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乔治·席格尔(1924~2000),美国20世纪最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其艺术生涯起于绘画,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他由平面转向立体,以家人和朋友为模型,创作无数真人大小的塑像,并以椅子、长凳、窗框等实物,组合成独一无二的装置艺术。 相似文献
8.
克莱斯奥登伯格是20世纪著名艺术家之一,他对日常事物的表现手法大胆而巧妙,作品内涵丰富。近期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回顾了他六七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包括《街道》和《商店》系列及《老鼠博物馆》和《射线枪翼》装置作品。前两者可以说是奥登伯格艺术生涯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18日,在武汉市的家中,我照例地打开电脑。突然发现在两封来自巴黎挚友的邮件中,不约而同地传递了同一个噩耗:“熊秉明教授不幸于12月14日病逝。”这一天,距我与熊秉明的分别仅2个月零24天。伏身书桌前,我茫然地抚摸着熊老在巴黎赠予我的4部专:《看蒙 相似文献
10.
张燕根近年的雕塑艺术形式,正经历从具象的变形到抽象的“无形”过程。这意味着他对世界、对艺术的思维也正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抽象,是一种表达生活本质的境界。抽象艺术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更容易获得不同文化背景者的共鸣。1998年3月,张燕根为广西北海银滩公园创作的《海门》,可谓用抽象语言小试牛刀。如果说1998年他应邀参加中国桂林国际创作营的《海之印象》还在“变形”与“抽象”之间徘徊犹豫的话,那么1999年10月他获广西美展一等奖并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的大型木雕《无题》(现安放于广西艺术学院会演中心入口正面墙上… 相似文献
11.
12.
3月2日上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南美洲绘画雕塑艺术精品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南美洲8位当代艺术家的雕塑和绘画作品73件。南美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杰出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多个惊艳之作。他们将浓郁的南美本土风情和文化融人作品中,或用简洁明了的线条,或用色彩浓烈的色块,或用造型夸张的钢铁、或用质朴自然的石头等不同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法倾情展现来自南美海岸的艺术精品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无论是艺术品成为智慧游戏的今天,还是观念艺术风行的上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家乔纳森·博罗夫斯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和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一样,他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个人的声音,却带有强烈的共同气息——对人类的存在持肯定和期盼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17.
11年前为纪念美国殉难消防队员而创作的群雕,震撼了整个西雅图;7年前一件反映中国死难劳工的作品《发往中国的货》,被美国塔可玛市收藏;而今正在为科罗拉多洲雕塑“美国阵亡将士纪念碑”。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怀着心灵的强烈震撼,走近了他:这位蜚声海内外的旅美雕塑家——武海鹰。触摸雕塑,是在与生命对话。在位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武海鹰的工作室里,我与他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梦开始的地方武海鹰,196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锦江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是川剧院院长,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年幼的武海鹰便喜欢上了读书和绘画… 相似文献
18.
19.
20.
王小蕙的近期作品《美甲系列》从架上走向公共空间,完成了其艺术的一次突破。与她以前的作品比较,这一系列似乎是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美甲”打破传统雕塑的观念。没有基座,没有构成,也没有造型,而是截取人体极小的一部分,将之极大地扩充。作为一个放大的现成品进行展示。王小蕙的雕塑一直以人为对象,也是表现人的主题,《美甲系列》仍沿袭这一传统,但形式上则走上另一条路。“美甲”也是从架上雕塑发展而来的,它去掉了纪念碑式的基座,将作品直接置于地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