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图书馆领导者,是指图书馆中通过行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职工完成既定工作的人员。从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角度看,领导者必然对该组织具有职权,包括可对其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服从并执行的权利,以及给予下级奖惩的权利等。本文讨论的图书馆领导的权威将集中在馆长权威的形成与行使上。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对图书馆领导者权威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领导者,是指图书馆中通过行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职工完成既定工作的人员。从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角度看,领导者必然对该组织具有职权,包括可对其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服从并执行的权利,以及给予下级奖惩的权利等。本文讨论的图书馆领导的权威将集中在馆长权威的形成与行使上。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人格权威的内涵及展现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决策与管理的行为,罗杰斯、坎托尔等把教学视为包括领导在内的过程,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某些行为作为一系列领导行为、把教师作为领导角色加以研究。涂尔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其权威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按照现代社会权威构成的学理分析,权威可分为两类,即职位权威和人格权威。对于教师而言,人格权威来源于教师的非职位权力,指的是建立在教师个人魅力、知识、才能、资历等要素之上,带动学生自愿服从和主动追随的影响力。教师人格权威所表现…  相似文献   

4.
校长权威是校长实施有效领导的保障,是校长能够如愿以偿地对学校组织和成员施加影响、发挥好领导功能、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权威的运作方式不单是管理者对权威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权威使用的绩效取决于管理者对权威形成模式的理解。根据萨乔万尼对校长权威来源的概括,结合中学实际,对中学校长权威来源的分析如下:来源于校长负责制的科层权威,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心理权威,来源于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科研素养的权威,来源于专业的权威,来源于道德领导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是学校最关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校长的权威作用不但是校长实施有效领导的保障.而且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直接关系到学校领导的效能和学校工作的成败.权威的运作方式不单是管理者对权威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权威使用的绩效取决于管理者对权威形成模式的理解.本文以西方权威来源理论为基础,对中西方权威来源作系统的探讨和比较,以期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不断创新,从而为中学校长提升自身权威,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老子》不但是一部哲学书、为政书、兵书,也是一本管理科学的书。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如领导、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在《老子》中都已涉及到。发掘老子管理思想生发出现代管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人格权威的内涵及展现 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决策与管理的行为,罗杰斯、坎托尔等把教学视为包括领导在内的过程,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某些行为作为一系列领导行为、把教师作为领导角色加以研究。涂尔干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其权威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一、管理者率先垂范学校的行政管理,具体表现为规划目标、制订计划、编制课程、评定成绩,提供教育资源,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解决教师矛盾,处理学生问题,协调家长关系等,以确保学校的有效运作,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我深深体会到校长的职能是领导与管理。首先是领导,其次才是管理,领导和管理同等重要,都关系着学校的长足发展。领导的言传身教是最具权威的思想政治工作典范,领导的言行和  相似文献   

9.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四柱模型"的四个子系统(一)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指在校(院)党委和主管校(院)长的具体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主形成的运转灵活、上通下达、权威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几方面。其中教学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0.
谈到高等学校管理,似乎可以作两种考虑:一种是狭义的,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那些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等等;另一种是从广义上理解的管理。譬如说,我们讲企业管理,就是讲如何把一个企业办好,提高经济效益,而决不只是讲搞好吃饭、住房、交通等这些行政管理工作。讲高等学校管理,实际上要涉及到高等学校的全部工作。今天我就打算讲得宽一些,在一定的程度上涉及到对高等学校的领导问题。对高等教育学,我没有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是发展观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在社会根本属性问题上认为“君权神授、天下王有”,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上认为维护君王的天下大业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上认为应构建一种以君王拥有绝对权力为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时采取“王”道和“霸”道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维护君王天下大业的目标。这种社会发展观在当时确保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所必需的秩序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与之后的社会发展观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落后的,尤其是其将社会主要注意力引导偏离了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本应的第一位重要事情,从而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延存。  相似文献   

12.
企业惩戒权是内化于企业经营管理权中的一种固有权力,一方面惩戒权发挥着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惩戒权又容易为企业所滥用,从而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减损。企业惩戒权的制度设计应以劳动者义务为中心,兼及劳动法律制度的社会法属性。为保证企业实施惩戒权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梳理现行的有关法律,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缩减企业自由裁量的幅度,以建立适当的企业劳动惩戒制度,实现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古希腊哲学,看清了经院哲学和神学的本质。它们的致命缺点就是崇尚权威,给理性套上了一个沉重的锁链。人靠理性得到的知识必须与权威一致,当自然科学证明这些权威与真实情况并不相符时,加之哲学内部也认识到并且强烈要求理性和神学分离,经院哲学在内外攻击下衰落了。可如何建立不受人们怀疑的哲学,近代哲学家从笛卡儿开始一直到黑格尔进行了长时期艰苦地探索。寻找构建新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曾有过令人惊喜的发现,但总是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是由大学权利机构制定的治校总纲领,它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立法体系以外的且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事关高等学校权力配置、发展目标、师生权利义务实现、社会资助与回馈等重大问题,在大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康奈尔大学的大学章程文本的整理,对其大学章程中的大学使命、办学理念、大学事务管理体制、董事会制度、教授治校、章程的制定与修改等方面的分析,建议中国大学章程要彰显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要有可操作性,减少抽象性表述,应对"教授参与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应完善大学章程的制定、修改程序。  相似文献   

15.
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蕴含着正义、责任、自治等概念。他提出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是最优先的本体论问题,一方面对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做了非常重要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批判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理性主义重新估价自笛卡尔以来的法国传统哲学——强调差异性、外在性,反抗整体性、同一性。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能够引导教师去"中心",反对统摄性的权威,使新形势下的教育重构成为可能。同时,他的理论也会使人们重思教育的应然性与可然性,再度在伦理维度下思考社会正义、对学生的责任、主体自律和获得真正自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权威在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面,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一面,如何扬其长避其短是当代法学界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以恩格斯《论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为基点,从法律的调节功能与权威属性两个角度论证了法律不仅要把权威纳入自己的轨道,而且在具体设计上要注意处理好权威与自治二者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最后结合国际法探讨了法律与权威未来可能的理想安排模式。文章的结论是建立法治国家,首要任务与最终任务在于通过不断改革,逐步实现权威与自治在法律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程强 《唐山学院学报》2013,(4):14-18,38
在西方主流哲学,所谓的客观性并不是在意识之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因为不在意识中,故不需要探讨,也不能纳入哲学视野,所谓的客观性只是主体给予现象世界的,它属于主体的范畴。作为西方哲学的另类,马克思哲学则偏重于经验常识,在他看来,客观存在本身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哲学前提,无需加以讨论。与此相反的,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不是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主流哲学的话题,除了佛家的唯识宗讨论认识论,儒家与道家对此都全无兴趣,它们的哲学也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就提醒我们,中西哲学的比附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与现实生存境遇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调等问题。只有从哲学的本性出发,转变哲学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权威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0.
哲学教学的使命在于“转识成智”,即把哲学知识转变成能力和德性,因此,哲学教学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德性这3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传授知识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接受真正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强化感悟对人生价值观的作用,在不断感悟中培育学生的美好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