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衔接连贯题,在很多省份的高考题中,一直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题型,因为这类题语境变化多端,套路难以把握,学生若能做一些典型类题的训练,一定会有所提高。所以我总结了连贯题的三个切入点,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一、看主语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中心话题,整个语段中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的,不得随便转移,否则就  相似文献   

2.
一、语段抽义法示例 语段,也叫句组句群。说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要使用好多个句子。这些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句子与前后的句子在意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常常要把几个意义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前后衔接连贯,合乎事理。这样的一组句子就叫一个语段。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中心句,体现本语段的中心意思。语段抽义法就是找出中心句或者直接概括出语  相似文献   

3.
1999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修辞”项规定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试内容,其中“连贯”主要指文句衔接问题。这类考题,考生多感头痛,苦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对考生做该类试题将大有帮助:1.看是否保持话题统一(看陈述对象一致性)例1:填在横线上与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4.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近十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连贯,考得更多。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使语言连贯,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保持统一的话题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不要轻易改换主语。如:“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后面衔接最…  相似文献   

5.
陈现云  王士吉 《山东教育》2002,(8):50-51,56
语言连贯题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的技巧性,是高考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写作要求语言通顺连贯外,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也是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每年分值3~5分。测试的重点是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情境协调和衔接呼应恰当。要想正确快速地解答语言连贯题,必须牢牢把握高考测试重点,认真研究答题规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一、检查话题是否统一一个句群总是扣住某一话题来展开句子的。保持同一的话题和角度,各句都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展开,语言之间才可能连贯。如果东拉西扯,话题突然转移,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答语言连贯题?笔者认为应关注“话题“”句式”“照应“”逻辑”和“音韵”这五个点。下面举例说明。一、话题话题一致是考察语言是否连贯首先要关注的。一般说来,一个语段应  相似文献   

7.
衔接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因为它是理清段内层次,即理清“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的能力的体现,高三册语文第二单元“安排好段内层次”对此有专门介绍。从高考衔接题命题规律看,最好的衔接不外乎有以下三种:一、主语不变,是最好的衔接主语是一句话的“话题”。主语不变,即话题不变,一气呵成,句子连贯。如:[例1]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鳌并不在山顶上。这是1995年高考第6题的一句(句群),另一句是两个不同的主语:前为“山顶上”,后为“宝塔”。显然,始终让“宝塔”…  相似文献   

8.
语段是文章中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这组句子构成的语段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语段中的句子的组合关系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总分、解证等等.例如下边是《机器人》中的一个语段(语段也叫“句组”或“句群”):“但是,‘工业机器人’还谈不上模仿人的智能.它没有‘眼睛’,不能辨认物体,工件不放在规定的位置就抓取不到;它也不会从一堆工件中进行挑选,或者一边看一边操作.它没有‘耳朵’和‘嘴巴’,不会听话和答话,不会按照用语言发出  相似文献   

9.
语言连贯题因其题型的灵活、考查知识的丰富,成为高考试题中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本文现将其考试形式之一——语句复位题的解题技巧归纳如下。一、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例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还得知,作为一  相似文献   

10.
“衔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所谓“连贯”,就是一个语段里文意要统一、贯通,表达要层次清晰,言之有序。根据上述要求,在解题中如能参照以下四点去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连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句与句之间的排列组合符合规范,以及加强语句的联系与衔接使之更通畅,语意更清晰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十年来,高考中仅单独命题考查“连贯”的就有二十多题,是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其考查形式主要有句子衔接判断、修饰成分及句子排序等。要做到语言连贯,必须思路清晰、严密。从方法上应注意下述几点:(1)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一个长句或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或保持陈述主体的一致,即某一主语贯穿始终;或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从不同侧面分述对…  相似文献   

12.
考点解说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上连贯的要求,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使全文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检测出学生语言运用中的各项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特别在高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方法指导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  相似文献   

13.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型来看 ,句子衔接题一般以单选题 (3)的形式出现 ,可以采用描写、叙述、议论与说明性语段作为试题材料。高考试卷中年年都有语句衔接题 ,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试题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保持话题的一致性一般来说 ,文段往往以明确的对象开展陈述 ,因而题干与陈述的对象是明确而固定的 ,这就需要文段陈述的主体、内容、叙述角度往往保持一致 ,这是句子表达的基本要求 ,也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原则 ,它反映了语言连贯的特定规律。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选出准确答案。例 :[1997年高考题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 ,…  相似文献   

14.
"句子衔接"考点主要出现在两种题型中:选择题(即选取衔接较为紧密的句子)和语言运用题(即给打乱顺序的语段重新排序)。解答此类题目时,只要掌握了下文所述的四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语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后衔接的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组合而成,它能准确地叙述一件事,描写一个细节,说明一个问题和阐明一个观点。语段有这样几个基本特点: 形式上,构成语段的每个句子都有表示句子的语音停顿,书面上至少要有两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这种语段,既不同于阅读分析文章划分的意义段,又不同于只有一个句子或复句的自然段。结构上,语段开头常有中心句,概括地提出语段的中心意思,或确定语段涉及的范围;围绕中心句而展开的句子称为支撑句,或叙述,或阐释,或描写,或说明,  相似文献   

16.
梁晓声 《高中生》2013,(1):12-13
语句衔接题所选的语段一般由若干逻辑意群构成,每个意群中各句子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往往都有其特定的标志词,并且各个意群间话题的提出、承接、转换和总结也都有标志性句子。考生如果能抓住这些词语和句子,就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试题。  相似文献   

17.
说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句群,也叫“语段”或“句组”,是指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这个定义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一)句群是由一组(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一级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句与句之间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这是它和复句的区别。 (二)一组句子组合成一个句群,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或者说按照一定的事理来组合,前后衔接连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三)句群中的各个句子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意思来发挥,为说明同一个中心意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一、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在文言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如:例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2000年全国卷第15题)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题中第③句“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一…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连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句与句之间的排列组合符合规范,以及加强语句的联系与衔接使之更通畅,语意更清晰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十年来,高考中仅单独命题考查“连贯”的就有二十多题,是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其考查形式主要有句子衔接判断、修饰成分及句子排序等。要做到语言连贯,必须思路清晰、严密。从方法上应注意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20.
打开1985——198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每年都有句子衔接题(或要求调整,或要求回归,均可以说是接衔题)。85年第一大题要求理顺句子,使行文思路清晰。这一语段的表达是议论式的。86年再现调整题,第六大题调整四句诗的顺序。同时,加了一个回归式的题,即第十大题第1题,将一句话回归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