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避免规划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性的战略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体现土地利用规划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如下主要结果:①土地利用规划前(2000年期间),研究区有一半以上的总面积处于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的危害,中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和东部地区的土地沙化依然严重,需要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和防止沙化措施;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调整后,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4.1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研究区内没有生态不安全区和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③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趋于改善,但目前安全状态仍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3.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环境条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有效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活和健康不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害的状态与能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与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安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和支撑.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严重、生态服务支撑能力下降,生态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与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是保障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南部是我国沙尘暴的重要策源地。探讨蒙古国荒漠化与其生态环境关系,对于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蒙古国区域生态和荒漠化类型,参考相关资料,分析了蒙古国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特征。蒙古国的气候特点是低湿度和低热能,气温的单日温差可达30℃;降水量从南部戈壁沙漠地区的年均不到50mm到北部每年略高于500mm;栗钙土占全国总面积约40%;草原占土地面积的78.3%。全球变暖、开垦和修筑道路、超载过牧,是区域荒漠化的原因。完善和发展传统放牧管理制度与技能,在不同的地方建立监管机构,以控制荒漠化扩张。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避免规划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性的战略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体现土地利用规划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如下主要结果:①土地利用规划前(2000年期间),研究区有一半以上的总面积处于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的危害,中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和东部地区的土地沙化依然严重,需要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和防止沙化措施;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调整后,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4.1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研究区内没有生态不安全区和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③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刘勇  刘友兆  徐萍 《资源科学》2004,26(3):69-75
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可是对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及评价研究尚未真正开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几乎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在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内容和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浙江嘉兴市为例,以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本评价的目标层,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系统层着手,细化研究的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从状态层选择了24项变量层指标,构建了适合区域特征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结合AHP法等确定的指标权重,对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虽稍有好转,但还处于“较差”的安全状态;最后对嘉兴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目前尚无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依托沙漠化防治区建立基于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评价的可行的评价模式。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准确衡量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指标选择以反映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为原则。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情况是衡量防风固沙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指标的动态变化才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能够表征植被生长、植被退化演变、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的四类因子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应用不同年份的变化值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妍妍  饶胜  陆军 《资源科学》2010,32(5):804-809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目前尚无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依托沙漠化防治区建立基于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评价的可行的评价模式。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准确衡量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指标选择以反映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为原则。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情况是衡量防风固沙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指标的动态变化才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能够表征植被生长、植被退化演变、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的四类因子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应用不同年份的变化值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安全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西部是吉林省耕地主要集中区和商品粮主产区之一,而该区长时序、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引起了农业生态安全水平的大幅下降。研究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安全响应具有现实意义。以吉林省西部193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ARCGIS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该区域进行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研究,探讨该区的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的作用机制和响应方式。结果表明:草地和湿地的面积迅速减少,区域景观不断破碎化,景观异质性显著变化。LUCC的驱动力主要是政策鼓励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环境安全程度降低;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安全受到威胁;农业生物资源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农业水资源匮乏,水质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粮食等农牧业产品安全形势严峻。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农业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临川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等距划分法、加权指数法,确定该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安全等级,得出临川区各乡镇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为临川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资源科学》2009,31(10):1805-1814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现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1994年、2004年、2014年共3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对兰州市农用地的减少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对农用地减少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化的扩张导致区域农用地面积不断的减少,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质量不断下降,而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气候调节和大气调节功能,兰州市林地减少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仙居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气象数据等资料,通过GIS技术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探讨仙居县生态资产变化情况.并分析生态资产时空分布特征,编制生态资产时空分布图.以乡镇为单元分析生态资产价值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仙居县大部分乡镇的生态资产呈上升趋势.主要由对生态资产贡献占主导地位的有林地增加造成的,全县生态环境向良性化的方向发展;(2)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以相同的生态代价所换取的工业产值要高于经济欠发达乡镇,因此后者要避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应寻求土地集约利用,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而经济发达乡镇要进一步增加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全县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稳步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给区域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地生态安全隐患.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可以综合评价区域生态安全,就PSR模型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我国35个主要旅游城市的生态安全状态.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水平高,东北和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低;区域经济、社会、旅游设施和服务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方面监控较好,生态安全水平高.最后说明了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18)
基于集约用地和生态宜居原则,以城市互通式立交桥的交通特性为切入点,分析立交桥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立交桥周边土地利用与以立交桥为核心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协调关系,提出互通式立交桥周边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保障立交桥周边土地集约、生态宜居、交通便捷,指导城市互通式立交桥周边区域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幅员辽阔,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土地管理所面临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能够科学合理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持以及维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不信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与整个名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为了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这些问题,加大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探讨,并且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晶  任志远 《资源科学》2008,30(5):732-736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通过对人口压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做回归分析,再计算生态服务价值随人口压力增长的拐点,得到生态安全的闫值,判定生态不安全区,进一步通过马氏距离法,做相似性判定,而得到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每一个自然生态单元的生态安全状态。其结果表明: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不客乐观,生态不安全指数水平为0.68,该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欠安全水平,故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空间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的安全生态状况存在着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在各个县中,生态不安全等级最低的是黄龙县,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延川属于整个研究区中最不安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通过对研究区三类不同地貌类型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其结果为: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风沙过渡区〉中部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是“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生态安全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结合离子型稀土矿区开采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建立了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评价2011-2016年赣州某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正逐步好转,但总体上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作为人类一切活动栽体的土地.其生态环境显得愈加重要.概括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的几种定量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涵义,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土地覆被生态背景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土地资源安全SD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区域安全的重要内容,保障土地资源安全是社会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压力-状态-响应"(PSR)思路出发制定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系统框图,将土地资源安全系统分为粮食安全保障、土地经济安全、土地生态安全3个子系统。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进行定量化仿真模拟研究,全面揭示土地资源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连续性。通过建立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系统流图,开展SD动态仿真模拟,进而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区域土地资源安全等级。通过对设计的15种方案SD仿真模拟,得出了南京市土地资源安全战略发展最优方案,最终选择方案3、6、2、9作为南京市土地资源安全的优化模式,又以方案3为最优。本文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适合性和一致性检验。本文构建的SD仿真模型是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外部系统和内部结构为一体的综合性动态分析模型,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土地资源安全系统的整个关系网,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特别是其在时间维度上的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