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测点导航本考测点是针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归纳内容要点,指对语句、段落乃至整篇文章的内容加以筛选与提炼,并归纳整理出来。通常是将综合在一起的内容分点陈述,将分散的内容加以收拢归并。概括中心思想通常是指对全篇文章的主要段落的主要意思加以提炼概括甚至升华。  相似文献   

2.
【考点说明】归纳内容要点 ,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所写的人、事、景、物、情、理等所作的最主要 ,或最重要 ,或最基本内容的撮要 ,把书读薄 ,少不了对内容要点的归纳 ;概括中心思想 ,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熟悉的事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也可以用多句话概括 ;通常是采用阐述语体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但也可以用高度形象或高度抽象的凝练语言加以概括 ,当然也可以用习惯模式加以概括。从高考检测的情况看 ,对归纳和概括 ,更重要的是有如下几个要求 :一是要点全 ;二是概括准 ;三是表达精。也就是常常有字数的限制 ,让你在规定字数范…  相似文献   

3.
弓蕊鸹埠1.“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概括中心思想”包含两层含义:(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2.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3)考查对  相似文献   

4.
读一篇文章掌握它的主要内容,这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阅读技能,到了高年级,要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读一篇文章只掌握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一、从模式入手,初步学会概括中心思想学生一开始学习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既陌生,又无从下手,需要教师架设桥梁,加以引导,由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过渡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引导学生用简要的语句归纳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然后…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在一年一度的语文高考卷中足以体现。在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有一点是“对内容作出阐释———具体的能加以概括。”所谓“概括”,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而高考卷中所说的“具体的能加以概括”,就是指具体内容概括化。概括归纳所给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位考生用简明的、扼要的语言归纳、总结所读的内容。概括内容是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中的这种“语言转化能力”,往往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要求对具体内容能够概括。这是衡量…  相似文献   

6.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实用类文本阅读概括类题型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学生要做到精准归纳概括,除了整体阅读外,还应特别关注材料的标题或出处,通过归纳段意和文意、锁定关键语句、锁定重复性词语等方法去发现、筛选与整合。学生需审清试题要求,组织好答题语言,做到表述清晰完整,规范答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分段的能力较强,但归纳段意的能力较差.为了交给学生归纳段意的规律,我概括了五种方法,分述于下.组合法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包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段意学生容易概括: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第二自然段文字较长,可先概括成两个要点:周瑜向诸葛亮提出短期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诸葛  相似文献   

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一般要求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明扼要。利用文中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可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利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枝叶理主干的过程。从纷繁的文字中提取要义,并能加以归纳概括,这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位语文专家曾说,学语文,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概括能力。因此,培养归纳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主旨的能力,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对段落主旨的概括,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角度要一致。段意的概括要与段落划分的角度一致。例如《石钟山记》的第二段,写探求石钟山命名的原因。首句交代了游览石钟山的缘由,以下文字的层次划  相似文献   

10.
徐克兰 《辅导员》2013,(14):54-55
<正>文章思想内容概括,包括读者对作品的中心思想(主题)的概括,对作者思想感情与态度的分析评价,对作品教育作用的感知与领悟等。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文章阅读的质量。在一些考试的阅读题中,文章思想内容的归纳,经常会以不同的题型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解这一类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常见题型。  相似文献   

11.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第三个能力点有三句话: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也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攻克下来的难点。而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题对此十分看重,所占比分相当大,通常在16分左右。作为复习迎考来说,无论如何要攻下这一点。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谈“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段写了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符合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用不完整的句子归纳段意,段意应该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词或词组。后者只能用以编拟文章的提纲或小标题。段意与提纲及小标题共同点——都是对课文内容分段的概括。不同点是:段意是对一段内容的简缩或基本概括;提纲则是用短语对该段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的考查,2009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小学英语毕业复习真正收到实效呢?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横向"与"纵向"的设计。一、纵向归类,整合运用新授课与复习课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新内容,后者是学过的内容。而上好复习课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把需要复习的内容预先加以整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邓菊华 《学语文》2005,(1):75-78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把阅读文段中的整体内容或某一部分的内容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后,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来。它是一种“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有一个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指能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最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所读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思想,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一段写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含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同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以提纲形式归纳段意归纳段意,旨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段意  相似文献   

18.
概括式阅读     
概括式阅读,是指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语篇和语段的内容要点,它是一种创新阅读艺术。对语篇、语段的内容加以概括,这类考题在历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最多,它是考查能否深刻理解语篇的重要的检测。因此,学会概括式阅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应对语文中考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考点说明〕这一考点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但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这一考点重在检测考生对文章中作者自己需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是什么 ,因为从写作的角度来讲 ,并不是所有文章的作者都能在文章中用非常直接而又明了的语言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 ,许多情况下会通过暗示、象征、双关等多种方法来表达 ,也包括正话反说或就是不说出自己的态度 ,而是让读者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能条分缕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还要能精要地概括出来 ,含蓄的能加以阐发 ,具体的能加以抽象 ,深奥的能加以…  相似文献   

20.
【考点内涵解说】纵观近几年中考阅读语段,有关概括能力的训练题,主要重点考查以下内容:1.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2.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3.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4.对文与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准确剖析;5.感受人物形象、对象特点、把握论证观点、领会文章主旨;6.对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准确归纳。中考中关于概括能力的训练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要在准确地辨别文体的前提下,能迅速地捕捉筛选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并、归纳,以此来掌握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