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大约形成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早在道教产生之前,我国已存在着各种原始宗教习俗。夏商周三代,卜筮流行,崇祀鬼神。战国时,神仙方士自成一家,将长生术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开始有了较系统的鬼神理论。汉初,黄老思想大兴,崇尚道术之士将老子作为祖师崇拜。东汉初,佛教传入,其组织形式、仪式、戒规为中国本土宗教所借鉴,于是中国道教就在古老的宗教习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座落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下,村民受道教影响远远胜过一般地区;伍家沟所流传的鬼神故事,和武当山道教、道教鬼神有关的有二十多篇。在这些故事中,武当道教崇祀的真武大帝倍受推崇,道士张三丰被神化成了济公和尚一类的人物。从中可见所受影响之大。但这些故事毕竟不是宗教文学,而是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因素,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教治国理民思想是传统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在吸收儒家德政礼教与道家清静无为等治理思想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德治与刑法并举、礼教与无为兼有的治理方式,并通过其独有的鬼神、成仙等宗教观念为其治国理民思想的有效实践增添神秘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受偏见和研究力度不足的影响,《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形象被长期误读。探究《西游记》玉帝形象的来源——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玉帝形象,讨论文本中对玉皇大帝形象的客观表现,得出《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并非伪君子、昏君,而是有道明君的结论。造成玉帝形象误读的原因,主要是读者感受与文本表现的偏差和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6.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德州地名是德州自然与人文历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真实写照,从而也构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地名文化。文章通过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地名的考察,认为:1.鲁西北古代民间具有崇拜天庭、地祗、圣杰、仙真等道教的祠祀类型;2.当地具有盛行奉祀玉皇大帝、碧霞元君及多元宗教并存相融的信仰特点;3.形成道教区域文化特点的成因是,道教的大肆宣扬、通俗文艺的耳濡目染和民俗节日活动的推动,民间心理需求、官方崇祀和碧霞元君无所不能的灵验,及中华包容文化、民众信仰的功利性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心理健康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公教)、基督教(新教)中四个是从国外传进来,只有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土生土长的宗教。从宗教教义学来看,道教是诸多宗教中最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0.
葛洪(公元284年——364年)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他是东晋时期道教的领袖。他的著作中,最重要的是《抱朴子》。该书虽然是一部宗教理论和政论性著作,但其中有关于文学、音乐、绘画的论述,有涉及美、美感和审美的言论,特别是艺术鉴赏方面的见解,却是我们探讨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以道为本,以儒为末 葛洪的思想是汉以来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结合物。他的神仙化的道教思想反映了当时封建门阀土族阶级的厌世和享乐心理,以及力图用宗教欺骗人民的企图,他的道教化的儒家思想则表现了门阀土族阶级竭力维护礼法、保护权利的要求。葛洪思想的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抱朴子》中。该书分为内篇、外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神变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现行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民族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孕育的产物。与世界宗教相比,道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从出世与入世,生死、神形及因果报应等三个方面,阐述道教与世界宗教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认识道教作为民族宗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体验是所有宗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维度。道教的宗教体验有别于其他宗教,它不仅表现为单纯的精神感受,更兼顾到肉身体质的改善和心性境界的提升。我们从宗教体验的角度对服食、行法、内丹修炼这几种道教主要炼养方式考察后发现,“可实证性”乃是道教宗教体验有别于西方宗教最显著的特征,而“对道的体证”则是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宗教性的最终所在。宗教体验构建了道教信仰的依据并成为其信仰得以确立的真正核心。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认识史上,鬼神以其荒诞离奇的特点困惑着人们,无数哲人、智者曾提出各种解释,从而形成异说纷呈的鬼神观点。那么,当这个"怪物"摆到既信天命又信人事的孔子面前时,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孔子的鬼神思想,因其思想中宗教观念与理性精神是对立的,所以他在鬼神面前表现出了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先秦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内圣"思想。其中在宗教鬼神思想上弥补了孔子的不足,提出"变置社稷"的宗教鬼神思想。"变置"概念是孟子的首创,"变置社稷"的鬼神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思想原因。孟子的"变置社稷"的宗教鬼神思想,与其"人本"的天道性命、仁政思想以及"报应"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孔子关于鬼神的言论非常矛盾,这导致学界对孔子宗教思想的看法很不一致。全面而辩证地研究孔子的鬼神观,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孔子的宗教迷信思想,进而为研究儒家思想在当时及对后世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鬼神化源远流长,它与中国古代礼仪道德关系密切,它的形成是与宗教崇拜、原始信仰分不开的,是在浓厚的礼俗化氛围下通过学手段、宗教手段不断将鬼神精神进行传承和渲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道教文化角度入手,对明清传奇中以道教故事或道教意象为外壳,意在表现世俗情感的道教神仙故事传奇进行考察可以看出,道教对生命的热恋、对阴阳交合和男女两性关系的肯定和主“情”的时代文艺之风助长了世俗情欲在宗教戏剧作品中的蔓延,同时也可以发现中国戏剧中宗教意识的浅薄。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鬼神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发现,曹雪芹与后四十回作者对鬼神的态度同样是矛盾的,但他们却善于利用这些鬼神描写去教育和警醒世人,表现出明显的宗教意识;同时,这些关于鬼神的描写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神秘奇幻性、象征性和怪诞美。  相似文献   

19.
清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获得不断的扩充,由简单的对天、水等物质的形容词,发展成为具有哲学宗教内涵的重要概念。六朝作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征是这个时期大量道经被造作;道教吸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引进儒、佛两家思想,充实自身理论。而道教对自身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则反映在新出道经中。"清"的概念不断在新出道经中出现,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成为六朝士族道教标榜自身宗教特质、区别汉代以来的民间道教的重要特征。"清"的观念还直接影响到以后道教教义和道教宗教实践,在教义中主要的体现就是戒律,而在宗教实践上就是道教徒在斋醮与修炼的实践过程中追求"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瑶族宗教与道教都信奉“三清”,把“三清”作为至高无上的万神之首。在一些论著中,也把瑶族宗教信奉“三清”作为瑶族宗教受道教深刻影响的重要佐证。笔者认为,虽然瑶族宗教与道教都信奉“三清”,但两者各有不同的内涵,他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同一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