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间插曲数学课一下课,志豪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跑到我身边,大声对我说“:老师,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哦?是什么重大发现呀?”看着他一本正经、兴奋的小脸,我欣喜地问。“你看,这道应用题6能除以2,所以这道题是除法应用题,另一道应用题6不能除以5,所以是乘法应用题!”“啊?!”我辛辛苦苦讲授一节课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结论?看来,今天教的除法应用题的课堂效果真是让人忧来让人愁啊!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后,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才刚刚接触,我自以为对乘除法的含义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可是怎么还是有学生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2.
一、课间插曲 数学课一下课,志豪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跑到我身边,大声对我说:“老师,我有一个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乘除法概念,牢固掌握数量关系与概念间的联系。2.通过沟通乘除法间的联系,把除法概念归置于乘法概念之下,使知识系统化。3.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将以四个大组的比赛形式进行,每次比赛后,将统计每一组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是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一广大教师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的重要前提.《班级中的"岗位"》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此课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较强的岗位责任心.现将磨课过程中的点滴想法整理出来,以期与教育同行一同关注品德课堂、聚焦品德课堂、研究品德课堂、优化品德课堂,探讨品德课堂中优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劝说》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三单元中的内容。“劝说”,有“规劝”“说服”之意,劝说他人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教材编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他人,了解规劝语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哀江南》一课选自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著名历史剧《桃花扇》。它为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相似文献   

7.
学可医愚,才能兴邦,自古而然。欲兴其邦,必先重其教;欲重其教,必先尊其师。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育才兴邦中更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我们人民教师更应该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8.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相似文献   

9.
狭义地说,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语文学科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李跃庭的这个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以上的要求。"先学后教"是对这个教学设计的整体肯定,"学以致用"则是对这个教学设计的希望。"先学后教"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学生的先学,教师的后教。这是一个以学案为先导的教学设计,学案提供了本课学习的必要知识,提出了需要在学习中思考的问题,甚至提供了课后延伸学习的方向。而学案的情况又值得一评。  相似文献   

10.
王桂英 《学语文》2007,(5):12-12
《庄周买水》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亦即根据杂文针砭时弊的特点,具体理解本文所批判的社会现象。但同时本文又具有较强的艺术特色,荒诞有趣的故事新编体、化用典故寓庄于谐、幽默诙谐暗含讽刺的语言风格,构成了这篇文章在杂文单元中  相似文献   

11.
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提升教师素养,打造高水平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二项式定理是一种展开的方法,课堂设计时对于引入和定理的内容考虑不周,加上农村高中学生基础差,学生课堂效果不高,无法准确理解通项公式、二次项系数、项的系数等概念,导致学生的课题练习及课后作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作为老师,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对课堂设计进行了剖析,产生了一些新的设计思想,对原有课堂设计进行了一些对比,我认为改善后的设计应该更容易让农村高中生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促使广大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趋于常态.以江苏高考为例,坚持每年出应用的解答题,已成为其传统和特色,但要命制出一道优质的应用题绝非易事,其中保证应用背景的公平、公正、合理且富有时代气息,同时建模要求适当、难度适中是命题者考虑的主要因素.2013年江苏高考的第18题是以登山中乘索道与步行的关系为背景,第(1)问是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教材上配置了很多这样的例习题,第  相似文献   

14.
《春》是一篇经典美文,也是人教版中的老课文,历经多次修订仍然保留在教材当中,必定有其难以超越的地方.设计教学时,我反复细读课文,在重点进行语言揣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画出你认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或词语,体会精彩在何处,并做好批注”,让学生主动去研读,去发现,去深入品味.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水》,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马朝虎将刻骨铭心的儿时记忆娓娓道来:在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子,挑一担泉水的艰辛,淋一回雨水澡的痛快,浇一勺地窖水的舒畅及大锁一把锁住水窖的无奈,深刻地说明了水的珍贵。生动的叙事,栩栩的形象,浓浓的真情,无不给读者极大的震撼。课文采用反衬法,全村人淋一回雨水澡的痛痛快快,四兄弟浇一勺窖水的舒舒服服,更衬托出水的珍贵及缺水的苦涩。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大的体现就是应用题的解答,这本是学生学习数学价值的体现,也更应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看见应用题烦,解答应用题难。本应是让学生体验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应用题,却成了教师教学中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在三年级的《两步应用题》教学中,我根据课标要求,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新设置的一些课程(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到底该不该上,该怎么上,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一直争论不休。经过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的研讨,我们推出了一堂梳理探究单元的《优美的汉字》研讨课,用实际行动去参与课改。并为后面的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与深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执教《鲁本的秘密》(小学语文第十册》一文后,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新课标指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读书方法。1 .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题提问。围绕课题提问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让学生围绕课题《鲁本的秘密》提问,指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作者的写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提问,学生纷纷提出:“鲁本的秘密是什么?”“鲁本怎么会产生这个秘密的?”“…  相似文献   

19.
于漪 《现代教学》2009,(4):24-24
教后反思设计板书主要考虑用两条线来表示多变的现象与不变的本质。多变的现象用波浪形的曲线来表示,不变的本质用直线来表示,多变的现象由不变的本质所决定。没想到学生对板书提出异议,认为用等距的波峰、波谷不能确切地反映作品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学生敢于当着百余听课者的面指出教师教得不确切处,我为之振奋,于是放手让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修改板书。通过讨论,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理解知识速度水平的差异性。教师想在一堂课中通过自己的讲授,让处在不同能力层面上的学生都能领会知识的内涵,达到共同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应该怎样正视学生之间理解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不同的数学”呢?本文以《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片段为例,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片段一:猜测感悟平均数(课始,教师出示红、蓝两个纸袋,并向学生说明:红袋内有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15厘米,蓝袋内也有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10厘米)师:如果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一根小棒,请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