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是作者创作的结晶。文本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即读者对文本的二度创作。无论是作者的创作,还是读者的阅读(再创作),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文本阅读时,人们对文化因素往往考虑不足,尤其是对全文化精神的关注,要么缺乏意识,要么显得力不从心。什么是文化?季羡林说:"我认为凡人类的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人类文化来源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概念,包含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涵,寓意深远。中华民族共性精神是各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创造的,尽管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流派、不同思想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关注的问题往往不同,文化旨趣和追求各异,但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互补共进,在中华文化的大系统内又表现出许多共性的精神特征和中心理念。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等精神在贵州多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实践中曾发挥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活动.它要求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文化现象做出解读.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本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针对这种特征,只有运用文化研究的语境化理论,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将黑人文本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之中进行解读,才能在文本中达到对黑人实际体验的正确理解,并从中透视出黑人文本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神话中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永久的魅力,神话教学不仅要利用精彩的神话故事情节进行语言实践,也要关注神话文本的内涵,感悟其文字蕴含的精神世界,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神追求,重视神话中蕴含的人类古老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习得.通过聚焦情节、想象神奇和比较阅读来品读经典神话、感悟和理解文化,唤醒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代表,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原历史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系统文化是文化现代性的"碎片"化表现,是对系统文化的改造或消解,其对系统文化的冲击表现为"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文化碎片"往往以个体感性方式消解理性历史和民族精神,其在新兴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以剥离、歪曲、含混的态度对待特定的历史、民族和社会,最终导致"碎片文化"的出现。"碎片文化"通过对社会个体的影响,在传播中表征出与民族核心价值对立的社会思潮,在附加个体利益和自我狭隘认识的基础上又被演绎出新的"文化碎片"。"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呼唤历史理性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本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情感、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是整个民族认同并不懈追求的文化精髓、道德境界和价值目标的集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促进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力.是维系一个国家繁荣安定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9.
方圆 《新读写》2008,(2):28-28
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丰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裁体,铭刻着民族的心理轨迹。横看成岭侧成峰,阅读长城时的视角不同,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就迥异了。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都在新的时代重新书写着自身的历史。基于不同的知识立场和情感立场构成不同的历史叙事。如何看待历史,关涉到民族精神的延传、文化复兴和未来发展的路向。价值合理主义的历史叙事即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表征强化着归属感和精神家园感。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应以文化认同作为历史叙事的原旨和文化复兴的基点。  相似文献   

11.
不少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习语、典故、谚语、比喻等都是作为语言修辞的一种手段,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下是最有力的手段,不断地推动着语言的发展。通过对英傣两种语言在修辞中惯用的喻体对比,提出语言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段和量词的使用,不仅蕴含着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而且还能反映出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个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征,同时还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视广告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反映,我们必须深谙广告传播的民族心理和审美习惯,在把握电视广告民族性的基础上,探寻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信息,才能制定出奇制胜的广告方略。  相似文献   

13.
苏丽清 《教育导刊》2007,(11):50-52
传统文化对应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民族文化反映着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却只能在多元文化碰撞的夹缝中企求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在解读文本时必须关注作者原意和文本意义,然而在实际阅读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冒出一点"过度诠释"。如何准确、深入、透彻地品味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意蕴,深切把握到作者的体验,关键在于抓实文本"零信息"。任何文本都有其意义,即作者想要借文字的力量反映的某种"精神",大到能反映本民族的历史、社会现实,小到反映个人内心情感。只是"精神"虚无缥缈,这就需要我们凭借文本语言来抓住它。但在平时的阅  相似文献   

15.
滦河文化作为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沉淀起来的,它的基本内涵、精神内核、表现形态等,都反映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生存欲望、生存能力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状况和要求。滦河文化在历史文化基础上不断发展,拥有与时俱进的品性,形成了开放兼容的基本特征。研究滦河文化的意义,在于探究滦河流域人民的精神世界,改善和提高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化"与"化人"。文化价值的主要功能是表达心灵境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反映生命的时代本质特性和走向未来之境的可能性。当代文化艺术的定位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审视和选择的一种深化,在文化选择中不断提高选择主体——现代人的文化素质。文化之根系乎人,文化目的则是为了人——人自身的价值重建。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艺术,是对主体  相似文献   

17.
走进文言文     
十六大政治报告在论述当代文化教育问题时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文化又以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最为精辟。文言文本身具有凝练、纯粹、古朴的魅力,这也是白话文所追求的方向。而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民族在其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即统称高句丽民族文化。通过阐述高句丽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特点,民族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句丽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高句丽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民族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文化内涵,往往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叙事写景、谈古论今,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从而显现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和学识素养。在写作中,作者对文化底蕴的追求经常体现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较高的文化品位、深刻的文化认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赵静 《现代语文》2006,(9):102-10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而词汇是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最为敏感、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部分.严格地说,不同民族语言的词义系统是无法类比的;词汇的意义,尤其是词汇的深层意义,只有在该文化本身的体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本文从中国的"龙"和英语中"dragon"、俄语中"Дракон"等词在翻译的可译和不可译现象谈起,主要着眼于汉语文化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词汇和文化的关系角度,谈谈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