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世界文化》2011,(7):46-47
在韩国生活,少不了要与地名打交道,出门观光更是如此。俗语云,人生地不熟,可见“人生”主要源于“地不熟”,亦可见“地”之重要。好在历史上韩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许多地名都以汉字命名,发音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3.
说“狼烟”     
杜正乾 《寻根》2000,(6):80-82
“狼烟”,《辞海》、《辞源》均释为取狼粪所燃之烽烟,似已成不易之论。而笔在翻检史书时,却发现“狼烟”一词别有他义,今试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4.
<正> 不久前学界冯其庸先生和范曾先生说,他们主张谈"国学"不要仅限于儒学,最好谈"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意见,我觉得很好。我主张谈"百家之学",并不限于儒学一家。在我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初版,2009年三版)中已经着重宣传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说“孝”     
许刚 《寻根》2011,(3):4-7
方今中国,日新月异,诚可谓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何去何从,我们似乎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有没有特色,能否走下去,不可得知,但倘若总结一下我们固有的数千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健 《东方文化》2001,(1):44-48
当我们讨论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活力时,最容易看到的,首先是经济的活力,其次是政治的活力,而化的活力,则似乎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人的道德状况,精神生活的个性与自由问题,这本是化活力的核心问题,但在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化却经常被歪曲成一种为经济或政治做“包装”、“广告”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光州固始”的历史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斌 《寻根》2009,(1):4-7
“光州固始”,一个将豫、闽、台三地永远联结在一起的历史地名,一个闽台人心目中的圣地,一个南北文化交流的永远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中国兴起了两次大规模的“化热”。本通过对这两次“化热”的历史考察,认为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连续和渐进的,同时说明化的发展是多元的和相对稳定的,并不存在单一的化形态和一成不变的化模式。指出只有在开放的化环境和竞争型的化机制中,各种化因素才能充分地交融、优化,新的化因素才会不断产生,化肌体才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初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到的“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利会主义精种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推进有中国特包社会主义化建设,把精神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力世之源,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做好的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11.
门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是联系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通道。作为表现一定文化的建筑,其组成部分的门,除了供人出入外,门的标志与象征性既明显又重要。建筑大门的“等级”观念折射的传统礼制等内涵,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白居易有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色也。  相似文献   

12.
钱冠连 《东方文化》2000,(3):119-121
老式的中药房,一个一个的木抽屉,装着一味一味的草药。一个抽屉只容纳一味中草药,外贴一个标签。治寒的、治热的、有毒的、中性的、凉性的、燥性的、温性的,如此等等,不同性质的药不能混装在一个抽屉里,否则将导致不好的甚至严重不良后果。所以,中药店铺这个宏达博洽的世界,一眼望去,一个抽屉一个面孔,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地处湖北北部的随州古城在海内外声名远播。因为这里诞生过中华人文始祖炎帝,这里出土了震惊世界的曾侯乙编钟,“九头鸟”般精明的“湖北佬”,因此称随州是有“始”有“钟”的城市。如今,随州这“两张牌”越打越好,越打越响。这两大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支撑现代随州可持续地开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放 《寻根》2007,(3):41-45
世界文化是在东西方不同民族长期互相交往中形成的。这在东西方语文各有不同的“中国”名称而语词却同出一源这一点上也得到了印证。对于“中国”一词的外文译名出于同一词源,学术界争议并不大;至今依然无法做定论的问题是,这个词源究竟确指什么?就阿拉伯语“中国”一词而言,“隋尼”(Sīn)究竟是对中国地名或朝代名称(秦或隋)的音译,还是对中国特产(丝、瓷、茶、粳等)名称的中国发音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1-7日,“2003尼油尔中国节”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部隆重开幕且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观众人数达十多万、此活动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与尼泊尔世界化网络联台举办。  相似文献   

17.
李国涛 《东方文化》2001,(1):121-122
现在的大饭店和俱乐部、游乐休闲城,常有以“名流”命名的。倒也不是说非名流不予接待,更不是一经进入就成为名流,而是因为这名称好听。细想一下,“名流”这名称也是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争当名流是中国化人的传统。翻看一下《世说新语》,那里就有了“名流”和“名士风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界,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毕生精力倾注在中国轿车工业这块沃土上,用智慧和忠诚制造出了共和国的第一辆“红旗”轿车,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轿车的历史。他们的后人依然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并不断辉煌着前辈的梦想。他们深知,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的巨大能量,犹如滴水穿石,能在历史的岩石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企业亦如此,不管市场风云千变万化,文化总能体现其产品设计风格,映照员工精神面貌,反映民族工业的独特情结。众所周知,“红旗”是中国轿车工业中最珍贵的民族品牌,早…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北京第一家“韩国城”在西单某大厦落成,各类名目的韩国商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京城;同年,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热播。一时间,韩国影视剧和影视明星风靡一时。“韩流”登陆中国以来,“韩风”猎猎,“韩潮”汹涌,愈演愈烈。这6年,大批不同种类的韩国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入中国市场;顶着奇怪发型、穿着肥腿裤子的“哈韩”队伍日益壮大;我们越来越多的文化公司已经或正在沦为韩国的打工一族。韩国人究喜善、HOT、酷龙组合及《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等,也耳熟能详。可见其传播速度与势头之快、之大。年轻人为什么深…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还需要将其产生和演变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深广背景中,努力做到思想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