙对他们说的那句话:"你们以后可能成不了诗人,也不写诗,但只要你们还爱着诗。"那是1980年,在上海市青年宫举办的上海中学生诗歌讲习班上,王小龙所说。当年在青年官跟着王小龙写诗的另一个诗歌少年沈宏非也没有成为诗人,而成了美食专栏作家,新近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担任了总顾问。但他也时而会想起当年:"在那些夜晚,每当理想与现实冲突,也就是‘世界很大还是心很小’的纠结到难分难解之际,王老师便会愤世嫉俗地拍案而起,挥手往虚  相似文献   

11.
读大学时在《中国青年》上读到《北大,魂兮归来》,淋漓酣畅,切中时弊。只有爱之深,忧之切的人才写得出来。现在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才知道此作者正是彼作者韩毓海,时光流逝,他依旧目光如炬,这不是书生意气,才子情怀,而是一位严肃的思想者,身居书斋,心怀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曾说过“任何民族也必定有它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献身于这个将终生忧心如焚上身清贫的行列”。他正是这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26日晚,第3届鲁迅文学奖在深圳隆重颁奖.81岁的最大年龄的获奖者成幼殊发表获奖感言说:年轻人都是诗人,但年纪大的人不一定都不是诗人.有一颗年轻的心,爱诗的心,就会永远年轻.我会继续写诗,爱诗,也继续年轻.我很荣幸,81岁还能站在领奖台上,成为21世纪的文坛新秀.  相似文献   

13.
永鹏同志和我同学少年,一块儿跑巴山小道,饮巴河流水;西北学成,无怨无悔地把滴滴汗珠洒进西北风沙。走过耳顺之年,他有诗集稿本见示,读之欣然。我不能诗,但爱诗,于是写下几句心得作为读后的感想与对当代人写诗特别是旧体诗的一点随评。诗与青春为伴,青春是短暂的,诗就免不了遭遇从大多数年齿渐长的人手中退出的命运。然而,青春之火却在人们心中永不熄灭,当点燃它的时候,诗又回到你身边。当今诗坛,新诗似乎尚未走出低谷,旧体诗词写作倒是有些热气,这主要是老年朋友烧起来的。青春依旧在,诗染夕阳红。这是诗坛幸事!老年与诗结缘,绝少私欲之念,…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羡慕地说:“徐福铎真幸运,近年来他的好事连台!”要说嘛,这是真的。他写的作品连续在全国务大报刊上发表,轰动了海内外,他也几次进京受奖;报告文学集《爱的小溪》刚出版发行不久,他又以优秀的成绩,当之无愧地摘取了全国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的桂冠,并名列榜首。中共哲里木盟委宣传部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全盟广大新闻工作者向徐福铎同志学习;几天后,国家高评委办公室又通知他,他的高级记者的职称已通过。 这位蒙古族中年记者,他26年的新闻生涯,人品、作品、作风堪称典范。他能  相似文献   

15.
王中朝 《传媒》2001,(1):62
毛泽东上北高峰 毛泽东在杭州主读《史记》、《资治通鉴》等。闲时爱登灵隐北高峰,写诗: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结如画江山留下多少文章、故事。  相似文献   

16.
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们活着,只能去写诗,比如李白、顾城。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不能理解,因为他们的一切似乎都与诗毫不相干,比如我将要写到的这个人,张蒙。这样的一名军人,与我概念中的诗人实在相去甚远,我觉得他应该属于最不可能去写诗的那一类人。因此,理解"他为什么会写诗",  相似文献   

17.
皇甫束玉,一个令教育界、出版界不能忘却的人。他少年勤于学、青年立壮志、中年勇拼搏、老年献余热.一辈子忠诚、敬业、勤奋、奉献,为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丁宁 《出版参考》2005,(14):29-30
报告文学<老年悲歌>是一部传达了百姓心底的声音的书.不知不觉中,中国已悄悄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社会里怎样才能避免失落、怎样才能活得快乐?不要说老年人,就是不少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心中也没底.面对躁动于社会潜意识层中的这份不安,女作家曲兰的<老年悲歌>,紧紧扣住如何能让老人在享有尊严和爱的慰藉中走向死亡,而不是在经历漫长的冷漠、孤独和歧视之后结束生命这个主题,撰写了这部报告文学.这本书也是青年朋友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9.
周末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电视频道栏目的增多,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娱乐节目的要求日益增强。周末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化由于是周末播出,娱乐节目的受众相对比较复杂。受众群落层次相对比较广,有各行各业,如工农学兵、医生、教师等。还有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儿童、青年、中年到老年。  相似文献   

20.
谢捷 《新闻爱好者》2011,(1):126-127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在美国南方的清教传统以及种族主义、奴隶制度等造成的世俗观念的重压之下,没落贵族爱米丽的爱情之路遍布荆棘。青年时代。因父命难违而错失许多恋爱良机:父亲死后,她勇于蔑视世俗,爱恋北方佬却遭到镇上人的种种阻挠;中年乃至老年,爱米丽在对爱情绝望之余,亲手毒杀了情人,而后厮守死尸四十年。她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本文旨在通过解读主人公爱米丽的爱情悲剧,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作者福克纳对人性的鞭挞、对南方清教传统的谴责以及对爱米丽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