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华 《寻根》2003,(6):84-85
名片是现代人重要的交际工具,时髦而又不可或缺。推本溯源,名片并非舶来品,在中国古已有之。名片,古称“名谒”、“名帖”、“名纸”、“名刺”、“门状”、“门刺”、“飞帖”、“手刺”、“子”、“下官刺”、“爵里刺”、“长刺”、“名”、“刺”等。至迟在汉代,名片已经相当流行了。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陔余丛考》卷三十“名帖”条)。宋高承编纂、明李果校补的《事物纪原》卷二也说:“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根据《史记…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贺年片”□刘桂秋古代的“名片”,西汉时叫“谒”,东汉时叫“刺”,后来又称“名纸”、“名帖”等。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在拜谒结交时,就开始用它来通报姓名了。至迟到了宋代以后,由一般的名帖又分化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即在一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中专用以拜年贺节...  相似文献   

3.
关于《灌顶历名》与颜真卿书法的关系,中外学者多有涉及。但这些研究只确定了《灌顶历名》具有浓厚的“颜体”意味,对空海法师继承了颜真卿书法的具体方面罕有涉及。本文试从颜真卿特殊的笔法、字法入手,对《灌顶历名》与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祭侄稿》、《争座位帖》进行全面对比和研究。权为引玉之砖,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赵群才 《寻根》2005,(3):11-12
试卷密封,古代称作“糊名、弥封、封弥”,今称为“密封、弥封”,是防止考试作弊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贺年片     
刘善龄 《寻根》2001,(1):92-96
贺年片是一种舶来品,但在西方贺年片传进中国之前,中国已有投柬拜年的风俗。柬通“简”,信札、名帖的通称。作为名帖的柬,又叫名刺,用现代话说就是名片。以名片拜年的风俗直到民国初年还很流行,1928年《申报》上有一篇《三十年来上海阴历年节之变迁》,谈到19、20世纪之交,投柬拜年风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李岩云 《寻根》2006,(6):36-42
提到纸,人们首先想到纸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其记载见于《后汉书·宦官传·蔡伦》:“(蔡伦)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自此以后,纸方为天下人共同用之,得以推广。那么,纸到底是不是蔡伦发明的?在蔡伦之前,究竟有没有纸?自上个世纪以来,人们先后在敦煌及周边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纸张。这些新出土的纸的实物为我们研究古纸…  相似文献   

7.
懒学生     
“每个人都准备好一张纸”,老师说,“请大家描写一下,在各自口袋里都有什么东西?”班上一名最懒惰的学生只写了三个字:“两个洞”。懒学生@正华  相似文献   

8.
唐山皮影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杰  王春斌  刘飞 《寻根》2003,(5):55-62
皮影戏也称作“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我国民间戏剧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实为我国书法史上之繁荣期,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千枝竞秀,百舸争流,书法艺术极其丰富多彩。大体上,乾隆以前,帖派独盛,书法家远祧二王(羲之、献之),追摹唐贤、归于赵董(赵孟府、董其昌),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各具风格。乾嘉以后,碑派崛起,书法家搜求临摹鼎彝碑版,开辟创新,另成蹊径,篆隶真草,诸体大备,达到了书法史上的高峰。 所谓“帖派”“碑派”,其分野始于晋室东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藏书之风很盛 ,藏书 ,需要有专门的藏书建筑 ,《史记》说 :“老子者 ,……周守藏室之史也。”即是说老子是周代藏书室之史 ,可见那时已经有了专门的藏书建筑了。藏书的数量上也经过了一个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战国时 ,“惠子多方 ,其书五车。”但那时主要是竹简 ,五车书的份量也不会太多。三国时王修藏书较为有名 ,《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修家不满十斛 ,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 :‘士不妄有名。’”可见那时有书数百卷即算名士。晋代以后 ,纸作为文献载体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故私家藏书数量日多 ,张华“尝徙居 ,载书三十乘 ,”…  相似文献   

11.
兰殿君 《寻根》2001,(4):109-111
古代人墨客为他人属或赋诗作画,往往将对方馈赠的财物称作“润笔”。  相似文献   

12.
把秦至清的中国定性为“封建社会”,是近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流行说,此说被认定为唯物史观的论断,似乎不容置疑。然而,我们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论着却会发现:唯物史观创始人反对滥用“封建”概念,不仅从未将前近代中国、印度称作“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90年统计,壮族在全国共有15489000多人,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就有1400多万,其余散居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壮族及其先民是岭南广西地区最早的和人数最多的居民,秦、汉统一岭南后,他们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早的成员之一,一直是开拓和建设南疆的一支主要力量。壮族的称谓,有多次演变。壮族先民于先秦时期,称西巨、骆越;汉唐时又称作乌济、俚、僚;春秋战国时有所谓“蛮夷”、“百粤”之称。现在的称谓原作“撞”,此一说法,在南宋人范成大(桂海真衡志浦据可查“庆…  相似文献   

14.
严晓星 《中国文化》2014,(1):201-209
两三年前常去苏州,一次在一部木刻綫装的《琴学入门》之中,偶得夹带一纸,上有墨笔行楷竖写三行:“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左有蓝色横书印文“JUL 4 1930”,无款识。诗中皆熟语,字未见得多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  相似文献   

16.
漫话目录学     
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深远流长,赓续不绝。在以“经”、“史”为主的学术体系中,有很多分支,辅助的学问门类众多,目录之学即是其中的一种。目录之学过去称作流略学,主要讲历代书籍产生、存佚、著录的状况,并由此而衍生出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森 《寻根》2008,(1):96-99
中国北方尤其在西北五省中,民间通常将已婚女子称为“婆姨”,最著名的莫过于陕北的民谣,有一条称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使得“婆姨”一词,大半个中国都不陌生。《汉语大词典》里举例不少,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唱道:“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1943年5月19日)上登载的某村民公约上也有:“婆姨们,多纺线,不买布匹,自织自穿。”20世纪80年代,甘肃农村也有顺口溜叫做:“二亩土地一头牛,婆姨娃娃热炕头。”90年代还出现《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电视剧。同时代的南方报纸上也登载有对妇女通称为“婆姨”的事迹报道。  相似文献   

18.
王使臻 《寻根》2014,(5):95-100
在传世文献中经常记录有某土人拜谒学者、官长时,须先呈递上门状,请看门人送达被谒见者,以求被接见。门状是由名刺、名纸、起居状等唐代时期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实用性书札演化而来,但其起源甚早。简牍时代的名剌,即在简牍上直书一行,书写姓名、字、籍贯等内容,使被拜见者一目便可了然来访者的身份或者其意图。当书写载体从简牍演变成纸质之后,在纸张上书写姓名用于拜谒、拜贺等目的,则被称为名纸。在出土的新疆楼兰汉晋简纸文书中,有数件拜贺蜡节的名剌,既有木简形制的,又有纸质的。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20.
间谍博物馆     
华盛顿一家新建的最现代化的私有国际间谋博物馆中,间谍工艺显得生机勃勃。提到间谍,也许人们心里会想到“阴险”这个词,然而,我的女儿在八岁时曾画了“好间谍气球”和“坏间谍气球”,以图形的形式指出间谍有好有坏。他们的确有好有坏,当然是取决于他们是为你工作还是为你的对手工作。就像爱丽卡(我女儿)的画中所表示的那样,“好间谍气球”在纸的一边,而“坏间谍气球”则在纸的另一边。间谍也许会同时为双方服务,好坏同时兼备。不管是好是坏,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间谍无疑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大多数人都对间谍神秘并且极度危险的工作如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