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实践表明,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往往不在于其智力因素,而在于其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简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学生智力因素,也有年龄、学科、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里指因非智力因素造成在小学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造成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很多,如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智力因素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正确的,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绝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笔者是从事中专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中专学生的智力差别并不悬殊,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 ,而不是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姚张华 《教育》2013,(2):50-51
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成绩差距会逐渐拉大,一些原本比较聪明的学生成为了学困生。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别。从“学”的方面看,。是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较大:二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性不明;三是学习方法不对,死记硬背套路多。从“教”的方面看,一是教育思想问题,忽视了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二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脱离学生认知实际,教学只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结论产生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成绩差的丰要矛盾在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一般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完全正确的,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绝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将使智力因素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么如何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呢?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学困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30%。"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方法各种各样的,但要彻底"根治"并非易事,这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前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通常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贡献率是9-12%,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心理因素和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融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曾经通过在高一年两个班中,着重于兴趣、意志、信心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语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之举措,以促进他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数学教育比较重视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的作用,而忽视着数学学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一样,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大作用。所以,现代数学教育不但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 近年来,我们在重视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而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农村中学的学生,智力因素(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相对较差,因此,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就尤为必要。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促进,学生学习上的成功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人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祖英 《成才之路》2010,(10):86-86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顺圆 《学子》2014,(7):14
正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中,非智力因素的提出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钢一中王艳平何谓非智力因素,这里主要是指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的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近几年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已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如何使学...  相似文献   

19.
秦美 《考试周刊》2008,(51):20-21
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运作。在认知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及补偿等重要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现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略作初探,以期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