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实践教学方法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探讨《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现有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出适合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设“概论”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概论”课的定位,处理好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优化教学,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概论”课程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在《概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应充分认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合理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本文从课程的地位、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实践的探索、师生互动及教师民主作风等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与同行的教师交流和探讨,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及实效性,高校"概论"课起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国高校把握思想政治理论前沿性的基本遵循。文章就"中国梦"融入高校"概论"课的教学建构,围绕教学法则、理论导向、教学方法、教育宣传、教师队伍保障五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重要位置。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是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政教学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当前,这门课教学中出现许多新问题,因此,必须改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情况。儒家思想精华中蕴含着不少教学方法,对这门课教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以为,把儒家教学方法运用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德健 《教育与职业》2008,3(5):116-11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为了增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基于全媒体视域下,探索"校内实践(课内)—校外实践(社会)—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由之路。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提出: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创新课堂互动模式,“讲、演、辩”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结合,理论在实践中体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实现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但收效却不尽人意。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任课教师数量不足、办学经费短缺、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建立领导协调机构、合理利用与有效开发实践教学资源、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不断引进和培养思政课教师以及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在明确实践教学资源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因而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知行合一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前提下,依托学院素质教育平台,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展开,并构建了具有本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养成的主要途径。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三个层面梳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概念,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然”问题。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视角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然性,提出通过顺应、认同、内化三个心理机制的作用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探赜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难题之解的逻辑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发实施以来,实践性教学业已被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在总体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各高校践行的具体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本研究以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四大特性要素为切入点,对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思路进行了正本清源的分析工作,着眼于探赜破解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难题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全民参与的中国抗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将中国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有着必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从丰富教学手段,将抗疫故事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生动结合和创新教学模式,将抗疫主题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两方面探究中国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成果丰富,但仍有诸多因素阻碍教学实效性获得,症结在于对实践教学价值目标定位不清、价值导向贯穿不足。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应以准确理解其内涵、清晰定位其价值目标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初衷,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理论认同的总体目标,区别于思政课理论教学,思辨之上,更重实证检验,区别于专业课实践教学,能力之外,侧重德性养成。实施中必须突出价值引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价值主线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设计教学方案,使实践教学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在各门课程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合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四个自信".通过研究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如何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