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五步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把一节课依次划分为“教师讲→教师做→学生做→学生讲→总结作业”等五个教学步骤的一种课堂结构设计方法。它不是一种外部形态上的分类方法,在我们中学的物理、化学以及高校的一些专业实验实习课教学中,也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 二、为什么要进行“五步教学法” (一)是教学规律的需求。我们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异步”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高职生生源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个体优势的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既符合教学规律又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异步”教学法。其特点:一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二是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三是教学与专业技能一体化。这就决定了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理论教学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与将来岗位一体化的高职教学特点。   由于“异步”教学法是以学情为根据,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与教师异步指导为辅的动态教学管理系统。为此,实施“异步”教学法的重中之重是搞好学情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三…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到三个方面:一是简明,二是连贯,三是得体。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遵循这三方面要求,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4.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初步体会是:“二要”“一活”“三统一”。“二要”是要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要变教师讲规律学生验证为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努力诱导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5.
“启发式”二题□李明生一、关于“启而不发”启发式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却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如何“启”,学生就是“一言不发”。对此,有些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配合,不“捧场”,其实这是错怪了他们...  相似文献   

6.
张晓宏 《教书育人》2001,(12):44-45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院校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具体说来,第一,“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属于应用语言学;第二,就应用语言而言,“教师口语”的内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应用而不是其他方式的语言应用;第三,就口语而言,“教师口语”的教学目的最终是培养师范生──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运用口语的能力,而不仅是培养一般口语表达技能;第四,就教师职业用语而言,这门课不…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相似文献   

8.
郭小玲 《职教论坛》2002,(16):48-48
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实达到提问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运用“三问”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问教学法力求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并力求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书育人的最佳结合的教学规律。“三问”教学法其基本内容就是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讨论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三种问答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  相似文献   

9.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常被人们称颂为教育的专家,这是因为他们能巧妙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塑造一代新人。归纳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无非是很善于在“爱”“察”“韧”三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爱”,即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对每个学生投入以严父、慈母般的爱。“爱”是贯穿在每一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条红线。班主任热爱学生,这是古今中外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感到和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扎德创立的“模糊”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职叫匕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模糊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是根据教学要求的阶段性进行“模糊”教学;二是针对认识局限性与知识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进行“模糊”教学;三是运用“模糊”语言讲授化学概念和规律,以妨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四是改革“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做到精讲要点,留有余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找规律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而得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寻找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对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国的课程设计者们率先将"找规律"纳入了学校课程之列,试图通过"找规律"让学生从纷繁的世界中分析、归纳事物运行的内在轨迹;试图通过“找规律”让学生获得寻找、分析、归纳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以至于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规律的结果,轻过程的分析;重规律的运用,轻规律的探索”这种现象,让“找规律”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更让学生失去探索规律的兴致与动机。  相似文献   

12.
“对、副、双一是三个常用的名量词,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量词。在表示数量“二”时的意义相近,外国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混淆三者的用法。本文试图从三个字的本义出发,并举出这三个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和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其后所接的名词语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差别,找出规律,从而帮助初级汉语学习者正确使用这三个量词。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成功的教师注重“浓缩”多种情感与学生进行有深度、全方位的交流。这种浓缩的情感应当包括三种:一是教师的“爱人之情”,二是教师讲授中的“感人之情”,三是教学中的“审美之情”。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将这多种情,传达给学生,并使之内化在深层素质中。   教师的“爱人之情”。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教学对象,对学生没有满腔的爱心,他的教学是很难搞好的。只有具有爱的深情,教师才会更好地备课、讲课,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这种爱心会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学生们能强烈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尝试法与学导式结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三练二导”式五步教学法。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练二导”式教学步骤是“一练,迁移练习,复习铺垫;一导,自学悟导,在悟导中求知;二练,模仿练习,探索规律;二导,引导讨论,总结规律;三练,综合发散,扩展思维。运用这五步,使整个课堂教学以练为主线,以导为主干,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指导实践。下面以“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P42页…  相似文献   

15.
“微课”制作的几个方面,一是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课”.二是将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微课”教学中,突破难点.三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微课”学习的效率. 当网络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平台后,“微课”走进教学过程,我也将“微课”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是可以进行辅助教学的,并且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与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我将微课运用于学生的预习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我认为,“微课”运用在预习过程中有两大功效,一是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二是有利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微课”的制作和运用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6.
耒阳县城关小学李老师的“圆锥体积”试验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主要特点是教师能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较好地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辩证地统一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联系出活实际认识新概念为让学生认识“圆锥体”这一新概念,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1) 启发联想——教师出示一圆锥形物体(陀螺),问:这是什么?在你们熟知的物体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要引导他们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在对相关事物的观察、比较中逐步形成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下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前置性“学习单”,内容如下: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角?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运用“四史”经典文献教学,目标是促进史论结合、讲授与引导结合、中国本位与国际视野结合。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应注意三个维度:一是视野维度,拓宽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脉络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二是史实维度,细化历史认知,强化论证链条,加强学生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加深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三是理论维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理解一些疑难、敏感但必须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育,重点在“育”字。育,就是育人。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育人;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这对育人尤为重要。在教研实践中,我体会到“观点”教育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教师要阐明教材本身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二是要教会学生思维领域中的一些辩证法;三是教师要懂得点教学领域中的辩证法。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下面就这三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